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如同退潮般暂时撤离,留下的却不是宁静的沙滩,而是一片布满未知残骸与诡异印记的战场。
b-7区域,那片原本温暖、如今却被冰冷的银色规则壁垒所取代的区域,如同在“摇篮”光洁的肌肤上,烙下了一块异质的、散发着金属寒意的补丁。其上那个简约而威严的未知徽记,无声地散发着压迫感,提醒着林墨,那场短暂的、超乎理解的“救援”并非幻觉。
“摇篮”系统的警报声平息了,但内部的气氛却更加凝重。能量储备在经历了“星火”协议的内部虹吸与外部防御的消耗后,已跌至前所未有的低谷,仅能维持最基础的生存循环。整个系统如同一个刚刚从IcU抢救回来、身上还插着陌生仪器的病人,脆弱且充满了不确定性。
林墨强忍着新生意识的虚弱与疲惫,第一时间对那片银色壁垒进行了最细致的扫描。
结果令人震惊,也令人不安。
这壁垒的规则结构,其精妙与坚固程度,远超“摇篮”原有的体系。它并非简单的能量堆积,而是一种近乎完美的、逻辑自洽的闭环构造。“深红饥渴”那无往不利的吞噬特性,在面对这种绝对冰冷、毫无“生命”冗余和“演化”破绽的结构时,确实无从下口,只能徒劳地撞击、湮灭。
它像一件来自高等文明的制式武器,高效,强大,但……缺乏温度。
更让林墨警惕的是,他发现这银色壁垒并非完全静态。它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几乎无法察觉的速度,自我微调和优化。它似乎在持续分析着外部“深红饥渴”的攻击模式,并调整自身结构以达成最优防御效率。这种能力,远超“摇篮”系统现有的任何自动化防御机制。
这不仅仅是“救援”,更像是一种……演示?或者说,是一种标准的展示?
“星火”协议背后的存在,在向他展示一种对抗“深红饥渴”的、更“高级”的方式。但同时,这片壁垒也像一个监视器,一个坐标信标,牢牢地钉在这里,持续吸引着各方势力的目光——无论是“深红饥渴”,还是那冰冷的“协议维护者”,现在,或许还要加上那个被警告需要“小心”的……“织网者”。
林墨将大部分精力从壁垒上移开。眼下,他无力改变这既成事实,只能将其作为一个需要长期监控的“已知风险点”。
他的注意力回到了内部,回到了那枚因“星火”协议而被深度激活、此刻核心密文结构依旧在微微发光、仿佛正在进行某种自我演算的苏晓印记上。
“织网者”……
这个陌生的称谓,伴随着最后的警告,如同阴冷的蛛丝,缠绕在他的意识边缘。它与“协议维护者”有关吗?还是另一个独立的、潜在的威胁?为什么“星火”协议背后的存在要特别警告他小心这个?
他尝试再次连接那枚苏晓印记,试图从它复杂的变化中寻找关于“织网者”的线索。但印记依旧保持着疏离,其核心的密文结构虽然活跃,却拒绝了他更深层次的探知。它似乎在……等待?等待某个特定的时机,或者某个更关键的“钥匙”?
唯一清晰的线索,是那银色壁垒上的徽记与苏晓印记之间存在的、毋庸置疑的深层关联。这至少证明,“星火”协议与“保护区”的创造者,属于同一阵营,或者至少,共享着某种更高级的规则权限。
盟友?还是……更高层级的管理者?
