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青竹村的屋顶,就把月光米田染成了浅金色。我被院外 “咚咚” 的凿石声吵醒,扒着门缝一看 —— 张大爷正蹲在磨盘旁修石磨,粗糙的手掌攥着凿子,每凿一下都溅起细碎的石屑,磨盘上的纹路被凿得锃亮,泛着浅灰色的光。成精的课件飘在旁边,用飘带当 “软尺” 量磨盘直径,飘带绕着磨盘缠了三圈,最后还打了个蝴蝶结,把自己绕成了彩色团子,嘴里却还喊着 “磨盘直径一米二,小朋友推着正合适~”,气得张大爷伸手去扯飘带:“你这课件是来帮忙还是来给磨盘扎蝴蝶结的!再捣乱我把你塞磨盘里磨成‘课件粉’!”
“大爷别生气,课件就是想帮点忙,就是手(飘带)不太灵活!” 我赶紧套上衣服跑出去,刚踩在磨盘旁的木屑堆上,就被滑得趔趄了一下,指尖蹭到木屑,带着阳光晒过的温热。凤阿婆抱着穿 “导师服” 的凤凰鸡走过来,新做的导师服是浅绿色粗布,针脚歪歪扭扭却很密实,胸前绣着 “青竹村研学导师” 几个字,用的是橘色棉线,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凤凰鸡的鸡冠上还别着个小徽章 —— 是用打磨光滑的螺蛳壳做的,上面用红漆点了个小圆圈,活像个 “持证上岗的鸡导师”,连走路都挺胸抬头,小碎步踱得有模有样。
“你看咱这鸡,穿上导师服多精神,比村里的小学老师还像回事!” 凤阿婆笑着把凤凰鸡放在磨盘旁,它立马绕着磨盘走了一圈,用嘴啄了啄磨盘边缘,像是在 “检查设备安全”,又用爪子扒了扒旁边的小竹筐 —— 筐里装着没磨的月光米,米粒泛着乳白的光,凑近能闻到阳光晒过的米香。我蹲下来摸了摸它的导师服,粗布蹭过指尖,带着凤阿婆针线的温度:“阿婆,凤凰鸡这架势是挺像导师,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教小朋友认庄稼,别到时候把玉米认成小麦,误人子弟啊!”
可刚说完,就出了状况。河神爷爷领着小龙虾精们浩浩荡荡过来,每个小家伙都用虾钳夹着根小竹竿,竹竿上挂着写有 “研学向导” 的小旗子 —— 有的旗子被风吹得卷了边,有的还挂反了,“研学向导” 写成 “导向学研”,活像群刚上岗就摸鱼的 “迷糊向导”。“这些小家伙听说要带小朋友钓小龙虾,连夜用彩纸糊的旗子,结果忙到半夜,一半都挂反了。” 河神爷爷无奈地笑着,手里还提着给小龙虾精准备的螺蛳桶,桶里的螺蛳壳碰撞出 “咔哒” 声。最调皮的那只小龙虾精举着反旗凑过来,用虾钳夹着我的裤腿晃了晃,像是在求认可,连虾钳上还沾着没洗干净的彩纸胶。
“咱们得先把研学流程定下来,不然到时候小朋友们跟着反旗走,指不定走到哪去了!” 我赶紧把大家召集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槐树的影子像把大伞,罩着半块晒谷场。刚掏出打印好的流程表,课件就飘过来 “添乱”,用文字在 “农耕体验” 旁边画了只歪歪扭扭的鸡,改成 “凤凰鸡教磨米,包教包会”;“小龙虾互动” 改成 “小龙虾精跳水表演,惊险刺激”;最后还加了行 “课件 rap 教学,学会能当青竹村代言人”,气得我伸手去拍它飘带:“你这课件是想把研学项目改成‘精怪才艺选秀’啊!小朋友是来学东西的,不是来看你们表演的!”
课件还想狡辩,用文字拼 “这是青竹村特色!别的地方学不到!”,结果被凤阿婆伸手拍了一下飘带:“别瞎闹!省台记者还要来拍专题片,别到时候让人家看笑话!” 课件立马蔫了,飘到旁边当 “安静的背景板”,只是偶尔用飘带偷偷勾我的衣角,像个犯了错还想求关注的小朋友。
好不容易定好流程,李婶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手里拎着个粗布袋子,袋子上绣着小螺蛳图案,摸起来糙糙的。“不好了!课件说要给小朋友的礼物加‘惊喜彩蛋’,结果它把凤凰鸡掉的羽毛、小龙虾精蜕的壳都塞进去了,还贴了张纸条写‘青竹村精怪同款,非酋慎开’,这要是小朋友打开,不得以为咱们送的是‘生物标本’啊!”
