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 · 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爻辞: 守持正固吉祥,悔恨消亡,无所不利。开始不好但有好结果,在庚日前三后三行动,吉祥。
含义: 守正吉祥(贞吉),悔恨消亡(悔亡),无所不利(无不利)。起初不顺但坚持有终(无初有终),在关键时机前后谨慎行动(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可获吉祥。象征顺从至高位,需守正把握时机,终得圆满。
九五故事:
北境的风沙,磨砺了顺风的筋骨,也沉淀了他的智慧。
“边事协理”的职位虽不算显赫,却让他真正触摸到了民生命脉与邦国边防的实质。他协助高勐将军,不仅将屯田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更凭借在史馆积累的学识和对人性的洞察,几次化解了与边境游牧部族的小规模冲突,其柔中带刚、务实通达的名声,渐渐传回了雍都。
岐国新君,那位曾对顺风失望又因他在边境的卓越表现而重新燃起兴趣的君主,正在筹划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
岐国的东邻,是强大的“梁国”。梁国地大物博,兵精粮足,近年来对岐国边境屡有试探、侵扰之举。岐国新立,国力未复,与梁国硬碰绝非上策。若能与之缔结盟约,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也能为岐国赢得宝贵的喘息与发展之机。
然而,派谁出使?
此人需精通礼仪典故,能在梁国朝堂上不堕国格;需机敏善辩,能应对各种刁难;更需懂得柔顺之道,能迂回周旋,而非一味强硬。最重要的是,此人必须忠贞可靠,心中有“贞”,不为梁国威逼利诱所动。
朝堂之上,争议不休。最终,君侯的目光,越过那些夸夸其谈的重臣,落在了来自北境的奏报上,落在了“顺风”这个名字上。
“顺风先生历经起伏,沉稳干练,通晓古今,善于调和,更难得的是,于逆境中能守正不阿,于顺境中能务实不矜。”君侯力排众议,“此次出使梁国,非他莫属。”
于是,一道诏书飞抵铁壁关,任命顺风为全权使臣,出使梁国,缔结盟约。
消息传来,顺风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深知,这并非美差,而是踏入另一个更加复杂、危险的漩涡。梁国以强凌弱,对岐国使者必定傲慢,此去开局定然艰难(无初)。
但他没有退缩。他铭记着石的“守志”,巫史长老的“善顺”,更带着从北境磨练出的坚韧与务实。他对着诏书深深一揖:“臣,顺风,领命。必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贞吉悔亡。
他守持着内心的正道,过往的悔恨早已消散(贞吉悔亡),此刻的他,心志坚定,目标明确。
精心挑选了副使与随员,带上了能代表岐国诚意却又不过分奢靡的礼物,顺风车队离开了铁壁关,向着东方的梁国都城“临洹”而去。
一路无话。
抵达临洹,果然如顺风所料。
梁国接待的礼官态度冷淡,安排的馆舍简陋,并以“国君忙于秋狩”为由,将他们晾了足足半月。
副使与随员们愤愤不平,顺风却安然若素。他制止了众人的抱怨,淡淡道:“强权之前,忿怒无益。我等此来,是为求和平,非为争意气。”
他没有急于求见梁国国君,而是利用这段被“冷落”的时间,开始了他的“先庚三日”之功。
先庚三日。
盟约的正式会谈与签署,犹如一个约定的“庚日”。而在这关键日期之前,他需要充分铺垫(先庚三日)。
他让随行的商人打扮成普通商旅,混入临洹的市集,不动声色地打探梁国的物价、粮产、民间舆情,甚至军中马匹的草料供应情况。
他亲自拜访了梁国几位以学问或正直着称的中下层官员、知名的学者,与他们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姿态谦和,言语间却巧妙地带出岐国虽小却上下同心、北境军民枕戈待旦的决心,以及两国交兵可能带来的巨大损耗。
他甚至在一次看似偶然的场合,“偶遇”了梁国一位不得志但精通星象历法的老博士。顺风凭借从巫史长老处学来的知识,与老博士相谈甚欢,言语中隐约提及,观测天象,今岁冬春之交(约在预想的盟约签署日期“庚日”前后),东方星野似有“和解”之吉兆。
