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会定策,风雨满皇城
“势若骑虎,当断则断!”
父亲林如海的回信,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林潇潇心中所有的犹豫。父亲远在江南,却能精准判断出她“骑虎难下”的处境,并给出了如此决绝的建议。这说明,京城的风声鹤唳,连江南都有所感应,而父亲也认为,退缩已无可能,唯有奋力一搏!
当断则断!
林潇潇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她立刻开始着手准备最关键的一步——与核心盟友的最终密会,亮出底牌,商定行动方案。
她选定的最终密会地点,并非宫中,也非任何一位大臣的府邸,而是借用了已故裕亲王(康熙帝之子,与雍正关系尚可)福晋的名义,在京西一所香火不旺、但足够清净安全的寺庙禅院中进行。参与人员,除了林潇潇(通过心腹代表,她本人无法离宫),仅有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以及一位掌管着京城部分防务、且对怡亲王专权早有微词的宗室将领——显亲王衍潢(虚构,需对应历史合理人物)。
密会的气氛凝重得几乎化不开。当林潇潇的代表,那位绝对忠诚的老嬷嬷,将那份从奉先殿取出的画轴在张廷玉等人面前缓缓展开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三位位高权重的男人还是瞬间脸色大变,呼吸急促!
允禵的龙袍,年贵妃的依偎,题字的铁证……这一切视觉冲击力,远比任何言语指控都要来得猛烈和确凿!
“这……这……”一向沉稳的张廷玉,手指颤抖地指着画轴,半晌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鄂尔泰则是倒吸一口冷气,猛地看向代表林潇潇的老嬷嬷,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恐慌。
显亲王衍潢更是直接低吼出声:“妖孽!祸乱宫闱!混淆天家血脉!此等丑事,竟……竟……”他气得浑身发抖,后面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老嬷嬷按照林潇潇的吩咐,沉声道:“诸位大人,王爷。此物乃先皇后乌拉那拉氏冒死所藏,皇贵太妃历经艰险方才取得。铁证如山,当今皇上,确非先帝血脉!先帝晚年属意三阿哥,方是正统!如今怡亲王病重,朝局动荡,此正拨乱反正之机!若让此事继续隐瞒,他日东窗事发,则国本动摇,天下大乱!诸位皆是社稷重臣,难道要坐视这窃据江山之事,延续下去吗?”
张廷玉三人面面相觑,冷汗涔涔。他们知道,看到这幅画,就等于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船。要么成功,拥立新君,成为定策元勋;要么失败,身败名裂,满门抄斩!
沉默,死一般的沉默在禅院内弥漫。
最终,还是张廷玉最先冷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皇贵太妃之意,老臣……明白了。祖宗法度,帝系血统,不容混淆!既然有此铁证,我等……别无选择!”
鄂尔泰也重重一点头:“不错!此事关乎国体,绝不能姑息!当务之急,是如何稳妥行事,避免朝局剧烈动荡。”
显亲王衍潢拍案而起:“有什么可犹豫的!本王这就回去调动兵马,控制京城九门!只要宫中定策,外面乱不起来!”
有了这三位核心人物的表态,林潇潇的计划成功了大半。四人(通过代表)在禅院内密议至深夜,详细制定了行动步骤:
首先,由张廷玉、鄂尔泰利用职权,稳住军机处和内阁,控制舆论,并秘密联络更多可靠的中立派官员。
其次,由显亲王衍潢暗中调动其麾下兵马,以及联络其他忠于皇室的将领,确保在关键时刻能迅速控制京城内外关键节点,尤其是紫禁城各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由林潇潇在宫内,选择合适的时机,向乾隆皇帝摊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施加压力),逼其主动“认清身世”,下诏禅位给三阿哥弘时。整个过程,必须快、准、狠,不能给任何反对势力反应和串联的时间。
密会结束,各方悄然散去,开始依计行事。
然而,就在这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一个意外发生了——原本被严密监控的庄亲王余党中,有人不知通过什么渠道,竟然隐约听到了风声,试图将“乾隆非正统”的消息散布出去,虽被张廷玉等人及时压下,但终究是留下了一丝隐患。
而更让林潇潇不安的是,粘杆处那边,对先帝近侍太监的调查,似乎取得了一些进展,开始隐隐指向了已故的苏嘛喇姑和……皇后生前的一些异常举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无形的紧张氛围之中。
喜欢本宫只想到点下班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本宫只想到点下班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