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古堰邪物苏醒,黑光冲霄,瞬间震惊了所有感知到这股邪恶波动的势力。
原本就暗流汹涌的神州局势,如同被投入一块巨石的池塘,涟漪迅速扩散,促使各方势力不得不加快行动,寻求自保或破局之道。
合纵连横的大幕,就此拉开。
第一个做出激烈反应的,是近在咫尺的汉王刘邦。
张良以秘法传来的紧急讯息,只有四个字:“邪祟现,速决断!”
刘邦接到讯息,惊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他虽然对巴蜀的诡异有所预料,但没想到爆发得如此突然和猛烈!
“娘的!真炸了!”刘邦脸色铁青,立刻召见萧何与刚刚返回南郑的陈平。
“子房那边顶不住了!巴蜀绝不能乱!萧何,立刻调集粮草军械,做好大军南下的准备!陈平,你熟悉情况,带精锐先行,不惜一切代价支援子房,稳住局势!”刘邦反应极快,巴蜀是他的根基,不容有失。
“大王,”萧何却相对冷静,
“大军一动,耗费甚巨,且若巴蜀之事一时难以解决,我军主力被拖在南方,李唐的薛仁贵、西秦的蒙恬若趁虚而入,如之奈何?”
刘邦一愣,随即烦躁地抓头:“那怎么办?总不能看着老家被端了吧!”
陈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大王,或可效仿古人远交近攻之策!”
“怎么说?”
“巴蜀之乱,根源在于那伙遁术者及其背后的神秘势力。
此等邪祟,恐非我一家能敌。而目前,与我并无直接冲突,且可能对此类邪祟同样忌惮者,有两人!”
陈平分析道,“一是西陲嬴政,其所抗之天庭,听邹衍所言,似也对这类旧日之影深恶痛绝。二是大明朱元璋,其境内亦有灰瞳之患,且那道衍和尚手段诡异,或能克制邪物。”
“你的意思是……向他们求援?”
刘邦皱眉,向嬴政求助让他心里膈应,朱元璋那边也谈不上交情。
“非是求援,而是晓以利害,缔结临时盟约!”陈平道,
“可派能言善辩之士,分赴西秦与南明,陈明巴蜀邪物若失控,必将祸及整个神州,无人可独善其身。邀其共抗此劫!至少,可换取他们在我军南下期间,保持边境安宁,甚至提供一些间接帮助。”
刘邦沉默片刻,猛地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萧何,你立刻草拟国书,语气要给足面子,把利害关系说透!陈平,人选由你来定,要快!”
几乎在同一时间,临安宋廷也陷入了更大的恐慌。
李靖的猛攻尚未平息,巴蜀方向传来的那股令人心悸的邪恶波动,让赵匡胤和满朝文武更是雪上加霜。
“祸不单行!真是祸不单行!”
赵匡胤在御书房内焦躁地踱步,“李靖在江北虎视眈眈,巴蜀又生此等妖孽!难道天要亡我大宋?”
丞相赵普相对镇定,谏言道:“陛下,巴蜀虽名义上属汉,但其地若生大乱,战火难民必会波及我荆湖乃至江南。且那邪气非同小可,恐非人世之力。臣以为,当务之急,除稳固江北防线外,亦需对巴蜀局势有所应对。”
“如何应对?难道派兵入蜀帮刘邦?”赵匡胤摇头,“朕自顾不暇!”
“非是派兵。”赵普道,“或可遣一密使,前往汉中。”
“去做什么?”
“示好,或者说试探。”赵普眼中闪着老谋深算的光,
“向刘邦表达关切,暗示若其愿在江北方向对李靖有所牵制,我大宋或可在粮草、情报上给予些许支持。同时,探听巴蜀真实情况,以及刘邦与西秦、南明是否有接触。”
赵匡胤明白了,这是要在绝境中寻找外交突破,哪怕只是一丝可能。“准!此事由你亲自安排,务必机密!”
西陲,咸阳宫。
嬴政自然也感受到了巴蜀的异动。
他站在高大的宫墙上,遥望东南方向,目光深沉。
“陛下,巴蜀邪气爆发,刘邦必焦头烂额。臣以为,此乃天赐良机!”
李斯在一旁进言,“或可趁其南下平乱,汉中空虚之际,一举……”
“愚蠢!”嬴政冷冷打断他,
“那等邪祟,若是蔓延,西陲能独善其身?别忘了东海星碑的警告!此时内斗,无异于自毁长城!”
李斯顿时冷汗涔涔:“陛下圣明!是臣思虑不周。”
这时,邹衍快步走来,神色凝重:“陛下,刚收到学宫秘讯,巴蜀邪气,经多位大家远程推演,确认与旧日之影有关,其性质与冲击东海星碑之黑影同源!其若坐大,必将侵蚀地脉,破坏星络,后果不堪设想!”