我赶紧打开一个礼物袋 —— 里面躺着根凤凰鸡的胸口羽毛,软乎乎的,上面用金色马克笔写着 “鸡哥同款,祝你天天开心”,字歪得像蚯蚓;旁边还有个打磨光滑的小龙虾壳,壳上画着个笑脸,眼睛是用亮片贴的,在阳光下闪着光。“这礼物确实有点‘接地气’,不过说不定小朋友们喜欢呢!” 李婶凑过来看,笑着说,“上次省台的记者收到虾壳钥匙扣,还特意发了朋友圈,说这是最特别的采访礼物。” 正说着,课件飘过来,用文字拼 “我就说吧!这是特色!小朋友肯定喜欢!”,还故意把 “喜欢” 两个字写得特别大。
刚把礼物袋重新整理好,手机突然 “嗡嗡” 震起来 —— 是刘总发来的消息:“首批研学团队下周三到,二十个小朋友,都是小学三四年级的,还邀请了省台记者拍‘研学记’,到时候辛苦你们多配合!”
“二十个小朋友!还有省台记者!” 我举着手机喊出声,张大爷手里的凿子都差点掉在地上。大家瞬间忙了起来,像被按了快进键。张大爷赶紧把石磨擦得更亮,还在磨盘旁放了个小木凳,方便小朋友们站着推磨;凤阿婆抱着凤凰鸡去田埂上认庄稼,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玉米、小麦、水稻的标本,标本用红绳系着,标签上印着课件画的简笔画 —— 玉米画成带胡子的小太阳,小麦画成顶着白头发的小老头,活像本 “儿童版庄稼图鉴”;河神爷爷则在鱼塘边教小龙虾精们当 “安全向导”,用虾钳夹着小竹竿,示范怎么给小朋友指钓鱼的位置,结果有只小龙虾精把竹竿甩得太用力,勾住了旁边的柳树枝,连自己都被扯得悬在半空,疼得 “咔哒咔哒” 叫,逗得大家笑得直不起腰。
可教凤凰鸡认庄稼时,又出了乌龙。凤阿婆举着玉米标本,让凤凰鸡用嘴啄 “玉米” 两个字的标签,结果凤凰鸡以为是吃的,一口就把标本啄得稀碎,黄色的玉米须掉了一地。“你这鸡,是来当导师还是来当吃货的!这标本是给小朋友看的,不是给你当零食的!” 凤阿婆气得直跺脚,手里还攥着半截被啄碎的标本。凤凰鸡像是听懂了,低着头蹭了蹭凤阿婆的手背,然后跑回鸡笼旁,叼来一根真正的玉米棒 —— 玉米粒饱满,还带着点露水,它把玉米棒放在小麦标本旁边,用嘴啄了啄玉米,又啄了啄小麦,像是在 “对比教学”,逗得凤阿婆忍不住笑:“你这鸡还挺聪明,知道用实物教,比我还会变通!”
下午的时候,我们开始彩排研学流程。张大爷教凤凰鸡磨米,把月光米倒进磨盘的进料口,让凤凰鸡用嘴推磨柄。凤凰鸡刚开始还挺认真,推着磨柄转了两圈,米粒从磨盘缝隙里漏出来,变成细细的米粉。可推到第三圈,它就累得蹲在磨盘旁不肯动,对着张大爷 “喔喔” 叫,还叼着张大爷的衣角往玉米筐方向拉 —— 原来它想拿玉米粒当 “工资”,不给 “工资” 就不干活,活像个会讨价还价的小工人。张大爷没办法,只能抓了把玉米粒放在它面前,凤凰鸡立马站起来推磨,连磨柄都推得比之前快,逗得省台提前来踩点的摄像大哥笑出了声:“这鸡比我家娃还会谈判,以后能当‘磨米工头’了!”
