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 巽为风(巽上巽下)
卦辞: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含义: 巽卦象征顺从、进入、柔顺。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见到大人物。巽卦上下皆巽,风随风行,象征柔顺之道如风般无孔不入,能顺应环境,进入细微之处。它强调以柔克刚、以顺取胜的智慧,告诫人们在外出行动或求见贵人时,需保持谦逊、灵活,如此才能小亨顺利,利有所往。
故事:顺从者------顺风的入世之路
在春秋列国纷争的时代,有一位名叫顺风的年轻士子,他性情如风般柔顺(巽),善于观察和适应,却因出身寒微,常感前途迷茫。顺风深信“柔能克刚”,决心以顺从之道行走天下,寻求机遇。他的历程,正是巽卦“君子以申命行事”精神的生动演绎,从进退守正、谦卑求助、过度致吝、悔亡获品、贞吉有终到过顺失斧,完整展现了顺从之道的智慧与考验。
初六 · 进退,利武人之贞
爻辞: 进退不定,利于像武人那样守持正固。
含义: 在顺从之初,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进退),此时需像武人般坚定守正(利武人之贞),方可避免迷失。象征顺从需有原则,不可盲从。
初六故事:
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列国征伐不休。烽火与硝烟,成了这片古老土地上最寻常的风景。
在这动荡的洪流中,一个名叫顺风的年轻士子,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离开了生养他的小村庄。他性情如风,名字亦为风,深信先祖流传下的“柔能克刚”的智慧。他决心效法巽卦之道,以柔顺、适应之力,在这乱世中寻找一条入世之路,觅得一方施展抱负的天地。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西方的“岐国”。传闻岐国君主求贤若渴,正在广纳四方士子。怀揣着希望,顺风踏上了漫漫旅途。
风餐露宿月余,当他终于风尘仆仆地抵达岐国边境时,想象中的祥和与秩序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不安的肃杀与混乱。
边境关卡戒备森严,兵卒的数量远超平常,且个个面色凝重,如临大敌。通往国都的官道上,往来的不是商旅,更多的是神色仓皇、拖家带口的流民,以及一队队手持兵戈、匆忙调动的兵士。
顺风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他寻了一处路边简陋的茶摊,向摊主打听。
“老丈,这岐国境内,是出了何事?为何如此景象?”
摊主是个满脸风霜的老人,他警惕地四下张望了一下,才压低声音道:“后生是外乡人吧?快别往前走了!国都……变天啦!”
老人告诉他,岐国老国君半月前骤然病逝,未立储君。如今,以公子纠为首的旧党和以上将军庞煖为首的新贵,正为争夺君位,在国都内外兵戎相见,厮杀惨烈。边境各地,也纷纷站队,局势一片混乱,眼看就是一场倾国之内乱。
顺风听罢,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满怀抱负而来,欲效仿古之贤士,以柔顺之道辅佐明君,安定一方。岂料,竟一头撞进了权力倾轧的漩涡边缘。
进退。
他站在通往岐国腹地的岔路口,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的重量。
进?国都方向杀声隐隐,烽烟可见。此刻前往,无异于自投罗网。他一个无根无基的外乡士子,无论投靠哪一方,都可能瞬间被这政治的绞肉机碾得粉碎。他那套柔顺入世的学问,在刀光剑影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退?又能退往何方?家乡已回不去,那里土地贫瘠,无法承载他的志向。去往他国?盘缠所剩无几,前路更是茫茫。更何况,就此退缩,他“顺风”之名,岂不成了一场笑话?
进,恐是万丈深渊;退,亦是穷途末路。
顺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焦虑之中。他在边境小镇“历下邑”唯一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每日在房间里踱步,望着窗外混乱的街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是冒险一搏,还是明哲保身?他反复权衡,却始终找不到那条“顺风”而行之路。
这一日清晨,他被一阵极有韵律的“呼呼”声吵醒。声音来自客栈后院,沉稳而坚定,不像是寻常的嘈杂。
顺风推开窗,向下望去。
只见后院空地上,一个身影正在晨光中舞剑。那是一位中年男子,身材算不得魁梧,甚至有些清瘦,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服,肩甲处有一处明显的破损。他面容沧桑,眼神却如磐石般坚定。
他的剑法并不花哨,甚至有些古朴笨拙,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劈、刺、格、挡等基础动作。但每一剑都倾注了全力,步伐稳健,气息悠长。汗水浸湿了他的后背,在清晨的微光中闪着晶莹。
顺风认得他,是客栈老板提起过的一个退伍的武人,名叫“石”,因伤退役后在此租住,平日里沉默寡言。
一连几日,顺风都看到这位名叫石的武人,雷打不动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练习着同样的剑招。无论窗外是流民惊叫,还是兵马车辚,都无法扰乱他的节奏。
顺风心中好奇更甚。一日,他忍不住走下楼,来到后院,待石练完剑,正在擦拭汗水时,上前拱手行礼。
“石壮士,在下顺风,是一游学士子。见壮士每日苦练不辍,心生敬佩。只是……如今这世道,边境不宁,前途未卜,壮士为何还能如此……心无旁骛?”
