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首页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最强谋士汉明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秦时小说家北宋穿越指南这个家也太离谱了吧盛唐日月征伐天下一等家丁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文阅读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txt下载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章 武功卓着,文治一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天幕白光亮起,浮现的是靖难之役后的战场场景: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到处是倒伏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土地,折断的兵器与残破的旗帜散落其间,几只乌鸦落在尸体上啄食,画面惨不忍睹。旁白沉稳而沉重的声音响起:“经过四年靖难之役,朱棣虽最终战胜朱允炆,却接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这场内战,明军死伤者不下五六十万——其中既有洪武时期身经百战的老兵,也有朱允炆朝廷训练有素的新兵,大明最精锐的军事力量几乎损耗殆尽。”】

【画面切换至京城国库,库房内空空如也,几名户部官员正焦急地清点粮食与银两,脸上满是愁容。旁白继续说道:“长期战乱导致国库空虚,民力耗尽。洪武时期积累的财富,大多用于军费开支;为支撑战争,朱允炆朝廷多次加征赋税,百姓不堪重负,大量农田荒芜,流民遍布各地。朱棣登基时,面对的不仅是军事力量的枯竭,更是经济的崩溃与民生的凋敝——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镜头转向民间,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正沿着官道乞讨,一名老妇人抱着饿死的孙子,坐在路边痛哭;几名农夫站在荒芜的田埂上,望着干裂的土地,眼中满是绝望。旁白的声音带着几分痛惜:“四年战乱,让大明的元气大伤。北方诸省因地处战场,受损最为严重,德州、济南、真定等地,更是十室九空。如何恢复生产、安抚流民、填补国库,成为朱棣登基后面临的首要难题。”】

看到天幕上靖难后的惨状,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他虽知道战争会带来伤亡,却从未想过损失竟如此惨重——五六十万精锐尽失,国库空虚,民力耗尽,这样的烂摊子,想要收拾绝非易事。“

文武百官也纷纷露出忧惧之色。徐达作为武将之首,深知五六十万精锐损耗对大明军事的影响——北方蒙古虎视眈眈,南方土司时有叛乱,若是军事力量无法快速恢复,大明的边疆将面临巨大威胁。“殿下,”徐达躬身对朱棣说道,“靖难之役损耗如此之大,日后若是边疆告急,怕是难以应对啊!”

李善长作为文臣魁首,更担忧经济问题。他皱着眉头说道:“国库空虚,流民遍地,若是不能尽快恢复生产,恐生民变。当年元末乱世,便是因百姓无以为生,才爆发大规模起义,此事不可不防。”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奉天殿内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气氛——所有人都意识到,未来的大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天幕画面一转,浮现出济南城的场景。画面中,济南城内的百姓与士兵正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几名百姓押着一个身着官服的男子走出城门,交给城外的燕军士兵。旁白的声音响起:“在后世的传说中,铁铉是‘宁死不屈的建文忠臣’,曾多次击败燕军,固守济南。但在真正的历史上,铁铉大概率是被济南军民自己擒获,而后交给燕军的——这一说法,更符合当时的历史逻辑。”】

【画面切换至华北平原地图,地图上标注出“济南”“德州”“真定”三个地点,旁白解释道:“在华北平原,当时只有济南、德州、真定三个地方比较有人烟,其余多为荒地。济南城的城防本就薄弱,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围攻济南,却因德州方向有援军而未能攻克。后来,燕将陈旭撤离德州后,朱允炆朝廷在济南、德州一带修筑大型筑垒地域,范围包括大清河以北,而这一地区的后勤运输,主要依靠济南府的百姓承担。”】

【“当时,德州兵团残存了十数万士卒,这些士兵的粮草、物资,全靠济南百姓供应,”旁白继续说道,“若是铁铉真的对建文帝忠心耿耿,且能妥善完成后勤保障任务,济南百姓为何会将他擒获交给燕军?答案或许是——铁铉在任期间,为支撑德州兵团,对济南百姓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所谓‘济南铁公祠’,几乎都是清代修建的,尤其是在乾隆朝,朝廷为塑造‘忠君’的历史记忆,大力宣扬铁铉的‘忠义’,才让他成为后世熟知的‘忠臣’。而在当时,铁铉恐怕并非广受济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画面中,浮现出《明史·铁铉传》的片段,旁白补充道:“《明史·铁铉传》中记载铁铉‘被执至京’,却未说明是谁将他擒获。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只有济南军民主动将他交给燕军,才能解释为何一个‘多次击败燕军’的将领,会莫名其妙地被擒——他并非败于燕军,而是失于民心。”】

当天幕揭露铁铉的真相时,奉天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哗然。

“什么?铁铉是被济南百姓擒获的?”一名文臣瞪大了眼睛,满脸难以置信,“咱听市井上那些说书人传的是‘死守济南、骂贼不屈’吗?现在怎么说被百姓出卖?”

“难怪史料中没说谁擒获了他,原来是这么回事!”另一名文臣恍然大悟,“为了宣扬‘忠君’思想,竟然篡改了历史,把一个失民心的官员,塑造成了‘忠臣典范’,真是可笑!”

