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带回的密信,内容比林川预想的还要严峻。张溥在信中证实了林川最坏的猜测:确有一股精锐清军哨探潜入,其任务极可能是为一支准备绕道突袭潼关侧后的偏师扫清障碍、破坏水源并制造混乱。“槐花”乃其行动代号,原定接应因明军加强巡逻而受阻,故其行动已显迟滞焦躁。张溥已设法向潼关示警,但官场积弊,预警能否引起足够重视尚未可知。他在信末叮嘱林川:“事急矣!尔处首当其冲,万望谨慎自保,若能迟滞敌踪,即为大功!复社之力,仅能及此,盼天佑忠良!”
情报的确认,反而让林川冷静下来。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既然知道了对手的底牌和困境,就有了应对的方向。敌人的“迟滞”和“焦躁”,正是可以利用的机会。眼下最关键的有两件事:第一,进一步加固防御,尤其是水源和粮种,让敌人无处下口;第二,主动出击,扰乱其计划,拖延其时间,等待可能的变数(无论是官军反应还是其他转机)。
他立刻召集所有核心成员,通报了情况(有所保留,以免引起恐慌),并宣布了应对措施:
1. 水源与粮仓终极防护:在所有水井内部设置由细密藤网和活性炭(林川指导烧制)构成的最后一道过滤屏障;将最重要的薯种和部分粮食,分散转移至几个新挖掘的、位置绝密的备用窖藏点,实行“双钥管理”(需两人同时在场才能开启)。
2. 预警系统升级:建立烽火台链。在几个制高点设置柴堆,一旦发现敌情,白日燃烟,夜间举火,用不同数量和组合传递简单讯息,力求反应速度超过人力奔跑报信。
3. 有限扰敌计划:组织由孙小眼、石头等最精干人员组成的小股机动分队,不再仅仅是侦查,而是开始进行针对性袭扰。例如,在夜间到野狼谷外围敲锣打鼓、发射少数火箭,制造大军压境的假象;在其可能取水的路径上设置更多诡雷陷阱。目的不是歼敌,而是加剧其焦虑,消耗其精力,让其无法安心执行任务。
4. 内部动员与疏散预案:明确告知所有成员及家属当前面临的威胁,组织妇孺老弱熟悉通往深山预设避难点的路线,并进行了一次简短的演练。林川强调:“我们的目的不是死守,而是活下去。若事不可为,保存人命是第一要务!”
这些措施迅速得到执行。 整个联盟像一部精密的机器,在危机驱动下高效运转起来。王老栓等农户主动贡献出家里仅有的铜盆用于敲击扰敌;妇孺们默默准备着逃难的小包裹;工匠们日夜赶制各种防御器械。一种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气氛,取代了之前的恐慌,将众人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袭扰计划很快见效。孙小眼带队在野狼谷外虚张声势了一夜后回报,谷内敌人反应激烈,向外盲目射箭,并加强了岗哨,显见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折磨,远比正面交锋更消耗士气。
然而,林川清楚,这种小把戏只能拖延,无法根除威胁。真正的危险在于,如果潼关方向的明军未能及时反应,或者这股敌人狗急跳墙,不惜代价强攻,己方依然面临灭顶之灾。他站在新搭建的了望台上,看着远处黑暗中隐约可见的山峦轮廓,心中盘算着下一步。被动防御终非长久之计,或许,该想办法给这把越烧越旺的敌灶,再添上几根湿柴,甚至……想办法釜底抽薪?
(第十九章 完)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