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有一瞬间的寂静,仿佛空气都被抽空。窗外隐约传来的、因距离而模糊的校园喧闹,此刻反而像一层厚重的帷幕,将室内的静谧衬托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落针可闻。
封瑶瞳孔中闪过一丝极快的惊愕,但长期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经历,让她迅速将这份情绪压了下去,如同平静的湖面吞没了一颗小石子,只留下几不可察的涟漪。她没有立刻去翻看那份可能蕴藏着关键信息的文件夹,而是动作流畅地将它合上,脸上温和而具有安抚力的笑容没有丝毫改变。她侧身,做了一个清晰的“请进”手势,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慎重:“林浩学弟,进来说吧。外面不方便。”
一直沉默旁观的徐卓远,在封瑶开口的瞬间便已领会了她的意图。他高大的身躯无声地移至门边,目光如最精密的扫描仪,快速而冷静地扫过走廊两侧,确认空无一人后,才轻轻关上了厚重的实验室门。“咔哒”一声轻响,仿佛将潜在的风险与窥探彻底隔绝。他的动作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保护姿态,虽然那张俊美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微微紧绷的下颌线条,泄露了他对此次突发状况的高度警惕。
置身于相对私密的空间,林浩紧绷的肩线似乎放松了一毫米,但那双紧紧捏着衣角、指节有些发白的手,依旧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他像一只误入陌生领地、警惕又不得不鼓起勇气的小动物。
“别紧张,慢慢说,这里很安全。”封瑶的声音像一阵暖风,试图驱散他的局促。她转身从恒温壶里倒了杯温水,递到他手中,引导他在旁边一张摆放着整齐期刊的椅子上坐下。“你刚才说,你做了账号分析,还听到了一些议论?能详细告诉我们吗?任何细节都可能很重要。”
徐卓远没有选择坐下,他抱臂靠在一旁冰冷的实验桌边缘,目光沉静地落在林浩身上。那是一种剥离了个人情感的、纯粹技术性的审视,仿佛在评估一段新提交代码的可靠性、潜在漏洞以及可能带来的系统收益。他在判断林浩这个“变量”的价值与风险。
掌心传来的温水热度,似乎给了林浩一些勇气。他喝了一小口水,深吸一口气,努力组织着语言:“论坛那次事件闹得挺大的,我平时……就对数据爬虫和挖掘比较感兴趣,算是业余爱好。看到那些几乎一边倒抹黑‘灵韵’的帖子,直觉就觉得很不对劲。尤其是那几个跳得最欢、带节奏最厉害的账号,我顺手查了一下,发现它们的注册时间都很集中,就在事件爆发前一两周,而且发帖历史非常单一,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打压‘灵韵’或者……吹捧另外几个竞品项目。”
他打开那个略显陈旧的文件夹,里面是他手写的、条理清晰的笔记和几张打印出来的论坛截图和数据分布图。“您看,这是他们的发帖时间分布图,高度集中在事件爆发后的几个关键小时内,像是接到了同一指令。还有他们的回复模式,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通常是先抛出一个尖锐的负面观点,然后其他几个账号迅速跟进,点赞、引用、用类似的语气回复,人为制造出一种‘民意沸腾’、‘灵韵不行’的假象。”林浩的手指指向他手绘的关联图线条,“我用简单的共现频率和互动模式做了个关联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这几个核心账号之间的互动概率,远高于正常用户群内的随机互动水平。所以,我基本可以判定,这是一次有组织、有协同的水军行为。”
他的分析工具或许不算顶尖复杂,但思路清晰,逻辑链条严谨,直指问题的核心——这不是自发的舆论,而是人为操纵的结果。徐卓远听完,眼中极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这种基于客观数据、摒弃主观臆测的论证方式,精准地契合了他的思维模式。
“至于听到的议论……”林浩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带着一丝回忆的不确定和犹豫,“是在事件发生那天晚上,大概十点多,我在公共水房洗漱。听到隔壁317寝室的两个人在阳台那边说话,声音压得很低,但水房回声有点大……我隐约听到了‘灵韵’、‘封瑶’学姐的名字,还有……‘给点教训’、‘掀不起风浪’之类的话。当时水龙头开着,我没太听清,也没多想,直到后来结合论坛的事,才觉得……细思极恐。”
317! 就在林浩所在的315隔壁!Ip地址的范围被进一步精准地缩小了!这不再是模糊的方位,而是一个具体的、可供探查的目标!