徐达皱着眉头说道:“民心向背,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铁铉若是真的横征暴敛,失去民心,被百姓擒获也在情理之中。可后世文人为了自己的目的篡改历史,真是误导后人!”

【天幕画面陡然一转,镜头对准了后宫,朱元璋正坐在马皇后身边,脸色阴沉地听着天幕的内容。而天幕的旁白,却毫不留情地将矛头指向朱元璋:“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朱元璋——是他晚年一意孤行,造成了大明的诸多隐患。不可否认,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武功浩大,值得称道。但他的文治,却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尤其是在制度与税收方面,更是留下了一堆问题。”】

【画面中浮现出朱元璋制定税收政策的场景,旁白批判道:“朱元璋对农民重拳出击,征收高额赋税,却对商户实行低额商税——这一政策,导致农民负担沉重,大量农民弃农从商,农田荒芜;而商户虽税低,却因朱元璋对商业的打压(如限制商人服饰、科举),难以发展,最终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单一,依赖农业税,抗风险能力极差。更荒唐的是,朱元璋因与陈友谅的旧怨,下令禁止湖广地区住人,导致这一地区长期荒芜,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

【“朱元璋将《皇明祖训》以‘家法’入‘国法’,严禁后世子孙改易,”旁白继续说道,“这一规定,导致大明后期‘有令无决、有议不行’——各部门以‘守祖制’为先,遇到新问题、新变化,不敢创新,只能观望推诿,行政效率极低。废丞相后,皇权直领六部,朱元璋本人精力充沛,尚可应对,但后世皇帝大多慵懒,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政务,不得不依赖内阁与宦官。”】

【画面切换至内阁与司礼监争权的场景,旁白补充道:“内阁的‘票拟权’与司礼监的‘批红权’,虽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相权’,却缺乏合法的统属关系,导致内阁与宦官为争夺权力互相倾轧,党争不断。宗室制度更是一大隐患——宗室人口与禄廪呈几何级增长,嘉靖年间,藩王俸禄已压垮地方财政,而宗室‘不仕、不农、不工、不商’,只能靠朝廷供养,成为国家的寄生虫,激化了官民对立。”】

【“朱元璋为防止官员专权,推行‘颉颃’之策,让各部门互相牵制,”旁白的声音越发严厉,“却导致权责不清、协调成本极高,遇到重大边警或水旱灾害,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他推行的高压统治,虽在短期内遏制了腐败,却难以根除结构性腐败与行政惰性,后期反而反噬士风与吏治,让官员人人自危,不敢作为。”】

【“在对外政策上,朱元璋划定‘不征之国’,推行海禁政策,限制了大明的对外视野与海外商贸,”旁白继续说道,“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虽最终获胜,却耗竭了国力,且因缺乏可持续的对外机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八股取士制度,导向经义与文辞,忽视实务与科技,培养出的官员大多只会空谈,缺乏治国能力;而党争与门户之见,更是加剧了‘清议误国’的局面。朱元璋的这些制度缺陷,如同定时炸弹,从大明建立之初,便埋下了亡国的隐患。”】

当天幕将朱元璋批得体无完肤,称他“文治糟糕”“制度埋下亡国隐患”,甚至暗示他是“残忍嗜杀的暴君”时,正在后宫马皇后处寻求安慰的朱元璋,再也无法忍受。他本就因之前天幕的批判而怒火中烧,如今听到如此直白的辱骂,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一口气没上来,眼前一黑,“噗通”一声倒在地上,身体还在不停抽搐。

“陛下!陛下!”马皇后吓得脸色惨白,连忙扑上前,抱住朱元璋,声音颤抖地喊道,“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后宫的内侍们也慌了神,有的跑去传太医,有的跑去奉天殿通报消息。

奉天殿内,朱棣与百官听到朱元璋晕厥的消息,顿时乱作一团。

“父皇!”朱棣脸色大变,顾不上其他,拔腿就往后宫跑。

“陛下要是出事,可怎么办啊!”李善长急得直跺脚。

徐达、李文忠等武将也纷纷起身,看着朱棣往后宫赶,脸上满是担忧——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若是他有不测,大明的政局恐怕会陷入混乱。

奉天殿内的官员们也炸开了锅,有的议论纷纷,有的不知所措,整个朝堂陷入前所未有的慌乱之中。

【就在满朝文武慌乱之际,天幕依旧在喋喋不休,旁白的声音响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实际上已经是二世而亡——朱允炆登基四年,便被朱棣推翻,若不是朱棣发动奉天靖难,重整河山再造大明,朱元璋恐怕就要和秦始皇、隋文帝一样,成为‘二世而亡’的开国皇帝,被后世耻笑。”】

奉天殿内,几名官员听到这番话,脸色更加难看——“二世而亡”四个字,无疑是对朱元璋最大的羞辱。

而正在赶往后宫的朱棣,听到天幕的话,也不禁一脸尴尬。天幕的话,仿佛在说他是大明的“再造之君”,是他拯救了大明,这让他既有些自得,又有些不安——毕竟,他是以“靖难”之名推翻朱允炆,若是被人解读为“篡权”,反而不妙。

“说的好像我是大明的祖宗一样,”朱棣心中暗道,“哦对,我本来就是大明的祖宗。之前天幕不是说我的庙号是‘成祖’吗?‘成祖’……这个庙号,可不是一般的皇帝能有的。太祖是开国皇帝,太宗是守成之君,而‘成祖’,意味着‘再创基业’——该不会是我的后人对父皇不爽,于是把我抬成‘成祖’,与父皇并列,以此彰显我的功绩,暗讽父皇的制度缺陷吧?要是这样,也太过分了,这不是明摆着说我‘造反’有理,父皇的统治有问题吗?”

