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的夜,被一种蓄势待发的寂静笼罩。晚风掠过宫墙檐角,带不起往日的丝竹之音,只余下兵甲摩擦的细微铿锵与战马偶尔的响鼻,如同巨兽潜伏呼吸。林越跟在孙武身侧,行走在通往吴王宫正殿的漫长甬道上,脚下青石板的冰凉,透过薄薄的靴底直抵心间。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青铜灯盏里油脂燃烧的焦味,混合着竹简的清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铁锈气息——那是战争的味道。数年筹备,无数个在军营、在沙盘前、在穹窿山茅屋灯下推演的不眠之夜,终于要在今夜汇聚成一个决定吴国乃至整个天下命运的战略决策。
“紧张了?”孙武的声音平和沉稳,与往常在军中讲解兵法时并无二致,仿佛即将进行的并非决定国运的廷议,而是一次寻常的战术探讨。
林越苦笑一下,摸了摸怀中那份他反复核对、标注了无数细节的后勤补给路线图帛书:“先生,毕竟是伐楚……倾国之力,千里远征,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他来自后世,清楚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但真正置身其中,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那份沉甸甸的参与感和对未知变数的敬畏,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来得真切震撼。
孙武目光深邃,望向灯火通明的正殿方向,缓声道:“《始计篇》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筹备数年,正为今日之‘察’。谋定而后动,方是制胜之道。你我既已竭尽所能,剖析利害,剩下的,便是坚定信念,说服君王,将谋略付诸实践。”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自信,如同经过烈火淬炼的精钢,无形中抚平了林越心头的波澜。
殿门开启,一股热浪混合着凝重的气氛扑面而来。吴国核心重臣悉数在列,上首端坐的,正是吴王阖闾。数年时光,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鬓角已添了几缕风霜,但那双眼睛,却比林越初至吴国时更加锐利,燃烧着对霸业炽热的渴望。他身侧的伍子胥,须发似乎更白了几分,紧抿的嘴唇和紧握的拳锋,透露出压抑多年的刻骨仇恨与亟待喷薄的战意。
没有过多的寒暄,阖闾直接切入主题,目光灼灼地看向孙武:“孙将军,数年经营,我吴国甲兵已利,士卒可用。子胥屡言伐楚时机已至,今日廷议,寡人欲听将军之高见,此番伐楚,胜算几何?又当如何行事?”
孙武从容出列,向阖闾微微一礼,旋即转身,指向身后那面巨大的皮质地图。上面早已用朱砂墨笔勾勒出山川河流、城邑关隘,一条醒目的箭头,从吴地出发,蜿蜒指向遥远的楚国腹地。
“大王,”孙武的声音清晰有力,回荡在殿中,“楚,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此其‘实’也。然经我数年‘疲楚’之策,其主力奔波于边境,士卒懈怠,国库消耗,国内空虚,此其‘虚’也。《谋攻篇》言:‘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今楚之外强中干,正是我可战之机!”
他手指点向地图上的关键节点:“我军之策,在于‘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大王请看,楚军主力皆集结于东北边境,防范我正面进攻。其国都郢城,看似固若金汤,实则防备松懈。我军当效仿《作战篇》所言‘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以唐、蔡两国为向导,借道其境,千里奔袭,直插郢城!”
“千里奔袭?”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提出疑虑,“将军,粮草补给如何解决?孤军深入,若前有坚城,后有追兵,岂不危矣?”
此时,林越适时上前一步,将怀中帛书展开,接口道:“回大王,诸位大人,后勤之事,已与孙将军详细推演。我军可沿淮水西进,水陆并进,减少陆路运输损耗。至淮汭之地,弃舟登陆,轻装疾行。孙将军‘因粮于敌’之策正可用于此——楚地富庶,我军可沿途相机夺取楚军粮秣,以战养战。此外,我军行动务必迅捷隐秘,《军争篇》强调‘兵贵胜,不贵久’,只要速度足够快,楚军主力回援不及,郢城指日可下!”林越的补充,将宏大的战略拉回到具体的执行层面,用清晰的逻辑和数据,打消了在座许多人对后勤的担忧。
伍子胥再也按捺不住,霍然起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大王!臣伍子胥,请为先锋!楚平王杀我父兄,此仇不共戴天!臣愿亲率死士,为大军开路,不破郢城,誓不归还!”他眼中迸发的仇恨之火,几乎要将这殿堂点燃,也彻底引燃了在场所有武将的战意。
阖闾的目光从孙武镇定自若的脸庞,移到林越条理清晰的帛书,最后定格在伍子胥那因仇恨与渴望而扭曲的脸上。殿内陷入一片寂静,只听得见灯花爆开的噼啪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伐楚,这个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梦想,此刻被孙武勾勒出清晰的路径,被林越填充了可行的细节,被伍子胥注入了复仇的烈焰。
他缓缓从王座上站起,手按在剑柄之上,目光扫过殿内每一位文臣武将。多年的隐忍、等待、积累,仿佛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他终于明白,孙武和林越所说的“时机”,不仅是楚国的虚弱,更是吴国上下这股积蓄已久、亟待喷薄的力量。
“善!”阖闾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金石交击,在殿中炸响,“孙将军之谋,深得兵法精髓!林参军之策,解我后顾之忧!子胥之志,壮我军威!寡人意已决!”
他“锵”地一声拔出佩剑,剑锋直指地图上的郢城:“举全国之力,伐楚!依孙将军所定战略,以唐、蔡为翼,千里奔袭,直捣郢都!伍子胥,寡人命你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孙武,为三军统帅,持寡人剑,节制诸军,凡有违令者,先斩后奏!”
“谨遵王命!”孙武、伍子胥及殿内所有将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林越看着眼前这一幕,心潮澎湃。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就在这吴宫之夜,被彻底推动,向着那场彪炳史册的柏举之战轰然驶去。而他,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不仅见证了这一切,更成为了这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望向孙武,只见这位兵圣的目光依旧沉静如水,但在那深邃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星辰大海,有金戈铁马,有一部即将由他亲手写下的不朽传奇。
殿外,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姑苏城的瓦砾,仿佛在为即将出征的将士奏响序曲。而殿内,决定天下格局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伐楚,就在明日。
如果这个故事触动了你——请【点赞】,在评论区【留言】,或是【转发】给最懂你的那个人。你的每一个互动,都是这个故事继续生长的光。点击【送礼】,精彩未完待续…
喜欢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