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午后,春阳正好。乾清宫外阳光明媚,映衬着朱红的廊柱和明黄的琉璃瓦,一派富贵雍容又生机勃勃的景象。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花香和食物精心烹制后散发的诱人气息。
暖阁内,气氛比外面更加温暖融洽。巨大的紫檀木圆桌上,并未摆放过于奢华的山珍海味,而是以精致可口的家常菜为主,透着浓浓的人情味:浓油赤酱、炖得酥烂入味的金陵盐水鸭,晶莹剔透、裹着饱满虾仁的翡翠虾饺,鲜香扑鼻的蟹粉狮子头,清爽脆嫩的鸡汁芦笋,金黄酥脆的松鼠鳜鱼,还有几样时令鲜蔬和几碟精巧的宫廷点心。御用的青花酒壶里,温着醇香的江南黄酒。
朱元璋一身明黄常服,坐在主位,脸上带着难得的、完全放松的笑意。马皇后穿着绛紫常服,坐在他身旁,笑容温婉。太子朱标坐在朱元璋左下首,吴王朱栋坐在马皇后右下首,两人也都是一身常服。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则坐在稍下首的位置,朱棣眼神明亮,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朱橚则显得文静腼腆些,规规矩矩地坐着。
受邀而来的四位大臣:信国公汤和、宋国公冯胜、诚意伯刘基、左都御史韩宜可,皆着常服,分坐两侧。汤和面容敦厚,眼神平和;冯胜则带着武将特有的爽朗;刘基须发如银,睿智的双眼中含着温和的笑意;韩宜可神情肃正,但此刻在君前家宴的氛围下,也努力显得和缓。
“来,都别拘着!今日是家宴,不讲那些虚礼!咱就是想跟几位老兄弟、老伙计,还有咱的儿子们,一块儿吃顿热乎饭,说说体己话!”朱元璋大手一挥,端起酒杯,声如洪钟,“这一杯,咱先敬各位!这些年,风里雨里,刀山火海,跟着咱老朱打江山,坐江山,辛苦了!”他语气真诚,带着草莽豪杰的直率。
“陛下言重了!”
“臣等惶恐!”
“全赖陛下洪福!”
汤和、冯胜、刘基、韩宜可连忙起身举杯,连声逊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气氛瞬间热络起来。
几轮酒菜过后,朱元璋放下筷子,脸上笑容更深,目光扫过汤和、冯胜、刘基、韩宜可四人,又看看自己几个儿子,开门见山:“今儿个请几位爱卿来呢,除了吃饭叙旧,还有一桩大喜事,想跟你们透透风,也听听你们的意思!”
马皇后适时地接话,笑容温煦如春风:“是啊。陛下和本宫瞧着,太子呢,东宫就雄英一个孩子,想给他添两个知冷知热能帮着元昭分忧的贴心人;老五棣儿、老六橚儿,也都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这不,就想着替孩子们张罗张罗终身大事。”
此言一出,汤和、冯胜、刘基、韩宜可四人心中都是一动,隐约猜到了几分,不由得坐直了身体,神情更加专注。朱棣眼睛一亮,下意识挺直了腰板;朱橚则微微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朱元璋哈哈一笑,直接点名:“鼎城!”他用了极亲近的称呼,“你家闺女若蘅,咱看着就很好!性子爽快,有股子英气,像你!咱家老五棣儿,”他指了指朱棣,“这小子,皮是皮了点,可骨子里有股闯劲儿,像咱年轻时候!咱看这俩孩子,一个爽利,一个跳脱,配在一起,正好互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汤和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巨大的惊喜涌上心头!燕王朱棣!陛下第五子,英武果决,也得陛下喜爱,前途不可限量!女儿若能嫁入王府为正妃,那是何等荣耀!他连忙离席,激动地躬身行礼:“陛下!娘娘!天恩浩荡!小女蒲柳之姿,能得燕王殿下青睐,实乃我汤家祖上积德!一切但凭陛下娘娘做主!”他声音都有些激动,看向朱棣的眼神满是慈爱和满意。
朱棣也赶紧起身,对着汤和郑重一揖:“汤叔叔放心!我朱棣定会好好待若蘅姑娘!”少年亲王的声音清朗有力,带着承诺的份量。
“好!好!快坐!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朱元璋龙颜大悦,示意两人坐下。
接着,他目光转向冯胜:“宗异!”冯胜立刻挺直腰板。“你家令仪,端庄大气,有大家风范!咱家老六橚儿,”他指了指有些害羞的朱橚,“性子温和,喜静爱读书。令仪大气稳重,正好能帮他撑起一个王府的门面!咱看啊,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你这做爹的,意下如何?”
冯胜更是喜出望外!周王朱橚,性情温和敦厚,封地富庶,女儿能成为周王正妃,同样是泼天的富贵!他激动地离席,声音洪亮:“陛下!娘娘!此乃臣与小女几世修来的福分!小女能侍奉周王殿下,是她的造化!臣万死难报君恩!”说罢,对着朱元璋和马皇后深深一拜。
朱橚也红着脸起身,对着冯胜规规矩矩地行礼:“冯叔叔……”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冯胜连忙扶住他,爽朗笑道:“殿下折煞老臣了!以后就是一家人!”
最后,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目光一同落在了刘基和韩宜可身上。暖阁内的气氛变得更为庄重。马皇后温言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刘先生,韩御史。陛下与本宫,为太子择选侧妃,观遍京中贵女,唯觉府上两位千金,徽音姑娘沉静知礼,才德兼备;砚秋姑娘秉性刚正,有林下之风。此等品性,实为东宫辅弼之良选。不知二位爱卿,可愿将掌上明珠托付东宫,与太子妃一道,襄助太子,共承宗庙之重?”
