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实验室里,夕阳的余晖为冰冷的仪器镀上了一层暖金色,却无法驱散空气中骤然凝结的寒意。
徐卓远屏幕上的红色警告窗口,与封瑶手机屏幕上韩屿那条“热心”的短信,像两道来自不同方向却指向同一目标的探照灯光,交叉定格在两人心中那个迅速浮现的怀疑对象上。
“研究生宿舍……信工学院的学长……”封瑶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关键词,指尖微微发凉。她重生前在商界摸爬滚打,见过太多笑里藏刀、借刀杀人的把戏,韩屿这种看似无害甚至热情的“帮忙”,在此刻看来,充满了欲盖弥彰的意味。他是在试探?还是在为自己可能暴露的Ip地址提前铺设一个“合理解释”的伏笔?
徐卓远没有说话,他修长的手指再次在键盘上飞舞,调取了更详细的网络流量日志和那个初步锁定的Ip段内的设备连接记录。他的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如鹰隼,试图从海量的数据包中找出更确凿的关联证据。
“Ip范围还不够精确,那栋宿舍楼住了上百名研究生,涉及多个院系。”徐卓远的声音带着一丝挫败后的冷硬,“对方很狡猾,可能使用了公共区域的网络,或者进一步伪装了mAc地址。直接锁定到个人,需要权限,或者……更长时间的监控和数据碰撞分析。”
这意味着,他们掌握了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但距离揪出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影子”,还差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封瑶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和猜疑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打乱阵脚。她看着徐卓远屏幕上复杂滚动的数据,又看了看自己手机上韩屿那条等待回复的消息,脑海中迅速权衡。
“先不要打草惊蛇。”她果断地说,眼神恢复了之前的沉稳,“韩屿这条线,我们现在动不了。没有实证,任何质问都会让他警觉,甚至可能让他彻底隐藏起来。他现在主动跳出来‘帮忙’,未必是坏事。”
徐卓远抬眼看她,等待她的下文。在这种涉及人心博弈的领域,他本能地信赖她的判断。
封瑶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轻点,回复韩屿的语气拿捏得恰到好处,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扰和感谢:“谢谢韩学弟提醒,我们也注意到了。目前项目组内部正在紧锣密鼓地核查所有环节,暂时不需要额外帮助,有心了。[可爱表情]”
她刻意保持了距离,用了“项目组”这个官方称呼,既没有完全拒绝他的“好意”,留有余地,也没有透露任何实质信息,更没有接受他引荐“学长”的提议。
“这样回复,可以吗?”她将手机屏幕转向徐卓远。
徐卓远快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他明白封瑶的意图——稳住韩屿,将他暂时放在一个“被观察”的位置上,既不推远,也不拉近。
“接下来,我们有两件事要做。”封瑶放下手机,思路清晰,“第一,你需要继续深挖这个Ip段,尝试缩小范围,或者寻找其他佐证。第二,”她看向徐卓远,目光坚定,“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可靠的‘外力’。”
徐卓远眼中闪过一丝疑问。
“姜教授。”封瑶吐出三个字,“你不是说,他今天的指点,触及了算法底层逻辑的改进吗?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我们可以借着汇报进展、请教更深层次问题的名义,再次拜访他。一方面,确实是为了项目突破;另一方面,姜教授在学校的地位超然,如果他肯在适当的时候,哪怕只是无意间流露出对我们项目的认可,对暗处那些魑魅魍魉就是一种无形的震慑。而且,”她压低了声音,“姜教授在学术委员会拥有影响力,如果……我是说如果,事态升级到需要官方调查,他的态度会至关重要。”
这是一个更长线、也更需要技巧的布局。徐卓远习惯于直来直往的技术对决,对这种人脉和借势的手段并不擅长,但他能理解封瑶策略中的逻辑和远见。他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好。我来准备更深入的技术问题。”
“嗯。”封瑶看着他眼底尚未褪去的亢奋与疲惫,心中一软,语气不自觉地放柔,“今天和姜教授交锋,消耗很大吧?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技术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
她走到角落的小冰箱,拿出早上带来的、自己烤的蔓越莓饼干,又给他重新泡了杯热牛奶,一起放在他手边。“空腹喝咖啡对胃不好。”
徐卓远看着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和色泽诱人的饼干,微微一怔。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对他而言是陌生而新奇的。他习惯了废寝忘食,习惯了用咖啡因强行提神,很少会有人在意他的胃是否舒服。他下意识地想要拒绝这种“低效”的打断,但话到嘴边,看着封瑶那双清澈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的眼睛,又咽了回去。
他默默地拿起一块饼干,咬了一口。甜而不腻,带着黄油的香气和蔓越莓的微酸,恰到好处地安抚了因高度集中而有些紧绷的神经。他又端起牛奶,温热的液体滑入胃中,带来一种踏实而熨帖的暖意。
“……味道很好。”他低声说,视线落在键盘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与她对视。
封瑶看着他微微泛红的耳尖,心里那点因幕后黑手而生的阴霾仿佛被这小小的举动驱散了不少。她笑了笑,没说话,坐回自己的位置,也开始处理后续事务。
一种无声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流淌。他专注于他的数据海洋,她掌控着外部沟通与策略布局。他们像两颗彼此环绕、互相支撑的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却又共同抵御着来自外界的暗流。
---
接下来的几天,封瑶明显感觉到徐卓远的变化在加速。
他依然大部分时间沉默,但那种沉默不再是隔绝外界的冰墙,而更像是一种专注思考时的自然状态。他会主动和她同步技术排查的进展,虽然用语依旧简洁 technical:“Ip范围缩小到三层楼,排除了一部分非相关专业宿舍。”“正在分析发帖时间段的活跃设备特征。”
甚至有一次,在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后,他主动站起身,走到窗边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然后看向封瑶,问了一句:“你需要休息吗?”
