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强子之后,林野心里那点模糊的想法变得急切起来。他知道,时间不站在他这边。兄弟们的耐心和信任会在困苦中消磨殆尽,赵凯的搜寻网也可能随时收紧。
读书和算盘课依旧继续,但林野投入了加倍的努力。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文字和数字,此刻仿佛变成了通往那个“立足点”的砖石,他啃得咬牙切齿,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甚至开始在脑子里盘算,如果真有一小块地盘,比如一个小车行,或者一个小货栈,该怎么运作,成本多少,收入几何,怎么能让跟着他的人比现在过得好点。
陈其庸将他的变化看在眼里,并不点破,只是在讲解《资治通鉴》里的权谋算计,或者分析简单的商业案例时,会更加侧重实际应用。
这天下午,讲完一段关于前朝某个商人如何利用信息差低买高卖的案例后,陈其庸放下书,状似随意地问道:“看你心神不宁,是有什么想法了?”
林野深吸一口气,知道瞒不过这位仿佛能洞悉人心的老人。他把自己想先找个小小立足点的想法说了出来,没有夸夸其谈,只是分析了现状的紧迫性,以及一个稳定据点对凝聚人心、积累力量的必要性。
“想法不错。”陈其庸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是赞许还是别的,“那你觉得,这立足点,该选在何处?做何种营生?”
林野早有腹稿,立刻回答:“不能离码头太远,那边情况熟,兄弟们也都在附近讨生活。但也不能直接在赵凯眼皮底下,容易被他第一时间掐死。营生……最好是能发挥我们长处,又能快速见到现钱的。”他顿了顿,有些不确定地补充,“比如……拉货?或者,包下几条街的垃圾清运?”这些都是码头区周边需要的,也需要些力气和一定的组织能力,但听起来确实不那么光鲜。
陈其庸听了,不置可否,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沉吟了片刻,忽然问:“你知道‘四海货栈’吗?”
四海货栈?林野愣了一下,努力在记忆里搜索。好像有点印象,是码头区边缘一个不大的货栈,老板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人,姓王,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知道一点,老王开的,地方不大。”
“嗯。”陈其庸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老王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独子在省城成了家,几次三番来信催他过去养老。他有意把货栈盘出去,价格还算公道。”
林野的心猛地一跳!货栈!这可比他想的拉货、清垃圾要正规得多,也更有发展空间!有了货栈,就能正经营业,接触更多的商贩,甚至……他脑子里瞬间闪过那天在码头看到的,那个被赵凯卡住货的绸衫胖子。
但他立刻冷静下来,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盘下货栈,需要钱。”而他,身无分文。陈其庸虽然接济他,但那是人情,不是本钱。他开不了这个口,也不想一直依赖。
陈其庸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想,淡淡道:“钱的事情,我可以先借给你,算你入股。但不是白给,要算利息,而且要立字据,将来赚钱了,连本带利还我。”
借?立字据?算利息?林野怔住了。他以为陈其庸会继续无偿帮助,或者提出其他更……更难以预料的条件。没想到是如此清晰、甚至有些冰冷的商业规则。
这反而让林野松了口气,心里更踏实了些。他不怕欠债,怕的是欠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情债。
“好!”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借!我一定还!”
陈其庸脸上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似乎对林野的反应颇为满意。“光有钱还不够。盘下货栈只是第一步,你怎么经营?怎么应对赵凯可能随之而来的打压?你手下现在有多少人能用的?信得过的又有几个?”
一连串现实的问题抛过来,砸得林野有些发晕,但同时也激发了他的斗志。
“人手……强子算一个,还能联系上几个老兄弟。经营……可以先从老王原来的客户做起,价格公道些,手脚勤快些。至于赵凯……”林野眼神沉了下来,“他刚吃了亏,现在又摸不清我的底细,未必会立刻下死手。而且,我们合法经营,他明面上也不敢太过分。暗地里的手段……”他握了握拳头,又缓缓松开,“只要我们自己不出错,团结一致,未必没有周旋的余地。”
他这番分析,虽然粗糙,却不再是纯粹凭感觉,而是带上了初步的权衡和算计。
陈其庸点了点头:“思路还算清晰。记住,你现在是去做生意,不是去抢地盘。生意场上的规矩,有时候比刀枪更厉害。明天,让阿明带你去见见老王,具体谈谈。”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林野感觉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既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他终于要迈出第一步了,不再是躲避,而是主动去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哪怕极其微小的阵地。
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不再是空泛的仇恨和迷茫,而是不停地盘算着货栈的位置、大小、可能需要的人手、启动的资金……那些枯燥的数字和文字,此刻仿佛都活了过来,变成了他构筑未来的基石。
潜龙在渊,终于要试着,探爪攫取第一块属于自己的礁石。
喜欢城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城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