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顺如同不知疲倦的驿马,从中牟县星夜兼程赶回洛阳。
他甚至来不及洗去一身风尘,便第一时间将陈宫已应召、不日即将抵达的消息禀报给了刘辩。
消息传入宫中时,刘辩正如同困兽般在殿内踱步。
洛阳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一口呼吸都带着铁锈般的紧张感。
何进在袁绍的怂恿下,调兵遣将的动静越来越大,甚至开始以“肃清宫闱”为名,频繁更换宫门守卫,安插亲信,矛头直指宦官集团。
而郭胜、段珪等人,则如同彻底消失了一般,深藏不出,但那种暴风雨前的死寂,更让人心悸。
陈宫同意前来,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缕微光。
刘辩精神稍振,立刻下令:“李青,你亲自去安排!陈先生一到,立刻秘密接入北宫西侧的芳林园暖阁,那里平日人迹罕至,务必确保绝对隐秘!”
“诺!”李青现在对执行这种秘密任务已经有些习惯了,虽然依旧害怕,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皇帝信任和重用的使命感。
两日后,傍晚。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着洛阳城头。
陈宫换上了一身普通的文士衣衫,跟着李青,如同影子般悄无声息地进入了皇宫侧门,穿过一道道僻静的宫墙复道,最终来到了北宫那片略显荒芜的芳林园。
园中树木萧疏,一座小小的暖阁孤零零地立在水池边。
阁内,只点着一盏孤灯。刘辩早已在此等候,他同样穿着不起眼的深色常服,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一池枯水。听到脚步声,他猛地转过身。
四目相对。
陈宫看到的是一个面色苍白、眼神却异常明亮锐利的少年,眉宇间凝结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沉重和焦虑,但深处又似乎燃烧着一簇不肯屈服的火焰。
刘辩看到的则是一个清瘦矍铄、风尘仆仆的中年文士,目光如电,仿佛能洞穿人心,神情沉稳中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激动。
“臣,中牟县令陈宫,叩见陛下!”陈宫压下心中的波澜,依照礼数,便要躬身下拜。
“先生不必多礼!”刘辩快步上前,一把托住他的手臂,语气急切而真诚,
“非常之时,不行虚礼。朕冒死相邀,先生能不避艰险前来,朕心……朕心甚慰!”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
感受到少年天子手上传来的力度和话语中的恳切,陈宫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消散了。
他直起身,郑重道:“陛下信重,以国士相待,宫虽愚钝,敢不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好!好!得先生相助,朕如久旱逢甘霖!”刘辩紧紧握了一下他的手,然后示意他坐下。
李青早已机灵地退到阁外远处望风。
暖阁内,只剩下这一对年龄悬殊、却因命运而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君臣。
时间紧迫,不容寒暄。刘辩开门见山,语气沉痛:“先生远来,一路辛苦。然洛阳局势,已危如累卵,刻不容缓。
朕虽居深宫,亦知大难将至,却如盲人摸象,难窥全貌。
还请先生为朕剖析时局,汉室江山,究竟危在何处?又将倾于何方?”
陈宫见皇帝如此直接,也不绕弯子,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陛下垂询,臣斗胆直言。今汉室之危,非在一时一事,乃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如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
刘辩心中一凛,凝神静听。
“其危一,在于中枢失纲,权臣跋扈!”陈宫一针见血,
“大将军何进,以外戚之身,挟天子以令诸侯,看似尊奉陛下,实则独揽大权,任人唯亲。
其人性情优柔,却又刚愎自用,无伊尹霍光之才,却怀梁冀窦武之欲。此乃朝廷心腹之患,动乱之源!”
刘辩深深点头,这话说到了他心坎里。何进确实是眼前最大的威胁之一。
“其危二,在于宦官乱政,遗毒未清!”陈宫继续道,
“十常侍虽除蹇硕,然张让、赵忠、郭胜之流犹在,盘踞宫闱,如同毒瘤。彼等与何进势同水火,争斗不休。
然宦官之祸,其根不在宦官本身,而在陛下……”他顿了顿,看了一眼皇帝,见其并无不悦,才继续道,
“……在先帝赋予宦官过重权柄,使之得以干涉朝政,甚至掌握军权!此乃制度之弊!如今纵尽诛张让赵忠,若不革除此弊,将来仍有李让、王忠涌现!”