小龙虾精们则在鱼塘边彩排钓鱼环节。河神爷爷用稻草扎了个 “假小朋友”,让小龙虾精们教 “它” 怎么挂鱼饵、甩鱼竿。有只小龙虾精用虾钳夹着鱼饵,小心翼翼地挂在鱼钩上,动作比之前熟练多了;可到了甩鱼竿环节,最调皮的那只还是出了错 —— 它把鱼竿甩得太用力,鱼钩不仅没甩进鱼塘,还勾住了自己的虾壳,疼得它缩成个红球,在地上滚了两圈。河神爷爷赶紧跑过去帮忙,刚把鱼钩取下来,其他小龙虾精突然用虾钳夹着布条,绕着鱼塘边的竹竿缠起来,把布条缠成了浅粉色的 “防撞条”—— 原来它们怕小朋友钓鱼时撞到竹竿,特意找李婶要了布条做防护,连河神爷爷都忍不住夸:“这些小家伙比我还细心,以后研学安全有保障了!”
傍晚的时候,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彩排总算有了点起色。大家都累得坐在槐树下,凤阿婆给每个人递了杯凉茶,杯子是粗陶的,带着手工捏制的纹路,边缘有点不平整,却很有质感。凉茶里放了点薄荷和蜂蜜,喝起来清甜解暑,还带着点草木的清香。张大爷喝着凉茶,看着远处泛着微光的月光米田,说:“以前咱们村的石磨就用来磨米做饭,现在要用来教城里小朋友体验农耕,这石磨的用处比以前大多了。我小时候跟着爹娘推磨,总觉得又累又没意思,现在才知道,磨的不是米,是过日子的滋味 —— 能让小朋友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以后不浪费粮食,比啥都强。”
李婶手里把玩着个迷你鸡毛书签,书签上的羽毛是凤凰鸡最软的胸口毛,夹在浅粉色卡纸上,卡纸上印着 “青竹村研学纪念”:“我已经把每个礼物袋里都放了张小地图,用彩笔画的,标着米田、鱼塘、小卖部的位置,还画了只歪尾鸡当向导,小朋友们肯定能看懂。” 河神爷爷则看着在鱼塘边玩闹的小龙虾精,笑着说:“这些小家伙今天进步很大,就是不知道下周面对真的小朋友,会不会紧张得把鱼钩甩到自己头上。”
我看着大家脸上带着汗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刚想开口说点什么,手机突然响了 —— 是省台的导演大哥发来的消息:“下周三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想拍点凤凰鸡和小龙虾精准备的镜头,到时候麻烦你们多配合!”
“导演大哥要提前来拍准备镜头!” 我赶紧把消息告诉大家,凤阿婆立马站起来,说要给凤凰鸡的导师服缝点小珍珠(涂了白漆的小石子),让它上镜更亮眼;张大爷说要把石磨旁的木凳再打磨一遍,别让小朋友们硌着屁股;河神爷爷则开始教小龙虾精们怎么跟镜头打招呼,让它们对着 “假相机”(用木板做的)晃虾钳,结果有只小龙虾精太激动,把 “假相机” 推到了鱼塘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课件飘过来,用文字拼 “我要把 rap 再练一遍,到时候教小朋友们唱,歌词都想好了:‘青竹村,学农耕,磨米钓鱼真开心,凤凰鸡,小龙虾,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保证能上专题片!” 小龙虾精们一听,赶紧举着螺蛳凑过来,用虾钳夹着课件的飘带,像是在给它 “打节拍”。
暮色渐浓,月光米田开始泛着淡淡的微光,像撒了一地碎星星。凤凰鸡站在田埂上,对着夕阳 “喔喔” 叫,声音洪亮,像是在为下周的研学项目加油;小龙虾精们在鱼塘边跳来跳去,有的跳进水里,溅起小小的水花,把夕阳的影子都打碎了;课件飘在米田上空,用文字拼 “青竹村研学项目,下周欢迎你!”,晚风一吹,文字晃来晃去,满是期待。
我知道,下周的研学项目会是个大挑战 —— 二十个小朋友的笑声、省台的镜头、精怪们的 “即兴发挥”,说不定还会出各种乌龙。但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看着大家眼里的期待,我心里却很踏实。我仿佛能看到下周小朋友们围着凤凰鸡认庄稼、在磨盘旁用力推磨、在鱼塘边笑着钓小龙虾的画面,能听到他们的笑声混着小龙虾精的 “咔哒” 声、凤凰鸡的 “喔喔” 声,像首最热闹的乡村童谣。
我相信,青竹村的研学项目一定会成功。不是因为流程多完美,而是因为这里有最真实的乡村生活,有最热情的村民,有最可爱的精怪 —— 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研学课程”,才会让更多小朋友爱上这个有精怪、有温度的小山村。
喜欢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刚回村就发现乡亲全是神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