封瑶感觉自己的心跳骤然加速,血液奔流的声音在耳膜鼓动,但她强大的定力让她面上依旧保持着沉稳与冷静。“你记得那两个人的样貌或者有什么显着特征吗?或者,知道他们的名字吗?哪怕只是绰号?”
林浩努力回忆着,最终还是沮丧地摇了摇头:“水房光线比较暗,他们背对着我,我没看清正脸。只知道其中一个人声音比较沙哑,像感冒了似的。另一个……说话间隙好像提到了一个叫‘峰哥’的?语气听起来……有点像是汇报或者请示。我不太确定,他们声音压得很低,断断续续的。”
峰哥? 这是一个全新的、未曾出现在他们视野里的称呼。
封瑶和徐卓远再次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与了然。韩屿是信工学院的研究生,如果隔壁317住的是他所倚仗的“学长”或手下,那么这个“峰哥”极有可能就是具体执行网络攻击指令的人,或者是连接韩屿与水军的关键中间人。韩屿隐藏在幕后,通过这个“峰哥”来发号施令,遥控指挥。
“林浩学弟,非常感谢你!”封瑶站起身,郑重地向林浩道谢,语气真诚而有力,“你提供的这些信息非常关键,不仅印证了我们的猜测,更重要的是帮我们将目标范围缩小到了一个具体的地点,还指出了一个关键人物。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林浩连忙摆手,脸上因受到肯定而泛起一丝腼腆的红晕:“没、没什么,封瑶学姐,徐学长,我就是觉得……这样做不对。‘灵韵’项目我关注很久了,看过之前的演示视频,它的交互逻辑和情感模拟深度,比市面上很多同类产品都要强。一个好的项目,不应该被这种……这种下作的手段打压。”他的眼神干净而纯粹,带着一种技术人特有的、对优秀“造物”的维护之心,以及对不公平竞争手段的天然反感。
徐卓远看着林浩,忽然开口,问了一个偏离主线却关乎专业判断的问题:“你用的关联分析,是基于简单的共现频率,还是引入了语义相似度加权?”这是他衡量对方技术素养的方式。
林浩愣了一下,随即像是被点燃了兴趣,认真地回答:“主要是基于共现频率和互动模式矩阵,语义分析我尝试用基础的NLp库跑过,但本地计算资源有限,模型效果不太好,容易过拟合,而且对于这种故意隐藏意图的水军文本,语义分析的反向效果有时还不如直接的行为模式分析来得直观……”
两个技术宅就这样旁若无人地讨论起了数据分析的方法论、模型的优劣以及计算资源的限制。封瑶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她注意到,徐卓远在提问和倾听时,身体不再那么紧绷,眼神中也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探讨的意味。他主动与人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可喜的进步。这个意外出现的盟友林浩,不仅带来了关键的线索,似乎还在无意间,为徐卓远封闭的世界打开了一扇与社会连接的新窗口,让他看到了另一个同样沉浸在代码和数据中,却愿意为“正确之事”发声的同好。
技术讨论暂告一段落,徐卓远看向林浩的目光,少了最初的冰冷,多了一丝基于专业能力的认可。“你的分析思路很清晰,工具选择也符合实际场景。”他难得地给出了简洁却明确的正面评价。
林浩显然有些受宠若惊,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封瑶趁热打铁,语气变得严肃而郑重:“林浩学弟,这件事我们还在深入调查中,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让幕后的人有所防备,希望你暂时能为我们保密,不要对任何人提起你今天来过这里,以及你发现的这些关于317和‘峰哥’的信息。这既是为了保护调查,也是为了保护你自己的安全。”
“我明白!学姐学长放心,我懂的,绝不会说出去一个字!”林浩立刻挺直了背,如同接受重要使命般,认真地保证。
送走步履明显轻快了几分的林浩,实验室里重新恢复了安静,但空气中的氛围已然不同。窗外弥漫的迷雾依旧存在,但他们手中的火把无疑更亮了,照出的前路也变得更加清晰。
“317寝室,‘峰哥’。”封瑶低声沉吟,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接下来,我们需要双管齐下。一是核实317住户的详细信息,二是摸清这个‘峰哥’的底细,以及他和韩屿之间的具体关联。”