刘辩心中震撼,陈宫果然见识深远,看到了制度性的问题,而非仅仅归咎于个人。
“其危三,在于士族离心,豪强并起!”陈宫语气愈发沉重,
“袁绍、袁术之辈,名为汉臣,实则各怀异志。
彼等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早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彼等与何进合作,无非借其手清除宦官,扩充自身势力。
一旦时机成熟,岂甘久居人下?届时,恐非权臣当道,而是群雄割据之局!”
袁绍的野心,也被陈宫毫不留情地点了出来。
“其危四,在于边将拥兵,朝廷失威!”陈宫的声音带着一丝悲凉,
“董卓、丁原之流,久居边陲,手握重兵,早已渐成割据之势。
朝廷威信扫地,竟需仰仗外兵入京‘清君侧’,此实乃饮鸩止渴!董卓虎狼之性,天下皆知。
召其入京,无异于引狼入室!臣恐其一旦踏入洛阳,则朝廷纲常彻底崩坏,天子威仪扫地殆尽!此乃最大之危,迫在眉睫!”
他将董卓的威胁,提到了最高级别。
刘辩听得后背发凉,冷汗涔涔。
陈宫的分析,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将他心中的模糊担忧和来自历史的恐惧,清晰地勾勒出来,形成了一幅令人绝望的汉室倾危图!
“先生……先生所言,字字诛心,句句见血!”刘辩的声音有些干涩,
“如此危局,莫非……莫非真的无可挽回?汉室四百年江山,当真要亡于朕手?”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不甘。
陈宫看着少年天子那苍白而倔强的脸,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站起身,深深一揖:“陛下!大厦虽将倾,然未倒之时,仍有可为!危局虽至,却也是破局之机!”
“哦?请先生教我!”刘辩眼中猛地燃起希望之火。
“陛下可知,如今最大之危在于董卓,而最近之机,却在于宦官?”陈宫目光闪烁,开始展现他作为谋士的锋芒。
“先生的意思是?”
“何进与宦官,已势成水火,不死不休!”陈宫压低声音,语速加快,
“据臣观察及陛下所示,宦官屡行刺杀之举,虽未成功,然杀心已炽。
何进经此惊吓,又有袁绍怂恿,必不会善罢甘休,定然很快对宦官发动雷霆清洗!”
刘辩点头,这正是他预料并且暗中推动的。
“此乃危机,亦是天赐良机!”陈宫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陛下可静观其变,待其双方争斗一起,必两败俱伤!何进若死,则外戚之势可暂削;宦官若尽诛,则宫闱之患可暂除!”
“然后呢?”刘辩急切地问,“即便何进与宦官同归于尽,还有袁绍,还有即将到来的董卓!”
“所以,必须快!”陈宫斩钉截铁,
“必须在董卓大军彻底抵达洛阳之前,趁着何进与宦官争斗造成的权力真空,迅速出手,掌控局面!”
“如何掌控?”刘辩感觉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其一,必须掌握一支绝对忠于陛下的武力!”陈宫目光灼灼地看着刘辩,
“陛下之前提及的吕布及其并州铁骑,便是关键!此人性情反复,然勇冠三军,若能用之当,可成陛下手中利刃!陛下必须尽快将其牢牢握于手中,而非为何进或丁原所用!”
“其二,必须争取士林清议的支持!”陈宫继续道,
“如蔡邕、卢植等清流大臣,虽无实权,然声望极高,可影响天下舆论。陛下若能示之以诚,展现振作之心,未必不能得其助力,至少可使其中立,减少亲政阻力。”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陈宫语气无比凝重,
“必须在何进与宦官之争分出结果的瞬间,以雷霆万钧之势,站出来!以天子之名,收拾残局,安抚各方,迅速接管京畿防务,发布安民告示!
绝不能让袁绍抢先一步,以‘诛宦功臣’之名掌控大局,更不能让混乱持续,给董卓可乘之机!”
他几乎是在为刘勾画一幅行动路线图!静观其变 -> 掌握吕布 -> 争取清流 -> 关键时刻果断出手接管权力!
喜欢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