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玻璃瓶风波
小鱼仔罐头的成功让食品厂上下都洋溢着喜悦,但王超心里却压着一块石头——成本。县玻璃厂送来的账单显示,每个250毫升的宽口玻璃瓶要价八分,这个价格让王超皱紧了眉头。
这天上午,王超带着财务报表来到县玻璃厂。接待他的是供销科的李科长,一个头发梳得油亮的中年人。
李科长,咱们都是兄弟单位,这个瓶子的价格能不能再优惠些?王超开门见山,我们厂现在每天要用两千个瓶子,长期合作的话...
李科长慢悠悠地喝了口茶,皮笑肉不笑地说:王厂长,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你们要的这种宽口瓶,生产工艺复杂,废品率又高。
可是...王超正要再说,李科长突然打断他:
对了,正好有件事要通知你。之前那批装腐乳的罐子,下批要涨价了。
王超一愣:那批罐子不是你们规格出错才...
此一时彼一时嘛。李科长摆摆手,现在原料涨价,我们也是没办法。再说,那批罐子你们用了五万个,也该用得差不多了吧?
王超心里一沉。那批罐子确实快用完了,原本指望着能继续以成本价采购,没想到对方直接要涨价。
李科长,这个价格我们实在承受不起。王超试图讲道理,小鱼仔罐头本来利润就薄,包装成本再涨的话...
那就没办法了。李科长摊手,我们也要吃饭的嘛。
谈话不欢而散。王超骑着自行车回厂,心情沉重。如果玻璃瓶价格下不来,小鱼仔罐头的利润空间将被严重挤压。
回到办公室,他立即叫来会计核对成本。结果显示,如果按新价格采购玻璃瓶,小鱼仔罐头的毛利将直接从40%降到30%。
厂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会计担忧地说,要不要考虑换包装?
王超摇头:玻璃瓶是最好的选择。换其他包装会影响产品质量。
他思考片刻,对会计说:我亲自去一趟工业局。
王超骑着自行车来到工业局,在传达室登记后,径直来到马科长办公室。
马科长,打扰您工作了。王超恭敬地说。
马科长正在看文件,抬头见是王超,笑着招呼:超儿来了,坐。听说你们厂的小鱼仔罐头卖得不错?
正要向您汇报这个事。王超把玻璃厂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马科长听完,眉头紧锁:这个老李,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这样,我明天约他谈谈。
第二天下午,马科长带着王超再次来到玻璃厂。这次李科长的态度明显客气了许多。
马科长大驾光临,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李科长忙前忙后地倒茶。
老李,咱们开门见山。马科长直接切入正题,食品厂这个玻璃瓶的价格,你看能不能再商量商量?
李科长面露难色:马科长,不是我不给面子,实在是厂里也有难处...
什么难处?马科长追问,去年你们厂亏损,还是工业局帮你们争取的补贴。现在食品厂开发新产品,你们就这么支持?
李科长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
这样吧,马科长一锤定音,腐乳罐子还按原价,新瓶子的价格降一分。总不能让兄弟单位亏本做生意。
李科长犹豫了一下,看看马科长的脸色,终于点头:行,就按马科长说的办。
从玻璃厂出来,王超长舒一口气:马科长,今天多亏您了。
马科长摆摆手:这些老油条,不敲打敲打不行。不过超儿,你也要有个心理准备,这种靠人情压价不是长久之计。
我明白。王超点头,我正在想办法从其他方面降低成本。
回到厂里,王超立即召开生产会议。
玻璃瓶价格谈下来了,但成本压力还是很大。他对各车间主任说,我们要从生产环节想办法节约。
何师傅提出:油炸环节可以优化,现在的耗油量还有下降空间。
张保国说:封口机的效率可以提高,我带着技术组再改进一下。
好,这些就交给你们。王超说,另外,原料采购也要再谈。现在小鱼仔的需求量大了,价格应该还能再压一压。
会后,王超亲自去了南水河边。渔民们见到他都很热情。
王厂长,又要加量吗?
正好相反。王超说,现在要货量大,价格得重新谈。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每斤八厘的价格成交。虽然只降了两厘,但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也能省下不少。
成本问题暂时缓解,但王超心里清楚,这都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就在他为成本问题发愁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三天后的早晨,张保国急匆匆地敲开办公室门:厂长,出问题了!有顾客反映罐头漏气!
王超心里一紧:立即停产检查!所有已生产的产品都要开箱抽检。
检查结果让人心惊:封口机的某个零部件磨损,导致部分罐头密封不严。
是我的责任。张保国愧疚地说,没有及时检查设备。
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王超说,立即更换零部件,加强质检流程。
这件事给王超敲响了警钟。他重新制定了更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每道工序都要有专人负责,每批产品都要留样检测。
这些措施增加了成本,但王超认为值得。我们要做的是长久生意,不能因为一时利益毁了招牌。
五天后,刘主任来厂里视察,对王超的做法表示赞赏。
有远见。刘主任说,现在很多厂子只顾产量不顾质量,最后都走不远。
谢谢主任肯定。王超说,我们正在开发新产品,希望能进一步打开市场。
需要街道支持的地方尽管说。刘主任承诺,你们厂现在是街道的纳税大户,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送走刘主任,王超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新产品的开发进展顺利,何师傅调配的虾米罐头已经通过内部试吃,反响不错。
就是这个成本...何师傅有些担心,虾米的价格比小鱼仔贵多了。
先小批量试产,看看市场接受度。王超说,如果反响好,价格不是问题。
第一批虾米罐头试产了一百瓶,放在厂里小卖部试销。令王超意外的是,虽然价格比小鱼仔罐头贵一倍,但还是很快销售一空。
厂长,看来咱们可以大胆一点。张保国兴奋地说。
王超却依然保持谨慎: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这天晚上回到家,王超带了几瓶新出的虾米罐头。王玥吃得津津有味,连挑食的王刚都多吃了半碗饭。
大哥,这个比小鱼仔还好吃!王玥满足地说。
李秀兰却有些担心:超儿,这么贵的东西,真有人买吗?
妈,您放心。王超笑着说,现在日子好了,大家舍得花钱了。
王建国默默吃着饭,突然开口:做事要稳当,别冒进。
我知道,爸。王超认真点头。
夜深人静时,王超独自核算着这个月的收支。虽然玻璃瓶价格问题暂时解决,但他知道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需要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生产成本。窗外,食品厂的烟囱冒着袅袅白烟,新的一天开始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