徐卓远点头,修长的手指已经下意识地放到了键盘上,习惯性地寻求最高效(有时也意味着非常规)的解决方案:“我可以尝试从学校内部住宿系统入手,调取……”他话语一顿,眉头微蹙,似乎意识到这种行为涉及权限和隐私问题,并且可能留下访问痕迹,反而会打草惊蛇。
“先别急。”封瑶适时地阻止了他,她的思维更倾向于策略和风险控制,“通过非正规渠道查询,容易留下痕迹,也可能触犯规定。我们或许可以借助林浩,他住在同一层,由他通过日常观察、旁敲侧击地打听消息,反而更自然,更不易引人怀疑。当然,前提是必须确保他的安全,不能让他卷入危险。”
徐卓远停下了准备敲击键盘的动作,略微思考后,接受了封瑶的建议。他发现自己开始逐渐习惯,并且发自内心地认可封瑶这种更圆融、更注重长远策略和风险规避的处事方式。这与他过去直来直往、只追求效率的模式形成了互补。
“另外,姜教授那边,我们该去正式拜访了。”封瑶提醒道,目光投向窗外,“技术上的瓶颈需要他这样的权威指点迷津,而他对‘灵韵’的态度,以及他本人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对我们应对韩屿可能发起的下一轮风波,至关重要。”
“嗯。”徐卓远简短应道,目光随之落在电脑屏幕上姜教授之前留下的那道艰深的算法思考题上,眼神变得异常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已消失,只剩下那些待解的符号与逻辑,“关于他留下的那个问题,我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接下来的半天,两人进入了高效的分工协作状态。封瑶负责通过加密通讯方式与林浩保持隐秘联系,谨慎地规划如何利用林浩的便利条件进行侧翼侦查,同时细致地筹划拜访姜教授的时机、说辞以及需要请教的核心问题。而徐卓远则完全沉浸在了算法的世界里,姜教授之前的指点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他思维中某些禁锢已久的锁,无数新的、激动人心的构想如同泉水般涌出,他对“灵韵”底层逻辑的优化,尤其是情感模拟的细腻度与响应速度方面,产生了突破性的灵感。
时间在专注中飞速流逝,直到窗外的天色由明亮转为深邃的靛蓝,最后被浓重的墨色覆盖,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如同地上的星辰。封瑶终于从一堆资料和计划中抬起头,揉了揉因长时间阅读而有些发酸的眼睛,准备结束今天的工作。她看向不远处的徐卓远,他依然沉浸在代码的海洋中,屏幕上的字符飞速滚动,映照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显得有些冷硬。然而,那双总是显得过于冷静的眼眸,此刻却亮得惊人,充满了创造者特有的、近乎燃烧的热情。
封瑶没有出声打扰他,只是悄悄起身,动作轻柔地走到实验室角落的小热水间,用熟悉的马克杯为他泡了一杯热牛奶,又将自己带来的最后几块手工蔓越莓饼干,仔细地放在一个小碟子里,端到他手边。
敲击键盘的声音戛然而止。思路被打断,徐卓远下意识地蹙起了眉头,一丝不悦刚要浮现,但鼻尖萦绕的浓郁奶香和眼前熟悉的、带着果干的饼干,瞬间抚平了那点情绪波动。他暂停了工作,端起杯子,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暖,低头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种奇异的安抚感。
“谢谢。”他低声说,声音比平时工作时柔和了些许,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进度怎么样?”封瑶在他旁边的椅子坐下,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随口问道,语气中带着自然的关心。