这些行动,如同微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没有直接游说梁国权贵,却将岐国不愿战争但也不畏战争的姿态、两国和平的利益所在,以及一丝“天时”的暗示,一点点地渗透进梁国的不同阶层。
他了解到,梁国虽强,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大将军主战,欲借此军功巩固权势;而丞相则更关心国库收支和来年可能出现的旱情,倾向于稳扎稳打。梁君本人,则在这两种意见间摇摆。
时机渐渐成熟。
在顺风的反复请求和某些受他影响的官员“无意”间的进言下,梁君终于同意在十日后的“庚申日”,于朝堂正式接见岐国使团。
真正的考验来临。
梁国朝堂,金碧辉煌,甲士林立,气氛肃杀。梁君高踞宝座,面容威严,带着审视的目光打量着阶下的顺风。两旁文武大臣,或倨傲,或冷漠,或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岐国小邦,遣使而来,所为何事?”梁君的声音在大殿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无初。
开局,果然极其不利(无初)。顺风持节上前,依礼陈述,言辞恳切,表达了岐国愿与梁国永结盟好、互通有无的诚意。
话音刚落,梁国大将军便出列冷笑:“盟好?你岐国边境陈兵数万,岂是盟好之意?莫非是缓兵之计!”
另一位大臣接口道:“听闻你国使臣在北境屯田练兵,颇有所成。此番前来,可是要向我大梁示威?”
面对连番诘难,顺风神色不变。他没有被对方的气势吓倒,也没有为了讨好而卑躬屈膝。
贞吉。
他守持正固,从容应对(贞吉)。
对于陈兵之说,他坦然承认边境有守军,但强调“守土卫民,国之常备”,并话锋一转,“然我岐国君臣,深知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使我两国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岂非善莫大焉?”
对于屯田练兵,他更是直言不讳:“北境苦寒,屯田是为养民安边,使戍卒有所依,流民有所归。若梁国亦有类似困扰,我岐国愿分享屯田之验,共固边疆。” 他将对方的攻击,巧妙转化为展示岐国治理能力和释放善意的机会。
他引经据典,分析利害,既承认梁国之强,也不妄自菲薄,清晰地阐述了战则两伤、和则两利的道理。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态度不卑不亢,逻辑严密,让那些本想看他笑话的梁国大臣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
第一次朝见,虽未达成任何实质协议,但顺风成功地顶住了压力,守住了岐国的尊严,并将和平的种子,播撒在了梁国君臣的心中。
此后数日,便是艰苦的细节谈判。
顺风深知,庚日(正式签署日)将至,之前的铺垫(先庚三日)已完成,之后的巩固(后庚三日)同样重要。
他根据之前打探到的情报,精准地把握着谈判的节奏和底线。在涉及边界划分、贡品数量等关键条款上,他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在一些次要条款或礼仪细节上,则适当展现灵活性,让对方有台阶可下。
他尤其注意与梁国丞相及其属僚保持沟通,反复强调和平对稳定梁国国内经济、应对可能天灾的重要性。
后庚三日。
在正式盟约签署前的最后三天,他更是活动频繁(后庚三日)。他再次拜会了那位老博士,送上一些岐国特有的药材(源自北境“田获三品”的积累),言谈间再次印证“天象吉兆”。他宴请了几位态度有所松动的梁国中层官员,巩固关系。他甚至通过特殊渠道,给梁君最宠爱的、一位倾向和平的妃子,送去了一些精巧但不犯忌讳的岐国手工艺品,并附上了一封言辞恳切、阐述和平之利、预祝两国交好的书信,由那位妃子“适时”地呈给了梁君。
签署盟约的前夜,梁国宫廷内经历了一番激烈的争论。主战派仍不甘心,但丞相列举了国库现状、民间厌战情绪以及那虚无缥缈却颇具影响力的“天象”,最终说服了梁君。
庚申日,吉时。
梁国朝堂之上,庄严肃穆。顺风代表岐国,梁国丞相代表梁国,在盟书上郑重签字用印。盟约约定,两国罢兵,互通商旅,岐国每年向梁国提供一定数量的北境特产(如药材、皮革)作为“友好馈赠”,而非屈辱的贡品,梁国则承诺不再侵扰岐国边境。
吉!
