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支点翠银簪被我带回北镇抚司的值房,在油灯下反复检视。簪体冰凉,点翠工艺虽有些年头,但保存尚可,孔雀羽的蓝绿色泽在昏黄光线下幽幽闪烁,透着一种陈旧而诡异的美感。
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道极其细微、几乎与磨损痕迹混为一体的刻痕上。它位于簪身靠近尖端的不起眼处,绝非工匠原刻,而是后来用极细的针尖或刀尖精心划上去的。线条扭曲,组合成一个抽象的图案——确实像一扇扭曲的窗户,或者一道撕裂的缝隙。
这绝非无意划伤,必然蕴含某种信息。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用水浸、用火烤(极其小心地远离点翠部分)、涂抹特殊药水(从徐老头那里弄来的)……刻痕并未显现出隐藏的字迹或地图。
它似乎就只是一个单纯的图案。
一个需要解读的图案。
我铺开一张纸,用炭笔将图案仔细临摹下来,试图从不同角度观察、联想。
扭曲的窗户?裂痕?
在锦衣卫的密语或江湖暗号中,并未见过类似标记。它更像是一种个人化的、临时起意的暗记。
我回想起得到这支簪子的整个过程:王五传递当票 -> 惠民当铺 -> 朝奉那可能存在的异样眼神 -> 这支刻有图案的簪子。
王五背后是周府钱管家的“远亲”(大概率是伪装),钱管家又与“柳姑娘”以及神秘的边军背景有关。
那么这支簪子,是否也与“柳姑娘”有关?是她当掉的?还是与她相关的人?
如果刻痕是“柳姑娘”所留,她想传递什么?给谁?
“窗户”……“裂痕”……
我猛地想起一个地方!
周府!周廷儒书房的那扇窗户!那晚我被女子发现,撞破而出的那扇窗户!
那扇窗户本身并无特殊,但当时的情景——我被发现、交手、仓皇撞窗逃离——不正是一道突如其来的“裂痕”吗?打破了周府表面的平静,也撕裂了某种伪装?
难道这刻痕是指向周府?暗示着那里有未发现的秘密?或者暗示着那晚的事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裂痕”?
但这个联想似乎过于牵强和主观。
又或者,“窗户”和“裂痕”另有含义。
我尝试换一个思路。如果这不是图案,而是某种文字或符号的变体呢?
我仔细观察刻痕的笔顺走向,试图将其分解。那扭曲的线条,隐约有点像某个字的草书或变体……
像是一个“幽”字?还是“隙”字?或者是……
我的目光猛地定格在图案的某个转折处!那里的刻痕稍微深重一点,形成了一个微小的顿点。
这个顿点的位置……如果将其视为起笔……
我的心跳骤然加速!我拿起簪子,手指仔细摩挲着那道刻痕,感受着那极其细微的力道变化和走向。
这不是一幅画!这是一个字!一个被极度简化、扭曲了的字!
一个——“兰”字!
是了!那扭曲的窗户框是“艹”头,那道裂痕是下面“阑”字的草书变体!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潦草而隐秘的“兰”字!
“兰”?
这是什么意思?人名?地名?还是某种代号?
我迅速在脑海中搜索与“兰”相关的信息。周廷儒?他的名、字、号中并无“兰”。周府的女眷?似乎也未有以“兰”为名的。“柳姑娘”?她姓柳,名中也无兰。
京城中有名的地方?带“兰”字的……兰台?翰林院?兰若寺?似乎都关联不大。
难道是……扬州?周廷儒的老家?扬州有个着名的“个园”,以竹石闻名,与“兰”似乎也无关。
等等!
我猛地站起身!我想起了一个几乎被忽略的细节!
在调查周廷儒扬州背景时,我曾粗略看过其家眷资料。周廷儒有一房妾室,早逝,据说曾是扬州有名的才女,其名似乎就叫……苏映兰?!
苏映兰!周廷儒的亡妾!一个早已被遗忘的名字!
这支点翠银簪,是她的旧物?!
这个“兰”字,是她的标记?!
“柳姑娘”当掉这支簪子,并刻上“兰”字,是想提示什么?提示周廷儒与这位亡妾的关系?还是提示这位亡妾背后隐藏着什么?
苏映兰……扬州才女……早逝……周廷儒……
所有的线索似乎又开始缠绕在一起,指向了周廷儒的扬州根源,指向了一个早已死去的女人。
这支看似普通的银簪,竟然牵扯出了如此隐秘的线索!
我握紧银簪,指尖冰凉。
王五背后的人,引导我找到这支簪子,是想借我之手,揭开周廷儒更深层的、可能与扬州往事相关的秘密?他们到底是谁?是敌是友?“柳姑娘”又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簪中的“兰”字,如同一个幽魂的低语,开启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而我知道,追寻这段往事,必将踏入更深的迷雾和危险。
但此刻,我已别无选择。
我将银簪小心收好,目光投向南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屋舍,看到那座烟花三月的古城。
扬州……兰……周廷儒……
新的调查,必须开始了。
喜欢绣春雪刃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绣春雪刃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