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工程师带来的技术风暴仍在共和国的工业肌体中激荡,高岩的目光却已越过车间里轰鸣的机床与炙热的炼钢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知道,真正的强国之基,不仅在于能生产出合格的螺钉与炮管,更在于能孕育出引领未来的思想与创造。就在“铁律”标准与旧习惯激烈碰撞、工厂里为每一个微米公差较劲的同时,一场在更基础、更前沿领域的布局,已悄然展开。
金陵城西,一片新近划出的僻静区域,围墙高耸,戒备森严。门口没有悬挂任何显眼的牌匾,只有内部人员才知道,这里被称为“格物院”。与充斥着钢铁巨兽和机油味的工厂不同,这里的环境更显静谧,甚至带着几分学府的气息。然而,在一间间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和计算室内,进行的却是关乎共和国未来命脉的研究。
高岩在一众官员和核心科学家的陪同下,视察此地。他的到来没有兴师动众,更像是进行一次内部探访。
“总统,这边请。”说话的是格物院现任负责人,曾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张文澜。他引着高岩走进一间宽敞的实验室,里面摆放着数台结构复杂、闪烁着金属与玻璃光泽的装置。“这是我们‘探空坊’下属的‘内弹道与推进剂实验室’。”
实验室中央,一台小型密闭爆发器正在工作,通过精密的压力传感器和高速摄影设备,记录着不同配方火药燃烧的瞬间数据。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化学品气味。
“根据您之前提供的思路,以及我们从德国巴斯夫公司获得的部分基础工艺,”张文澜指着一旁实验台上几种颜色、质地各异的粉末样品介绍道,“我们正在全力攻关‘无烟发射药’的完全自主生产工艺。目前,硝化棉的稳定制备工艺已基本解决,关键难点在于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流程,以及寻找合适的稳定剂和溶剂,实现药粒的均匀成型和可控燃烧。”
高岩拿起一小块呈淡黄色、质地均匀的试验药片,仔细看了看。“进度如何?主要卡在哪里?”
“回总统,实验室小规模制备已经成功,样品测试性能接近德国同类产品。但扩大到工业化生产,硝化甘油在浓缩和混合工序的安全性极难控制,需要设计全新的、高度自动化的反应器和混合设备,对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目前我们的机械厂还难以完美制造。”张文澜的语气带着一丝不甘,“而且,溶剂回收率低,成本居高不下。”
高岩点了点头,没有流露出失望,反而鼓励道:“方向是对的。安全性和成本是工业化必然要跨越的门槛。集中力量,优先解决硝化甘油生产的自动化与安全防护问题。需要什么特殊材料,或者加工设备,列出清单,我会让工业发展总署优先协调资源。记住,稳定、可靠、可大规模生产,比追求单一的极限性能更重要。”
“是!我们一定尽快攻克!”张文澜肃然应命。
接着,他们来到了另一个挂着“材料分析室”牌子的房间。这里摆放着从德国进口的顶级金相显微镜、硬度计以及早期型号的光谱分析仪。几位年轻的研究员正在对一块经过渗碳处理的炮钢样品进行微观组织观察。
“这是我们‘材料坊’的核心实验室之一。”另一位负责材料学的专家介绍,“得益于与克虏伯的合作,我们获得了他们部分基础钢种的技术资料。目前,我们正在系统研究合金元素,特别是铬、镍、钼,对钢材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目标是建立我们自己的军用与特种合金钢体系,摆脱对进口高端钢材的依赖。”
高岩透过显微镜,观察着那块经过处理的钢材内部那如同繁花锦簇般的晶体结构,沉默了片刻。他抬起头,对众人说道:“材料,是工业的骨骼与血肉。没有好的材料,再精巧的设计也是空中楼阁。这项工作,意义重大,需要耐心和积累。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材料数据库和性能预测模型。”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尤其是装甲钢、炮管钢、以及未来航空发动机所需的高温合金,必须作为最高优先级的战略项目来抓。”
随后,高岩在格物院的一间保密会议室里,单独召见了张文澜等少数几位核心科学家。他没有拿出任何具体的图纸,而是以一种引导性的方式,提出了几个前瞻性的概念。
“文澜,你们对‘流体’与‘固体’在高速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否有研究?”高岩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流线型轮廓,“比如,一个物体,要在空气或水中以极高的速度运动,其外形该如何设计,才能阻力最小,稳定性最高?”
张文澜微微一怔,随即陷入思考:“总统,您指的是……‘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范畴?这方面,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普朗特教授是权威,他提出了边界层理论……我们目前的基础还很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设施,比如风洞。”
“理论可以学,可以引进,设施可以建。”高岩语气坚定,“我建议,在格物院下,尽快成立一个‘流体动力研究组’,不,直接叫‘第五实验室’,保密等级最高。初期任务,就是吃透现有理论,然后,设计并建造我们自己的、哪怕是简易的低速风洞。目标是为未来高速飞行器和水下舰艇的外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这个指示,让在场的科学家们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压力巨大。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领域。
高岩没有停止,继续抛出新的想法:“还有,关于能量转换效率。一台蒸汽机,烧掉一百公斤煤,有多少能量真正用来做功,有多少白白浪费掉了?内燃机呢?如何提高这个效率?这涉及到热力学、传热学的深层次研究。我建议成立‘第六实验室’,专攻动力系统的基础理论,特别是热循环效率的提升。”
他看着几位有些跟不上的科学家,放缓了语速:“我知道,这些研究,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甚至需要持续投入巨资,养着一批‘不事生产’的人。但请诸位记住,格物院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眼前工厂遇到的技术难题。它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的规律,是为共和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发展,储备知识,点燃思想的火种!”
“我们现在引进、消化德国的技术,是为了站稳脚跟。但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共和国要想真正崛起,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源头性的创新能力。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基础科学的坚实根基。”
高岩的话,如同在众人心中投入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到国家最高领导者,将基础科学提升到如此战略高度。
“请总统放心!”张文澜代表众人,激动地表态,“格物院上下,必当殚精竭虑,为我华夏筑牢这科学之基,点燃这创新之火!”
离开格物院时,已是深夜。高岩坐在回程的汽车上,望着窗外金陵城稀疏的灯火,心中思绪翻涌。他知道,工业标准的统一、生产线的优化,是“淬火”,是让共和国工业筋骨强健的必要过程;而在格物院播下的这些基础科学的种子,则是描绘未来宏伟蓝图的“底色”。这两者,一实一虚,一近一远,缺一不可。
也就在这个夜晚,一封来自西域军区、标注着“绝密”的电报,送到了他的案头。电报内容简短,却字字千钧:
“据可靠情报及边境观察哨确认,苏俄与英国在波斯北部重镇大不里士周边爆发团级以上规模激战。苏俄红军动用重炮及疑似投入少量早期型号装甲车辆,英军及支持的波斯政府军防线被突破,伤亡惨重。英方已紧急从印度调遣更多部队,并再次向莫斯科发出强烈抗议。中亚局势有进一步失控风险。”
高岩放下电报,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手指沿着波斯北部缓缓移动。英俄的鲜血,正在那片土地上流淌。而他播下的种子,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下,悄然汲取着养分。
淬火已成,蓝图初绘。下一步,该如何在这纷乱的棋局中,落下那最关键的一子?他凝视着地图上广袤的中亚腹地,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北洋钢铁军魂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