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纷扰终于彻底沉淀,星火农园如同被雨水涤荡过的青山,愈发显得翠绿欲滴,生机盎然。白日里的忙碌与喧嚣散去,夜晚的田野重归静谧,只有夏虫的鸣叫和远处自动灌溉系统低沉的嗡鸣,交织成一首安详的夜曲。
最后一车发往省城的货物驶离,仓库的灯光熄灭,工坊也结束了最后一轮清洗消毒,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酱香。我信步走在田埂上,任由微凉的夜风拂去一身的疲惫。
不知不觉,走到了那片最初、也最核心的试验田边。月光如水,洒在翠绿的“翡翠玉”藤蔓上,叶片泛着柔和的银光。一个修长的身影,早已静静地站在那里,是顾青舟。
他听到脚步声,回过头,清俊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后的柔和。
“忙完了?”他轻声问,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
“嗯,总算告一段落。”我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一同仰望星空。深蓝色的天幕上,银河如练,繁星闪烁,比城市里看到的任何一片天空都要璀璨、深邃。
我们沉默了片刻,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安详。空气中弥漫着泥土、青草和瓜果混合的清新气息,这是星火农园独有的、令人心安的味道。
“青舟,”我忽然开口,声音很轻,“谢谢你。这段时间,如果没有你……”
他轻轻摇头,打断了我,目光依旧望着星空,语气却异常认真:“星澜,不用谢我。应该是我谢谢你。”
我有些诧异地转头看他。
他侧过身,深邃的眼眸在月光下格外明亮,清晰地倒映着我的身影。“还记得我刚来这里的时候吗?带着我的设备和理论,以为可以用数据和模型定义一切。是你,是这片土地,是星火农园,让我看到了农业的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命力。”
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语,然后坦诚地说道:“我研究的智慧农业,所有的技术、所有的系统,最终极的目标,其实和你一样——都是为了唤醒土地本身的潜力,为了让更多土地能产出像你这里一样,真正充满生命力的食物。 不仅仅是标准化的‘合格品’,而是能触动味蕾、滋养身心,甚至承载情感与记忆的‘作品’。”
他的话语,像一颗石子投入我的心湖,漾开层层涟漪。原来,我们追寻的目标,在深处竟是如此一致。他的科学理性,与我的直觉实践,如同两条河流,在此刻交汇融合。
“我明白。”我迎着他的目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共鸣与感动,“我也一直相信,土地是有生命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对话,去滋养。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土地沟通的桥梁。”
我望向远处月光下轮廓依稀的青龙山,还有山下那片我们共同规划、正在茁壮成长的生态农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我希望,星火农园不仅仅是一个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窗口,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农业的崭新面貌;它应该是一个平台,吸引更多像你、像建斌这样的年轻人回到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它更应该是一颗种子,将我们对土地的热爱、对品质的坚持、对生态的尊重,播撒出去,影响更多的人,改变更多的土地。”
我描绘着心中的蓝图,语气不由地激动起来。顾青舟静静地听着,眼神专注而温柔,那其中蕴含的欣赏与认同,几乎要满溢出来。
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了他身上淡淡的、混合着皂角与青草气息的味道。我们之间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靠得很近,近到能感受到彼此呼吸的微澜。
他忽然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我放在身侧的手。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我没有挣脱,反而微微回握了一下。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比任何言语都更加清晰。
星光洒在我们交握的手上,也洒在我们仰起的脸上。不需要更多的告白,此刻的宁静与靠近,已然说明了一切。从最初的观察与摩擦,到后来的欣赏与合作,共同经历的风雨与辉煌,早已将两颗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关系,在这一刻明确升温,近乎确定了心意。
我们就这样并肩站着,在璀璨的星空下,在承载着我们梦想与汗水的土地边,感受着彼此手心的温度,分享着对未来的共同期许。前路或许还有挑战,但此刻,内心却被一种巨大的充盈感和幸福感包裹。
然而,我知道,这并非终点。
(第二卷《灵泉筑梦,家业初成》终)
喜欢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退网后,我靠种田火遍全网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