岁月如梭,织就人间烟火。仿佛只是几个春秋交替,庭院里追逐嬉戏的孩童身影便已悄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渐行渐远、各自奔赴前程的挺拔背影。
明远作为镇北侯世子,承袭了萧衍的沉稳与睿智,却又更多了几分书香浸润的温润气度。他并未急切地踏入朝堂核心,反而遵循萧衍之意,先在翰林院潜心修书数年,广交士林清流,厚积薄发。待时机成熟,凭借自身才学与对时局的敏锐洞察,一步步稳扎稳打,如今已是在吏部担任要职,以公正廉明、知人善任而渐有声望。他娶了林慕白的嫡孙女,一位性情温婉、通晓医理的大家闺秀。夫妻二人琴瑟和鸣,育有一子一女,将世子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每逢休沐,便携子女回侯府请安,承欢膝下。看着明远与父亲对坐谈论朝局时那沉稳从容的模样,我时常会恍惚看到年轻时的萧衍,只是少了那份迫人的凌厉,多了几分儒雅的韬光。
静姝的婚事,曾是萧衍心头最纠结的一件。自那年金城溪边被顾长卿“盯上”后,这位听雨楼的少年侠客,竟真如他所言,未曾放弃。他并未死缠烂打,而是以一种极有分寸的方式,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是一封辗转送来的江南新奇玩意儿,有时是几句关切的问候,更多时候,是他自身在江湖中声名鹊起,以“君子剑”之名行侠仗义的消息传来。他用数年时间,向萧衍证明了他的品性、能力与对静姝始终如一的真心。最终,在静姝自己亦倾心的情况下,萧衍才终于点头,将宝贝女儿许配给了这个“拐走”他明珠的江湖小子。如今静姝随顾长卿定居江南,夫妻二人经营着听雨楼的部分产业,亦时常行侠仗义,活得洒脱自在。每年总会抽空回京小住,每次回来,静姝眉梢眼角的幸福与灵动,便是对萧衍当初“岳父之怒”最好的安抚。
而变化最大,也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萧煜。这个当年在陇西荒野捡来的孤雏,凭借其惊人的武学天赋与萧衍的悉心教导,加之自身数年在军中底层不畏生死、奋勇拼杀,竟真如萧衍早年所期许的那般,在军中闯出了一片天地。他性子沉毅果决,用兵颇有章法,屡立战功,如今已是从四品的宣威将军,独领一军,驻守北疆,成了朝堂新晋的悍将,亦是明远在朝中不可或缺的臂助。他虽常年在外,但每逢年节或是战事稍歇,必定会有家书送回,言辞简洁,却情意拳拳。他对明远敬重有加,对静姝爱护备至,对我们更是孝心至诚。萧衍虽从不轻易夸赞,但每次收到萧煜的军功捷报,眼中那抹欣慰与骄傲,却是如何也掩不住的。
昔日喧闹的侯府,因着孩子们纷纷立业成家,似乎一下子空寂了许多。但这份空寂,并非冷清,而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充实与安然。
如今,我和萧衍最多的乐趣,便是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或是明远休沐时,带着孙儿孙女回来,满院子便又充满了稚嫩的欢笑与追逐的身影;或是收到静姝从江南寄来的长信,描述着那边的风土人情与她生活中的趣事,字里行间洋溢着满足与快乐;又或是边关传来萧煜的捷报,知道他一切安好,正在他所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萧衍卸下所有重担后,越发沉静。他时常与我在院中对弈,或是品茗闲谈,偶尔指点一下孙儿的功课,或是听我念静姝的来信。他鬓发已几乎全白,身姿却依旧挺拔,眼神清明睿智,那是一种看透世情、内心丰盈的从容。
“看着他们一个个都立起来了,我们也算是对得起萧家列祖列宗了。”一次,看着明远耐心教导其子描红的温馨画面,萧衍握着我的手,轻声感叹。
我靠在他肩头,看着廊下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一片宁和。是啊,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各自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天空,或是在庙堂,或是在江湖,或是在沙场,都活得顶天立地,光明磊落。这大抵便是为人父母者,所能期盼的,最好的结局了。
曾经的峥嵘,化为了此刻的静好。而我们,便在这满堂儿孙的福荫中,安然地,品味着这岁月馈赠的,最甘醇的余味。
喜欢恶毒女配今天也在装乖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恶毒女配今天也在装乖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