朱棣越想越觉得尴尬,也越想越觉得不安——庙号是后世子孙对先帝的评价,若是自己真的被尊为“成祖”,那后世对“靖难之役”的解读,恐怕会更加复杂,甚至可能将他塑造成“逆子”的形象。

“不管了,先去看看父皇的情况再说,”朱棣甩了甩头,加快脚步往后宫赶,“若是父皇真的出事,一切都无从谈起。”

朱棣赶到后宫时,几名妃嫔正站在朱元璋旁边,哭得泣不成声,马皇后坐在朱元璋床榻旁一脸担忧,几名太医已经赶到,正在为朱元璋施针急救。

“怎么样?父皇情况如何?”朱棣快步上前,抓住一名太医的胳膊,急切地问道。

太医连忙躬身道:“太子殿下放心,陛下是急火攻心导致晕厥,臣等已施针急救,只要能缓过这口气,便无大碍。”

朱棣松了口气,走到床边,看着朱元璋苍白的脸,心中满是愧疚——若是自己之前没有当众顶撞父皇,若是天幕没有如此猛烈地批判父皇,父皇或许就不会气晕过去。

“父皇,儿臣错了,”朱棣轻声说道,“您快醒醒,大明还需要您,儿臣还需要您的教导。”

马皇后擦了擦眼泪,对朱棣说道:“老四,你也别太自责,陛下是自己气不过天幕的话,与你无关。你先在这儿守着,我去让人准备些清心的汤药,等陛下醒了好喝。”

朱棣点了点头,坐在床边,握住朱元璋的手——朱元璋的手冰凉,还在微微颤抖。

奉天殿内的百官也在殿内焦急地等待消息。徐达、李善长等人站在最前面时不时向后宫内张望,心中满是担忧。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太医终于松了口气,对朱棣和马皇后说道:“陛下醒了!陛下醒了!”

朱棣和马皇后连忙凑上前,只见朱元璋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看了看周围,声音沙哑地说道:“天……天幕还在说……说什么?”

“父皇,您别管天幕了,您刚醒,需要休息,”朱棣连忙说道,“太医说您是急火攻心,不能再动气了。”

马皇后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天幕的话都是无稽之谈,您别往心里去,好好养身体才是要紧的。”

朱元璋看着朱棣,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闭上眼睛,再次昏睡过去。

“太医,父皇这是怎么了?”朱棣连忙问道。

太医躬身道:“回禀太子殿下,陛下只是太累了,加上心火躁动身体虚弱,需要好好休息。只要不再动气,好好调养,很快就能恢复。”

朱棣点了点头,对马皇后说道:“母后,您也累了,先去休息吧,这里有儿臣守着就好。”

马皇后摇了摇头:“我没事,我就在这儿陪着陛下。你是太子,朝堂还有很多事要处理,你先回去吧,有消息我会让人通知你。”

朱棣知道马皇后的心意,也知道朝堂不能无人主持,便点了点头:“好,那儿臣先回奉天殿,有任何情况,母后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儿臣。”

说完,朱棣又看了一眼昏睡的朱元璋,才转身离开后宫,前往奉天殿。

奉天殿内,百官看到朱棣回来,纷纷围上前询问朱元璋的情况。

“诸位大人放心,”朱棣对百官说道,“父皇已无大碍,只是需要好好休息。今日朝会暂且到此,明日再议。诸位回去后,也多安抚下属,切勿因天幕之言而心生慌乱,安心处理政务,便是对父皇、对大明最大的支持。”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道,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历史天幕:永乐大帝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的变形德鲁伊妖夫有毒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万能兵王仙寥烛影迷局刀碎星河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站在文娱上游重生都市最强反派,绝不当舔狗!师娘在上,请助徒儿修行花都兵王赵东苏菲免费大汉光武无限穿越:从九叔世界开始重生八零:军官老公又强又猛战国万人敌开局夺神器,我吃空整个仙门神道帝尊绝世飞刀惯坏她
经典收藏明末皇太子重生:回到1937战机英雄妃你不可之病太子偏宠煞妃重生之妖孽作家凌天仙帝大宋闲医妖女无敌:师父你家缺徒儿不翼瑾风云记烽火烟城我在大明搞发明从县令到帝师美漫丧钟帝国异姓第一王爷无双庶子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寒王纵宠,绝世娇妃
最近更新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翰土惊尘儒心弈世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黄浦江的潮声风波亭外山河劫之青云志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书虫眼中的历史李世民重生水浒侯府杂役秒变大佬猎秦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黑角楼的月芳菲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txt下载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