这句话问得生硬,甚至不像关心,更像是一种基于“人体需要适当休息以保证工作效率”的逻辑推理。但封瑶却从中听出了他笨拙的努力——他在尝试将她纳入他的“运行逻辑”之中,尝试用他的方式来表达一种近乎程序化的关怀。
她心中莞尔,从善如流地合上电脑:“好啊,正好眼睛有点酸了。”
两人并肩站在窗边,看着楼下步履匆匆的学生和远处球场奔跑的身影。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暖洋洋地洒在身上。
“我小时候,”徐卓远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她说,“很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觉得吵闹,无序,难以理解。”
封瑶心中一动,这是徐卓远第一次主动提及自己的过去。她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他们觉得我孤僻,奇怪。”他顿了顿,视线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穿越了时光,“只有数据和代码是清晰的,有明确的规则和逻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他的语气很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但封瑶却能感受到那平淡之下,可能隐藏着的,曾被孤立、被误解的年少时光。她想起重生前那个最终走向封闭和抗拒的徐卓远,心脏微微抽紧。
“但现在,”他话锋一转,依旧没有看封瑶,但声音里似乎多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确定波波动,“好像……有些东西,也不全是无序和低效。”
他没有明说那“有些东西”是什么,是指她为他争取来的姜教授的会面?是指她应对网络攻击时的沉着?是指此刻并肩站在阳光下的短暂休憩?还是指那杯热牛奶和蔓越莓饼干带来的、不符合他效率准则的暖意?
封瑶没有追问。她知道,对于徐卓远而言,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是内心壁垒松动的巨大征兆。她只是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窗外,轻轻地说:“嗯,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像代码一样非黑即白,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去相信和依靠。”
徐卓远沉默了片刻,极轻地“嗯”了一声。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
封瑶和徐卓远同时回头。门口站着一个穿着朴素、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看起来有些腼腆,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请问……是徐卓远学长吗?”男生的声音不大,带着试探。
徐卓远微微蹙眉,显然不认识来人。
封瑶走上前,露出温和的笑容:“你好,我是封瑶。请问你是?”
“学姐好,学长好。”男生显得有些紧张,推了推眼镜,“我叫林浩,是计算机系大二的学生,住在……住在研宿c栋315。”
研宿c栋!正是反追踪程序锁定的Ip范围所在的那栋楼!
封瑶和徐卓远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同时一凛。封瑶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依旧温和:“林浩学弟,找我们有什么事吗?”
林浩将手中的文件夹递过来,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忐忑和决然的表情:“我……我可能知道一点,关于之前论坛上那个针对‘灵韵’项目帖子的事情。”
封瑶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接过文件夹,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张打印出来的论坛页面截图,以及一些手写的笔记和分析,清晰地指向了几个可疑的、在特定时间段异常活跃、并且极力引导舆论的账号。笔记逻辑清晰,甚至标注出了这些账号可能存在的协同行为模式。
“你这是……”封瑶压下心中的震惊,看向林浩。
林浩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勇气:“我平时对网络安全很感兴趣,也喜欢在论坛潜水。那次事件后,我无意中发现那几个账号的行为模式很异常,不像普通用户,就……就自己做了一点分析。而且,”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我好像有一次,在宿舍楼的公共水房,听到隔壁寝室有人……在议论‘灵韵’项目,语气……不太好。时间点,和那次发帖时间很近。”
迷雾之中,似乎终于透进了一线微光。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带着可怕的证据,主动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封瑶看着眼前这个有些紧张却眼神清亮的学弟,又看了看身旁神色凝重的徐卓远,知道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孤身作战。
【系统日志更新:
·危机事件(网络攻击)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出现关键证人(林浩)及潜在证据(账号分析笔记、旁听线索),攻击源范围大幅缩小(研宿c栋315附近),变量“韩屿”嫌疑度持续升高。
·核心系统(封瑶)应对策略生效:成功稳住干扰变量(韩屿),并规划出借势(姜教授)的长线方案。
·主系统(徐卓远)行为模式持续优化:主动进行非技术性沟通(提及童年感受、表达对非逻辑事物的初步接纳),并尝试发出关怀指令(询问休息)。情感模块记录:主系统对核心系统提供的“非效率”关怀(热牛奶、饼干)产生正向反馈,舒适度提升。
·新人物线“林浩”激活:背景(计算机系大二、对网络安全感兴趣、住在关键Ip段),动机(正义感\/兴趣驱使?待观察),提供关键线索。此人物的引入增强了调查线的逻辑性与连贯性。
·主系统与核心系统默契度与情感纽带持续强化:通过共享过去、共同面对新线索,关系从“协作”向“共担”深化。主系统冰封的内心壁垒出现显着融化迹象。
·当前态势:技术线(姜教授启发)与调查线(林浩出现)均出现积极进展,幕后黑手虽未完全浮出水面,但已暴露更多破绽。主系统在核心系统的引导下,正逐步学习接纳技术之外的世界(人情、关怀、不确定性)。】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