嬴政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
他随即下令:“回复刘邦的使者,盟约可议。朕可以保证在其解决巴蜀之乱期间,秦军不越边境一步。此外,朕可派遣一队精通阵法与净化之术的方士随行助战,但需以观摩研究巴蜀古物为条件。”
这是典型的利益交换,既展示了合作姿态,又为自己争取了实际好处。
几乎同时,朱元璋也收到了刘邦的结盟请求。
濠梁城中,朱元璋看着国书,又看了看一旁含笑的道衍和尚,粗声问道:“和尚,你怎么看?这忙,咱帮是不帮?”
道衍捻着念珠:“阿弥陀佛。帮,自然要帮。然,如何帮,却有讲究。我大明新式火器,虽威力巨大,然对付此类无形邪祟,恐效果不彰。不如派遣少量‘精通佛法’之士,携带特制‘法器’前往,以‘超度’为名,一则可助汉王,二则可实地探查那邪物根底,或能有所得。”
朱元璋心领神会,这是要趁机去偷师学艺,研究那邪祟的弱点,说不定还能找到克制灰瞳的新方法。
“好!就依你!另外,告诉刘邦,咱老朱可以在他背后盯着点嬴政,让他放心南下!”
于是,在巴蜀危机的外交催化下,一系列或明或暗的盟约迅速达成:
汉与秦: 达成临时互不侵犯协议,秦派方士团入蜀助战,换取研究权。
汉与明: 达成战略默契,明派“高僧”携“法器”援蜀,并承诺牵制宋廷,换取刘邦南下无后顾之忧。
宋与汉: 进行秘密接触,宋表达关切并提供有限物资情报支持,试探性要求汉在北方牵制李靖,但刘邦是否会履行,存疑。
而真正的风暴中心——大唐李世民,此刻却相对安静。
他稳坐洛阳,冷静地观察着四方动向。
房玄龄向他汇报着各方密约的情报,笑道:“陛下,如今看来,刘邦已成枢纽,西结强秦,南联悍明,甚至与弱宋暗通款曲。这合纵连横之术,倒是玩得娴熟。”
杜如晦则道:“然其核心乃巴蜀之乱,若无法平息,一切联盟皆是空中楼阁。且李靖将军在江北攻势如潮,宋廷压力巨大,赵匡胤能否撑住,仍是未知数。”
李世民目光锐利,手指敲打着地图上的巴蜀区域:“让他们去闹。巴蜀之乱,既是危机,亦是试金石。正好让朕看看,那所谓的旧日邪祟有何能耐,也看看朕这些老朋友们,到底还剩下多少斤两。”
他顿了顿,下令道:“告诉李靖,加大压力,但注意控制节奏,勿要过早逼死赵匡胤。朕要的,是一个虚弱不堪、可供拿捏的江南,而不是一个彻底崩溃、引来群狼的烂摊子。”
“另外,”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派人去接触一下那个苍狼之裔。朕对他们很感兴趣。”
各方使者带着盟约与算计,穿梭于神州大地。
刘邦在得到各方或真或假的承诺后,终于下定决心,留下萧何总揽内政,监视石守信,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驰援巴蜀!
汉军旗帜招展,刀枪如林,渡过汉水,直扑那片被诡异阴云笼罩的土地。
而在汉军队伍中,混入了来自西秦的方士团和南明的“高僧”团,他们彼此之间安静的保持着距离,眼神中充满了对任务目标的专注以及对彼此的警惕。
与此同时,巴蜀古堰。
那巨大的、由尸骸和淤泥构成的邪物已经完全爬出水面,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如同一滩不断蠕动、增殖的肉山,无数刻着眼瞳符号的苍白手臂从肉山中伸出,疯狂挥舞,散发着令人疯狂的邪恶低语。
张良率领弟子和雍齿的军队,依托先前布下的阵法,正在艰难地与之抗衡,道道金光与黑气激烈碰撞!
邪物的苏醒,如同一个信号,吸引了无数隐藏在黑暗中的目光。
远在昆仑雪山之巅,那位守护星碑的老妪,缓缓睁开双眼,望向东南方向,眼中充满忧虑:“污秽之眼的仆从…还是苏醒了…劫难,开始了…”
而在这片混乱之下,那伙成功召唤了邪物的五行遁术者,其首领,那个戴着白色面具的身影,正站在远离战场的一座山巅上, 静静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面具下,传出沙哑而满足的低语:
“很好…祭品已献上,门的坐标更加清晰了…下一步…该让钥匙动起来了…”
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投向了汉中,投向了那个看似与这一切毫无关联的降将——石守信。
喜欢九州争天命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九州争天命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