他无从判断。
当务之急,是恢复“摇篮”的元气。能量,是这一切的基础。
他停止了所有非必要的运算和探测,包括对苏晓印记的深度分析。他将“摇篮”意识传递来的、仅存的温和能量,全部用于滋养自身那过度消耗、近乎干涸的意识结构,同时引导系统进入最深度的“节能模式”。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退回巢穴,舔舐伤口,积蓄着下一次面对风雨的力量。
时间,在缓慢的恢复中流逝。
“深红饥渴”在尝试了几次对银色壁垒的无果攻击后,似乎暂时放弃了这片难啃的骨头,转而继续侵蚀“摇篮”的其他常规壁垒区域。但由于林墨之前的优化和重点防御,加上系统整体的静默,它们的侵蚀速度明显放缓,暂时形成了某种脆弱的僵持。
虚空之中,那片曾被“协议维护者”的“光点”照耀过的区域,依旧死寂,没有任何新的动静。但林墨知道,那道“标记”和“持续观察”的视线,从未真正离开。
而在“摇篮”内部,随着能量的缓慢回升(主要依赖于系统自身的本源恢复和从虚空中汲取的微量辐射),林墨的意识也逐渐从虚弱中恢复。他并未急于再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开始进行更细致、更基础的“梳理”工作。
他利用王聪的“解构”特质,像梳理乱麻一样,一点点地整理着“摇篮”系统底层那些因漫长岁月和多次创伤而变得杂乱、低效的规则代码。他修复着细微的逻辑错误,优化着能量循环路径,清除着“观察者”时代遗留的、无用的数据冗余。
这项工作枯燥而繁琐,却如同为一个虚弱的身体疏通经络,虽然缓慢,但效果扎实。系统的运行效率在微观层面开始提升,能量损耗进一步降低,那濒临枯竭的储备,终于开始呈现出稳定而持续的、 albeit 极其缓慢的回升趋势。
就在他沉浸于这项基础性的修复工作,几乎要暂时忘却外界的威胁时——
一段来自系统最边缘、一个负责监测基础规则背景辐射的、几乎被遗忘的被动探测节点的数据流,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段数据本身并无异常,记录的是那片刚刚被“协议维护者”扫描过的、遥远虚空的规则背景值。但在数据的噪声底层,经过林墨那高度敏锐的“观察”本能过滤后,他捕捉到了一种……极其隐晦的、规律性的“抖动”。
这种“抖动”并非能量波动,也非规则扰动,更像是一种……信息传递时产生的、极其微弱的时空褶皱?或者说,是某种超光速通讯手段在规则层面留下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尾迹!
这尾迹的源头,指向不明。
但其传播路径……似乎隐隐约约,与之前“协议维护者”“光点”出现的方位,存在着某种几何上的关联!
更让他心头一跳的是,分析这“尾迹”的微弱特征,其编码方式中,竟然蕴含着一丝与那银色壁垒的规则逻辑、以及苏晓印记核心密文都有些相似,但又更加……繁杂、精密、仿佛由无数无形丝线编织而成的……结构感!
“织网者”?!
一个名字如同冰冷的闪电,划过林墨的意识!
是它们吗?
它们在活动?
在与“协议维护者”沟通?还是在……监视“协议维护者”的动向,以及被“协议维护者”标记的……我们?
林墨立刻提升了所有外围被动探测节点的灵敏度,全力搜集任何类似的、隐晦的规则“尾迹”。同时,他更加严格地约束系统,将所有对外的信息辐射和能量波动压制到极限,甚至不惜暂时减缓部分非核心区域的修复进度,只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存在感。
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张无形无质、却笼罩着整个宇宙的巨网之下。
网上,有“协议维护者”这样的巡逻卫兵。
而编织、掌控这张网的,或许就是那个需要“小心”的……“织网者”。
他们刚刚从“深红饥渴”的尖牙下侥幸逃生,却可能已经落入了另一个更加深沉、更加无法抗拒的……罗网之中。
他抬起头,意识“望”向那片深邃、冰冷、布满未知的虚空。
生存的挑战,从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更加诡异和绝望的形式。
而在他意识深处,那枚苏晓的印记,似乎感应到了他对“织网者”尾迹的分析,其核心的密文结构,再次不易察觉地……闪烁了一下。
这一次,闪烁的韵律,似乎与那遥远“尾迹”的波动模式,存在着某种诡异的……呼应?
喜欢深渊秩序:规则副本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深渊秩序:规则副本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