这番话的分量,比之前更重!
刘基纵然是运筹帷幄的谋圣,此刻心中也掀起了波澜。太子侧妃!未来太子登基,至少是妃位!女儿若能入东宫,以她的品性才情,定能安身立命。帝后亲自开口,态度诚恳。他迅速权衡,离席,撩袍跪地,动作一丝不苟,声音沉稳而带着感激:“陛下!娘娘!天恩浩荡,臣刘基铭感五内!小女徽音能得陛下娘娘如此青睐,入侍东宫,实乃刘门无上荣光!臣必当严饬小女,恪守宫规,谨遵妇德,尽心竭力侍奉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以报天恩!”他没有丝毫犹豫,这是为臣者的本分,也是为父者能为女儿谋得的最好归宿。
韩宜可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他一生以清直着称,女儿能嫁入东宫,成为太子侧妃,这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对他一生清名操守的最大肯定!他离席的动作甚至有些颤抖,深深跪伏下去,声音带着激动和哽咽:“陛下!娘娘!圣恩如天!臣韩宜可,一介寒微,蒙陛下拔擢,得列朝班,已是粉身难报!今又蒙天恩,不弃小女鄙陋,许以侍奉储君之侧…臣…臣唯有肝脑涂地,效忠陛下、太子,以报此再造之恩!小女砚秋,性情刚直,若入宫闱,臣定严加教诲,使其明礼仪,知进退,安守本分,绝不负陛下娘娘厚望!”他的额头紧紧贴着冰凉的金砖地面。
太子朱标也立刻起身,走到刘基和韩宜可面前,亲自将他们一一扶起,语气温和而郑重:“刘先生、韩御史快快请起!徽音与砚秋二位姑娘贤名,孤亦有耳闻。能得二位贤良入东宫,实乃孤之幸事。孤在此承诺,必以礼相待,视若家人。”他温润的目光带着真诚的保证,让刘基和韩宜可心中大定。
“好!好啊!”朱元璋抚掌大笑,声震屋梁,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畅快和欣慰,“看看!这才叫门当户对!这才叫天作之合!亲家们!”他这一声亲家,叫得无比自然亲热。
“陛下!”汤和、冯胜、刘基、韩宜可四人连忙躬身应道,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喜悦的笑容。暖阁内的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觥筹交错,笑语喧阗。
朱棣端着酒杯凑到朱栋身边,挤眉弄眼,压低声音:“二哥!谢了啊!”意思是多谢朱栋提前排掉了那个雷。朱栋笑着捶了他肩膀一下:“少贫!以后好好对人家汤家姑娘!”朱橚也腼腆地过来向朱栋敬酒:“谢二哥费心。”
因是家宴,几位贵女被安排在偏厅由马皇后身边的女官陪伴,此时也被请过来见礼。刘基趁众人热闹,不动声色地靠近女儿刘徽音刘徽音身着淡雅的藕荷色衣裙,气质沉静如水,向父亲盈盈一礼。
刘基看着女儿清丽淡雅的容颜,眼中是慈父的关切,他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千钧:“徽音吾儿,东宫,非寻常富贵乡,乃天下漩涡之眼。今日荣宠加身,他日或伴惊涛骇浪。切记,守本心如磐石,持中正似北辰。不争不妒,不矜不伐。唯谨守本分,修德养性,方能立身长久。太子仁厚,太子妃贤德,汝当敬之如姊。切记!切记!”这是老父亲在女儿踏入深宫前,最后的、也是最深沉的叮嘱。
刘徽音迎着父亲洞悉世情又饱含担忧的目光,深深颔首,眼神清澈而坚定:“女儿谨记父亲教诲。必当克己复礼,安守本分,不负父亲、不负天恩。”
另一边,韩宜可也正拉着女儿韩砚秋的手。韩砚秋容貌清秀,眉宇间果然有几分其父的刚正之气。韩宜可没有太多华丽的叮嘱,只沉声道:“砚秋,入得宫门,谨记本分二字!持身要正,行事要端。太子乃未来明君,汝当尽心侍奉。太子妃为东宫之主,汝当敬重有加。吾韩家门风,唯清直二字,勿失勿忘!”
“女儿明白!定谨守门风,不辱父志!”韩砚秋的声音清脆有力。
家宴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中持续了很久。朱元璋兴致极高,谈兴甚浓。汤和、冯胜也感慨万千。刘基和韩宜可则更多谈及天下治理。朱标、朱栋、朱棣、朱橚几兄弟也陪着说话,席间不时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这一刻,没有君臣的森严界限,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功成名就的家族在享受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光。
宴席尾声,朱元璋红光满面,对侍立一旁的贴身太监朴公公吩咐道:“太子纳侧妃,乃国之嘉礼!着礼部、大宗正院即刻会同钦天监,择选吉日良辰!务要隆重周全,彰显皇家体统与天家恩泽!”
“老奴遵旨!”朴公公躬身领命。
朱元璋又看向汤和、冯胜:“至于老五老六的婚事,也一并让礼部和大宗正院先议着,等太子大礼之后,再择吉日为他们完婚!聘礼、仪程,都要按亲王正妃的最高规制来办!”
“谢父皇(陛下)!”朱棣、朱橚、汤和、冯胜齐声谢恩。
“好了!今日尽兴!”朱元璋心满意足地站起身,“亲家们回去也好好准备准备!咱们朱家,又要添丁进口,开枝散叶了!哈哈哈!”他畅快的大笑声在坤宁宫暖阁内回荡,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夕阳的金辉透过精致的窗棂,洒在暖阁内每一个人的笑脸上,为这桩桩天家姻缘定下的日子,镀上了一层温暖而喜庆的光晕。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