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新砌的那个方头方脑、还带个铁圈“耳朵”的怪炉子,没出三天,就在靠山屯引起了轰动。
这年头,猫冬的日子枯燥,屁大点新鲜事都能传得飞快。先是王猛那张破嘴,出去清理自家门口积雪时,逮着人就吹:“知道不?卫国整了个新式炉子!好家伙,屋里暖和得穿不住棉袄!还省柴火,还能一直有热水用!神了!”
起初大家还将信将疑,觉着王猛这小子又在那胡咧咧。可架不住铁柱他娘去赵家串门,回来也啧啧称奇:“真事儿!老赵家外屋地那新炉子,一烧起来,屋里跟开了春似的!那热水,随时舀出来都是烫手的!”
这下,由不得人不信了。于是,赵家那原本因为大雪封门而冷清了几天的院子,又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主要是当家管事的男人或者心思活络的妇女,揣着手,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跑来“参观学习”。
第一个登门的是住在屯子中间的刘老四,他是个精打细算的主儿。一进门,就感觉不一样。外屋地暖烘烘的,不再是以前那种只有里屋炕热、外屋依旧冰窖的感觉。他一眼就盯上了那个正在熊熊燃烧的新炉子,炉壁上搭着的几块湿毛巾正冒着丝丝热气。
“哎呀,卫国,这就是你家新盘的炉子?真得劲儿啊!”刘老四围着炉子转悠,眼睛放光,伸手摸了摸炉壁,烫得他赶紧缩回来,咝咝哈哈地吹着手指头,“这热度,行!”
赵卫国正在那用炉子上热着的水泡茶,笑着招呼:“四叔来了,快里屋坐,炕上暖和。”
“不冷不冷,你这外屋就够暖和了!”刘老四摆摆手,蹲在炉子前,仔细研究起来,“这玩意儿……咋砌的?看着是比咱那老灶坑强啊!听说还省柴?”
“嗯,省不少。”赵卫国给他倒了碗热水,“主要是里头烟道拐了个弯,让火和烟在里头多待会儿,热就留下了。您看这炉箅子,缝隙有宽有窄,柴火烧得透,不浪费。”
刘老四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又指着那个坐着水桶的铁圈:“这又是干啥的?”
“烧热水的,炉子着着,水就一直温着,用着方便。”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刘老四拍着大腿,满脸羡慕,“这要是家家都有这么一个,咱这冬天可好过多了!又暖和,又省得天天为点热水费劲巴力地烧大锅。”他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卫国,那个……你这炉子是咋盘的?方不方便……跟四叔说道说道?”
赵卫国早就料到会这样。他本就没打算藏着掖着。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尤其是靠山屯这样相对闭塞的地方,这种能切实改善大家生活的好东西,传播开来是好事。他笑了笑,很痛快地说:“没啥不方便的,四叔。我画了张图,您要是想盘,我拿给您看。”
说着,他就进屋把那张宝贝图纸拿了出来。刘老四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在炕桌上展开,虽然看不太懂那些线条标注,但听着赵卫国在一旁讲解,也明白了大概。
“这炉箅子得找崔老蔫打,其他的,就是用砖和泥……”赵卫国耐心地解释着。
刘老四这边还没走,得到消息的村民又来了几个,把赵家外屋地挤得满满登登。大家围着那燃烧正旺的炉子,感受着那实实在在的温暖,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卫国,这炉子一天能省多少柴火?”
“真不倒烟?俺家那老灶坑,一封火就呛得人受不了!”
“砌这么一个,得花多少钱啊?”
“这热水真方便,洗个脸烫个脚,美死了!”
赵卫国一点也不嫌烦,一一解答。他把图纸摊开,让大家都看,讲解内部结构和原理。他强调关键点:炉箅子要找崔老蔫打特定的,内部烟道隔板要砌准,连接炕洞要密封好。
“这没啥技术含量,主要就是想法儿。”赵卫国很谦虚,“大家要是觉得好,都可以回去盘一个。图纸就在这儿,谁想看谁看,谁想照着我这图盘,都没问题!”
他这话一出,屋里顿时响起一片赞叹声。
“卫国这孩子,仁义!”
“有好事不忘大伙儿!”
“这可比那些有点本事就藏着掖着的强多了!”
老屯长王福贵也拄着棍子来了,他围着炉子看了又看,伸手感受着温度,又看了看图纸,脸上满是欣慰:“好啊!卫国,你这是给咱屯子立了一功啊!这东西要真能推广开,咱屯今年冬天能省下多少柴火?大伙儿也少挨多少冻?”
他当场就对在场的人说:“都听清楚了啊,卫国把这法子公开了,谁家想盘,就照着这个来!砖头自家想办法,泥河里有的是,炉箅子统一去找崔老蔫打,我看能不能跟他商量商量,给咱屯里人打个折!这玩意儿,对大伙儿都有好处!”
有了屯长发话,大家的热情更高了。接下来的几天,赵家简直成了“新技术推广中心”。村民络绎不绝,来看炉子,来问细节,来借图纸去描摹。赵卫国不厌其烦,有时候王猛和铁柱也帮着讲解。
崔老蔫的铁匠棚也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订单排起了队。这个沉默寡言的老铁匠,看到这么多人找他打这种新式炉箅子和铁圈,虽然没说什么,但干活更卖力气了,打出来的东西也更加精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立刻动手。有些年纪大、观念旧的老把式,还在观望,觉得新玩意儿不一定可靠,还是老法子稳妥。但看着左邻右舍家盘起新炉子后,屋里明显提升的温度和日渐减少的柴火消耗,心里也开始活络了。
赵卫国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满足。他重生回来,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家过上好日子,能带动乡亲们一起改善生活,这种感觉更好。一张小小的图纸,换来的是整个屯子冬日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认可,这比赚多少钱都让他觉得值。
他站在暖烘烘的屋里,看着窗外依旧银装素裹的世界,听着隔壁传来叮叮当当砌炉子的声响,还有村民们互相打招呼、讨论怎么盘炉子的热闹动静,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冬天,靠山屯因为一个炉子,似乎变得格外有生气。而他赵卫国的名字,和他“仁义”、“有本事”的评价,也随着这炉子的热量,传递到了屯里每一个角落。
黑豹似乎也很喜欢这人来人往的热闹,它不再总是趴在炕梢,而是蹲坐在外屋地门口,看着来往的村民,尾巴偶尔友好地摇一摇,仿佛也在为主人赢得的好人缘而感到高兴。
喜欢重回1982:狩猎兴家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回1982:狩猎兴家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