“很有挑战,”徐卓远的语气里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兴奋的情绪,这在他身上极不寻常,“但方向是对的。姜教授提到的那个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型,如果能够成功嫁接进来,理论上可以突破我们现在遇到的数据处理瓶颈,情感因子的计算和反馈速度能提升至少一个数量级,模拟的细腻度和真实感也会……”他难得地开始详细解释起来,虽然其中夹杂着大量封瑶并不能完全听懂的专有术语和算法名称,但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话语里洋溢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热情,以及那种急于与人分享发现的渴望。
她调整了一下坐姿,身体微微前倾,静静地听着,目光专注地落在他因兴奋而显得格外生动的脸上。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封瑶心中一片柔软的暖意荡漾开来。这就是她一直想要守护的——他对技术最纯粹、最赤诚的热爱,以及那颗在她不懈努力下,正一点点从自我封闭的冰层中苏醒、开始尝试感知和回应外界温度的心。
当他关于并行计算的阐述告一段落,实验室里再次陷入安静,只有机器运转的轻微嗡鸣时,徐卓远忽然转过头,看向封瑶,问了一个与他刚才谈论的技术、与眼前的困境都毫无关系的问题,语气带着一种生涩的、尝试性的好奇: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封瑶微微一怔,完全没料到话题会如此跳跃地转向这里。随即,她像是想起了什么,唇角弯起一个温柔的弧度,目光却染上了一丝复杂难辨的怀念,仿佛透过时光,看到了很久以前的自己。
“我啊,”她轻声开口,声音像浸透了朦胧月色的暖泉,潺潺流淌,“小时候可能有点……过于活泼和要强了。是院子里的孩子王,爬树、掏鸟窝、带着一群小伙伴‘打仗’,比很多男孩子还疯。也因为不肯服输,跟人吵过架,甚至动过手……没少让我父母操心。”
她的语气里带着调侃,却也隐藏着一丝对那段无忧无虑、可以肆意张扬岁月的追忆。那是一个与徐卓远那被严格规划、充斥着孤独与竞争的童年,截然不同的世界。
窗外,夜色渐浓,万籁俱寂。而实验室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灯光却温暖而明亮,柔和地笼罩着两人,映照着两颗在共同奋斗中逐渐靠近、彼此试探着触碰对方世界的心。前方的道路依旧迷雾重重,阴谋的阴影并未散去,但在此刻,这短暂的宁静与悄然滋生的理解与信任,却如同冰层之下涌动的暖流,积蓄着冲破一切阻碍的力量。
---
【系统日志更新:
·调查线重大推进:关键证人林浩(人物背景补充:业余数据挖掘爱好者,动机强化为“技术正义感”+“对优秀项目的维护”)提供核心线索(协同账号行为模式分析、关键对话旁听),将攻击源精准定位至研宿c栋317寝室,新增关键人物标识“峰哥”(疑似执行层负责人)。林浩人物线稳固,成为可靠外部助力。
·主系统(徐卓远)社交模块进一步优化:与林浩进行深入技术方法论交流并给予专业认可,显示其对外界的技术认同门槛已被跨越,开始接纳“志同道合”的同类。对核心系统(封瑶)的策略性建议(借助林浩侧翼打听、暂缓非常规黑客手段)接纳度提高,显示其对“风险规避”与“策略迂回”的理解深化。
·核心系统(封瑶)布局与人物深度增强:成功安抚并引导林浩,展现其亲和力与掌控力;规划“林浩侧翼打听”与“姜教授正面借势”的双线调查策略,逻辑严谨,风险可控。其童年背景的初步揭示(活泼要强孩子王),与徐卓远形成鲜明对比,为后续情感互动与背景挖掘埋下伏笔。
·主系统与核心系统情感连接显着加强:主系统主动分享技术热情与提出童年询问(首次主动探寻核心系统过去),核心系统给予专注倾听与真诚的情感回应。主系统对“非效率关怀”(牛奶、饼干)已形成稳定依赖与正向情绪反馈,内心舒适度及对核心系统的信任度显着提升。
·新变量“峰哥”引入:与韩屿形成“指挥-执行”潜在关联,使幕后黑手网络初步显现(韩屿-峰哥-水军账号),阴谋链条的逻辑性与层次性增强。
·当前态势:调查取得决定性进展,目标明确;技术线在姜教授启发下迸发新活力,进入突破前夜;主系统在核心系统引导下,于技术世界之外,开始探索人际关系(盟友林浩)与情感记忆(童年话题),内心冰层加速融化。成长与救赎主线稳步推进,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