盟约顺利签署(吉)!
当顺风手持盖有两国玺印的盟书,走出梁国宫殿时,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明亮。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无初有终。
虽然开局艰难,但凭借守正、智慧与对时机的精准把握,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无初有终)。
归国途中,顺风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不仅带回了宝贵的和平,更展示了岐国使臣的风范与智慧。
雍都宫殿,君侯亲自设宴为他洗尘。
“顺风爱卿,此次出使,扬我国威,缔结和平,功在千秋!”君侯举爵,满面春风,“寡人曾误卿,然卿以忠贞与才干,证明了一切。昔日之过,如云散雪消,望卿勿再介怀。”
顺风伏地谢恩,心中平静如水。
君侯下诏,晋封顺风为“上大夫”,赐爵“安梁君”,实食邑三百户,参赞军国大事。
无不利。
至此,顺风官居高位,深受信任,前途一片坦荡,无所不利(无不利)。
站在人生的新高点,顺风没有得意忘形。他回想出使历程,对前来道贺的同僚由衷感叹:
“贞吉者,心正也;庚日者,时中也。巽之极,在顺天应人,故无不利。”
(守正之所以吉祥,在于内心秉持正道;把握庚日时机,在于行动符合时宜。巽卦之道运用到极致,在于顺应天道和人心,所以才能无所不利。)
他深刻地认识到,此次成功,并非一味柔顺的结果。而是内心坚守为国求和平的“贞”(正固),对外顺应梁国内部不同势力、不同诉求的“势”(形势),并精准把握了谈判前后“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的“时”(时机)。
风,至柔至顺,能入于万物,但驱动风的,是气压的差异,是天地运行的大势。真正的顺从之道,是明了这大势,守住内心的方向,然后灵活地、精准地御风而行。
他真正领悟了巽卦九五爻的精髓——以贞为体,以巽为用,顺势而为,应时而动。
这并非柔顺的终点,而是将柔顺智慧运用于更广阔天地的开始。
讲述了顺风因在北境的卓越表现被重新启用,奉命出使强邻梁国缔结盟约。初至梁国时,他受到冷遇和傲慢对待,开局极其不利(无初)。但顺风守持内心为国求和平的正道(贞吉),并未被挫折动摇。他利用被冷落的时间,暗中打探情报,结交各方人士,巧妙传递信息,为正式谈判做了充分铺垫(先庚三日)。在朝堂应对和后续谈判中,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同时又灵活应变,并抓住签署前的关键时机巩固成果(后庚三日)。最终,他成功顶住压力,与梁国签署了有利的盟约,圆满完成任务(吉,有终)。归国后深受嘉奖,官爵显赫,前途光明(无不利)。通过此次外交胜利,顺风深刻体会到,至高层次的柔顺(巽之极),在于内心坚守正道(贞),对外顺应时势(顺天应人),并精准把握行动时机(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如此方能无往不利。这生动阐释了巽卦九五爻辞的深意:当处于重要位置或承担重大使命时,柔顺之道并非示弱,而是以坚守原则为根本,以洞察和顺应大局为前提,并善于在关键节点前后进行周密准备和巩固。只要做到内贞外巽,把握时机,即使起初困难重重,最终也能克服障碍,取得圆满的成功,使悔恨彻底消亡,前途一片坦荡。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这本易经超有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