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站桩的酸痛还未完全消退,陈默走起路来仍有些蹒跚,清晨,爷爷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在院中继续练拳,而是递给他一个小竹篮和一把小巧的药锄。
“今天带你去个地方。”爷爷说着,已率先向后山走去。
陈默好奇地跟上,药锄在篮子里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这是他第一次随爷爷去后山,心中满是期待。
山路蜿蜒,两旁杂草丛生,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带来一阵凉意。
约莫走了一炷香的时间,眼前豁然开朗。一片依山而建的药圃呈现在陈默面前,层层叠叠的田垄顺着山势铺展,各式各样的草药在晨光中舒展着枝叶。一股混合着泥土与药香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这就是我们陈家的药圃。”爷爷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豪,“传到你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
陈默睁大眼睛,贪婪地呼吸着这清香的空气。这香气不像花香那般甜腻,而是一种清冽中带着苦涩的味道,仿佛能涤荡肺腑。
爷爷蹲下身,指着眼前一株叶片呈羽毛状的植物:“这是甘草,性平味甘,能调和诸药。”他轻轻拔起一株,掐下一小段根茎递给陈默,“尝尝。”
陈默将根茎放入口中,一股甘甜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让他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没想到草药也有甜的吧?”爷爷笑了,“记住它的样子,叶为羽状复叶,花似蝴蝶,根茎入药。”
陈默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甘草,努力记住它的每一个特征。
爷孙俩沿着田垄缓缓前行。陈正松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各种草药:“这是丹参,活血化瘀;这是黄芪,补气固表;这是当归,补血活血......”
每介绍一种,他都会让陈默仔细观察草药的形态,闻它的气味,有时还会让他品尝一点。陈默发现,原来不同的草药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黄连极苦,薄荷清凉,桂枝辛香......
“药有四气五味。”爷爷耐心讲解着,“寒、热、温、凉为四气,酸、苦、甘、辛、咸为五味。这些特性决定了草药的功效。”
走到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前,爷爷停下了脚步:“这是黄芩。你看它的根部,表皮黄棕色,折断后内心却是鲜黄色,这正是它药性所在。”
他让陈默用药锄小心地挖出一株黄芩,指导他如何不伤及根须:“采药如交友,要懂得尊重。取之有道,方能长久。”
陈默学着爷爷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泥土的芬芳混合着黄芩特有的苦涩气息,让他莫名地感到心安。
“爷爷,为什么我们要种这么多草药?”陈默一边帮忙将挖出的黄芩放入篮中,一边问道。
爷爷的目光变得深远:“咱们陈家的祖训:习武之人,不可不知医理。功夫练到深处,难免会有损伤;四时变化,也难免会生病。懂得用药,方能及时调理,不留病根。”
他指着远处几株特别的草药:“那些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良药。当年你太爷爷在时,常有练武受伤的人来求药,他从不推辞。”
陈默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但“助人”二字,却在他心中留下了印记。
日头渐高,药圃中的雾气渐渐散去。陈默的小竹篮里已经装了不少草药,每一种爷爷都让他仔细辨认过。
“累了就歇歇。”爷爷在一棵老松树下坐下,取出随身携带的水壶。
陈默确实有些累了,特别是还在酸痛的双腿。他在爷爷身旁坐下,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山风拂过,带来阵阵药香,让他精神一振。
“你看这片药圃。”爷爷指着层层梯田,“不同的草药,需要不同的环境。喜阴的种在北坡,喜阳的种在南坡,耐旱的种在高处,喜湿的种在低处。这就是顺应自然。”
陈默环顾四周,果然发现药圃的布局颇有讲究,不同区域的草药长势各异,却都生机勃勃。
“太极讲究阴阳平衡,用药也是如此。”爷爷继续讲解,“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其中道理,与太极拳的阴阳变化如出一辙。”
这番讲解让陈默眼前一亮。他忽然明白,爷爷教他的不仅是拳法和药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休息过后,爷爷开始教陈默如何为草药除草、松土。这些活计看似简单,实则颇有讲究:太深了会伤根,太浅了又除不尽杂草;力道要恰到好处,方位要准确无误。
“这倒像是在练太极推手。”陈默一边小心翼翼地除草,一边喃喃自语。
爷爷听见了,赞许地点头:“说得对。万事万物,道理都是相通的。”
忙活了约莫一个时辰,陈默的额头上已满是汗珠,但心情却格外愉悦。亲手照料这些草药,看着它们在阳光下舒展枝叶,让他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日上三竿时,爷孙俩开始下山。陈默提着装满草药的竹篮,虽然疲惫,却兴致勃勃地向爷爷请教着各种问题。
“爷爷,这些草药采回去后要怎么做?”
“要经过清洗、晾晒、炮制等多道工序。不同的草药,制法也不同。这些爷爷以后都会教你。”
回到家中,母亲看见满篮的草药,笑着对陈默说:“咱们家的小郎中回来啦?”
陈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却悄悄闻了闻手上残留的药香。那清香仿佛已经渗入他的指尖,久久不散。
午饭后,陈默照例前往赵老家中。一进门,赵老就抽了抽鼻子:“去药圃了?”
陈默惊讶地点点头:“赵爷爷怎么知道的?”
“一身药香,瞒得过谁?”赵老笑了笑,从工作台下取出一个小木盒,“给你看样东西。”
木盒里装着各式各样的药材雕刻:枸杞、人参、当归......每一件都栩栩如生,连最细微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这是我年轻时雕刻的。”赵老抚摸着这些作品,眼中满是怀念,“那时候想,若是穷得买不起真药材,至少还能留着这些模型认药。”
陈默小心地拿起一株雕刻的甘草,发现连根须的细节都分毫毕现,不禁对赵老的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
“雕刻如用药,都要懂得取舍。”赵老意味深长地说,“刻刀下去,多余的部分去掉,精华自然显现。用药也是如此,去除病邪,正气自安。”
这天下午,陈默在雕刻时格外专注。他回想着药圃中各种草药的形态,尝试着将它们刻在木料上。虽然手法还很稚嫩,但赵老却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难得的灵性。
傍晚回家时,陈默在村口遇到了前几日崴了脚的王大叔。他正一瘸一拐地往家走,额头上疼得满是冷汗。
“王大叔,您等等。”陈默忽然想起药圃中爷爷指给他看的一种活血化瘀的草药,急忙跑回家里,取来一些晒干的药材。
“用这个泡酒,每晚擦在伤处,能好得快些。”陈默将药材递给王大叔,仔细交代着用法。
王大叔又惊又喜:“小默真是长大了,懂得用药帮人了!”
这一幕被路过的几个村民看见,纷纷夸赞陈默懂事。陈默红着脸跑开了,但心中却甜滋滋的,仿佛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晚饭时,父亲听说了这件事,欣慰地拍了拍陈默的头:“好孩子,学以致用,这才是最大的长进。”
爷爷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医者仁心,你能主动帮助他人,说明你真的明白了学医的意义。”
这天夜里,陈默在油灯下仔细整理着今日的收获。他将每一种草药的名称、性味、功效都认真记录下来,还在旁边画上了简图。
当他吹熄油灯,躺在床上时,那股药圃的清香仿佛还萦绕在鼻尖。他想起爷爷说的话:“用药如用拳,都要懂得顺势而为。”
喜欢京华墨韵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京华墨韵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