石抬起头,那双坚毅的眼睛看了看顺风,似乎看穿了他内心的彷徨。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看我这剑法,如何?”
顺风如实回答:“沉稳有余,灵动不足。”
石点了点头,将剑平举于胸前,手指轻轻拂过剑身:“此剑随我十年,历经十七战。它不似游侠之剑轻灵取巧,亦不似将军之剑霸道刚猛。它只会这些最基本的动作。但正是这些动作,在战场上,挡住了致命的三箭,格开了劈来的弯刀,救过我的命,也救过同袍的命。”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看向顺风:“风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今日进,明日退,皆属寻常。为将者,需知进退。但无论进退,”他猛地将剑拄地,发出“铿”的一声脆响,“心,不能乱,志,不能移!”
“进退如风,然心贵如石。”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利武人之贞者,非是让你像我这般舞刀弄剑,而是让你学这‘守志’之心!无论外界风雨如何,你内心坚守的道,不能随风摇摆,不能因境遇而更改!”
利武人之贞!
如同醍醐灌顶,顺风浑身一震,呆立当场!
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顺”,如何“进”与“退”,却忘了“顺”的前提,是内心有需要坚守的“贞”!风可以顺应山川地势改变方向,但风之所以为风,是其“流动”、“入微”的本质不变。人亦然,可以顺应环境调整策略,但内心的正道与志向,绝不能丢!
他之前的进退维谷,根源在于只想趋利避害,却忘了自己求学的初心,忘了自己要用柔顺之道济世的根本志向。
“多谢壮士指点!”顺风深深一揖,心中迷雾尽散。
他不再纠结于立刻进入岐国都城。既然前方是险地,盲目进入非是智举。既然盘缠将尽,就需要设法安身。
他决定“暂留”边境。
这不是退缩,而是基于现实和内心坚守的“退”。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他在历下邑找了一处简陋的屋舍,挂起了“蒙学”的牌子,以教授孩童识字、算术勉强维生。他不再焦虑地打探都城的消息,而是将心思沉静下来,认真教导每一个送来读书的孩子。闲暇时,他便温习典籍,揣摩巽卦精义,将石的“守志”之言反复品味。
期间,并非没有诱惑和风险。有地方小吏见他是个读书人,想拉拢他加入本地豪强的阵营,参与边境的权力争斗。顺风想起石的告诫,以及自己“守志求道”的初心,他柔顺而坚定地拒绝了,不卑不亢,只安心于他的教席。
他也目睹了一些像他一样前来求仕的士子,耐不住寂寞,或是急于投机,纷纷卷入当地的纷争,结果大多身败名裂,甚至丢了性命。
顺风心中凛然,更加坚定了“守正”之心。
时光如水,静静流淌。半年时间,转眼即逝。
这一日,历下邑突然张灯结彩,一队威武的骑士护送着使者,张贴出崭新的求贤令。原来,岐国都城的内乱,已以公子纠的胜利而告终。新君即位,大局已定,正是百废待兴、急需用人之际。新君下令,广开招贤之门,尤其褒奖那些在内乱期间能安守本分、未参与作乱的士人。
顺风因这半年来,在历下邑安分守己,教书育人,名声清白,且是少有的未曾卷入任何争斗的读书人,被当地三老联名举荐。
使者亲自登门,考察其学问。顺风对答如流,举止得体,更难得的是那份历经彷徨后沉淀下来的沉静与坚定,给使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先生守正不阿,于乱局中独善其身,正是国家所需。”使者赞赏道。
顺风顺利获得了入都觐见的资格。
收拾行装时,他再次去向石道别。石依旧在练剑,见他来了,只是微微点头。
“壮士之言,如暗夜明灯,顺风永志不忘。”顺风郑重行礼。
石收剑而立,淡淡道:“去吧。记住,风可顺不可卑,志可守不可移。”
顺风再次踏上官道,这一次,步伐沉稳而坚定。
他回首望向历下邑,心中感慨万千。
进退非困境,守正方得机。武人之贞,非在勇力,而在心志之坚。
这初入世间的第一课,他学到了巽卦柔顺之道中最核心的基石——守持正固。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已然明白,真正的“顺”,是带着自己不变的“贞”,去灵活应对万变的世间。
讲述了士子顺风初离家乡,欲投奔岐国施展抱负,却恰逢该国新旧势力内斗,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进退)。在边境小镇历下邑,他偶遇退伍武人石,目睹其于乱世中每日坚持练剑不辍的坚韧,并得到“进退如风,然心贵如石”的指点,领悟到在顺从环境之初,必须像武人般内心守持正固(利武人之贞)的道理。他于是暂留边境,以教书为生,安守本心,拒绝卷入地方纷争。半年后,内乱平息,新君招贤,顺风因坚守正道、未涉险境而获得入都机遇,无咎得吉。这生动阐释了巽卦初六爻辞的深意:在人生的初始阶段或面临陌生环境需要顺从适应时,难免会遇到进退失据的迷茫期。此时,最重要的不是盲目行动或随波逐流,而是要在内心确立并坚守如武人般坚定的原则和志向(利武人之贞)。唯有内心正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迷失方向,从而为后续的“顺从”之道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石。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这本易经超有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