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小鱼仔罐头计划
正式接任厂长的第二天,王超早早来到办公室。桌上已经堆满了需要处理的文件,但他心里装着另一件事——一个盘桓数日的计划。
他取出一沓信纸,开始奋笔疾书。标题赫然写着:《关于开发南水河特色水产罐头产品的可行性报告》。
南水河盛产小鱼小虾,目前仅少量供应本地市场,大部分资源未能有效利用。若能开发成罐头产品,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开辟新的市场...
他详细分析了原料来源、生产成本、市场前景,特别强调了这是变废为宝的资源利用。
写到关键的生产工艺时,他停笔思考。这个年代没有真空包装,必须采用传统罐装技术。他回忆起在系统里看过的食品加工手册,决定采用高温杀菌、密封包装的方法。
可采用玻璃瓶包装,高温杀菌后密封,保质期可达六个月以上...
写完报告,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超前的技术描述,这才装入文件袋。
正要出门,张保国迎面走来:厂长,新搅拌器试制成功了,运转很平稳。
好,我回头去看。王超点头,现在要去街道办汇报工作。
街道办的办公楼比工业局简陋许多,但来往办事的人络绎不绝。王超在走廊里等了约莫二十分钟,才被请进刘副主任的办公室。
刘副主任正在看文件,见他进来,抬头笑了笑:王厂长,新官上任感觉如何?
正在熟悉工作。王超将报告放在桌上,刘主任,我有个新想法,请您过目。
刘副主任接过报告,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看着看着就坐直了身子,神情变得专注。
小鱼仔罐头?他抬头看了王超一眼,这个想法很大胆。说说你的具体打算。
王超早有准备:原料可以从沿河渔民那里收购,价格便宜。设备方面,只需要添置几个蒸煮锅和封口机,投入不大。关键是能解决部分就业,还能增加街道的税收。
保质期怎么解决?
采用玻璃瓶包装,高温杀菌后密封,可以保存半年。
刘副主任沉思片刻:技术上有没有把握?
我已经咨询过老师傅,传统方法完全可以做到。
成本核算过了吗?
初步测算,每瓶成本约两角五分,其中玻璃瓶就要五分钱,食用油更是贵重。建议零售价三角五分。
刘副主任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现在上面鼓励发展街道经济,你这个想法符合方向。不过...他皱了皱眉,用油量这么大,食用油可是计划物资,你们厂的配额够用吗?
王超早有准备:我们可以采取先油炸后烘烤的方式,减少用油量。另外,我想请示街道办,能否特批一些食用油指标?
刘副主任沉吟道:这个要研究研究。现在食用油供应紧张,每人每月才几两油票,你们一个厂子要用这么多油...
刘主任,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不仅能盘活南水河的水产资源,还能为街道创造可观的利润。王超诚恳地说,而且我们可以采取分批投产的方式,先用少量油试产。
刘副主任终于露出笑容:好,你先做个小批量试产,看看效果。食用油的问题,我尽量帮你们协调。需要街道协调的,直接来找我。
谢谢刘主任支持。
从街道办出来,王超直接去了南水河边。时近中午,几个渔民正在收网,网上挂满了手指长的小鱼小虾。
老乡,这鱼卖吗?王超蹲在岸边问。
一个老渔民抬头看了看他:都是小鱼仔,卖不上价。你要的话,一分五厘一斤。
这个价格比王超预期的要合理。他心中暗喜,面上却不露声色:如果我长期要,每天五十斤,能保证吗?
几个渔民互相看了看,老渔民疑惑地问:你要这么多小鱼仔做什么?
厂里要做试验。王超没有细说,如果能保证供应,我们可以签个长期协议。
能!当然能!渔民们顿时兴奋起来。这些小鱼仔平时卖不掉,只能晒干了当饲料,现在有人长期收购,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王超记下渔民的联系方式,约定明天开始送货。
回到厂里,他立即召集技术骨干开会。
我们要开发新产品。王超开门见山,用南水河的小鱼仔做罐头。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厂长,这能行吗?一个老技术员质疑,小鱼仔刺多,口感也不好。再说,要用那么多油,成本太高了!
我们可以先少量油炸再烘烤,既能软化鱼刺,又能节省用油。王超早就想好了对策,关键是调味要下功夫。
何师傅抽着烟,缓缓开口:技术上倒是不难,就是这油的问题不好解决。现在食用油这么紧张...
街道办答应帮忙协调。王超说,我们先试产一百瓶,在本地试销。
他转向张保国:设备方面,需要改造两个蒸煮锅,再添置一台手动封口机。三天内能完成吗?
没问题!张保国拍胸脯保证。
散会后,王超特意留下何师傅:何师傅,调味这一块,还得您多费心。要尽量省油,又要保证味道。
我试试看。何师傅点头,小时候吃过一种先炸后烤的小鱼,用油不多,味道不错,我试着还原一下。
接下来的三天,食品厂一片忙碌。张保国带着技术小组改造设备,何师傅在实验室里调试配方,王超则忙着协调原料采购。
第二天一早,渔民们准时送来了五十斤小鱼仔。工人们看着这些不起眼的小鱼,都露出怀疑的表情。
这么小的鱼,真能做罐头?还要用那么多油...
何师傅不理会议论,亲自指挥清洗、腌制。他采用先快速过油再烘烤的方法,大大减少了用油量。下午,第一批试制品出炉了。
金黄色的酥烤小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王超尝了一口,鱼刺已经酥软,调味恰到好处。
味道不错。他肯定地说,就是包装还要改进。
现有的玻璃瓶太大,装小鱼显得空荡荡的。王超让采购科的人立即去联系县玻璃厂,订购一批150毫升的小型玻璃瓶。他特别嘱咐要询价,这次可没有便宜可捡了。
与此同时,关于刘副主任即将升任街道办主任的消息在街坊间传开了。买菜的大妈、修鞋的师傅都在议论,说刘副主任办事公道,深得民心。
王超听到这些传言,更加确定小鱼仔罐头项目必须尽快做出成绩。这不仅是厂里的新项目,更关系到刘副主任的政绩。
正式试产这天,刘副主任特意来到车间视察。看着一条条小鱼在经过少量油炸和烘烤后,变成金黄色的酥鱼,再被熟练地装瓶、密封,他满意地点点头。
王厂长,动作很快嘛。用油量控制得怎么样?
何师傅想出了先炸后烤的方法,用油量比预计减少了六成。王超汇报道,现在每瓶罐头的用油成本控制在三分钱以内。
很好,这样上面问起来也好交代。刘副主任显然很满意。
第一批一百瓶小鱼仔罐头生产完毕,王超决定先在本厂职工内部试销,价格按成本价两角五分一瓶。
消息一出,工人们虽然感兴趣,但听到价格后都有些犹豫。这个价格对于普通工人来说不算便宜,相当于一斤多粮食的价钱。
然而,尝过的工人都说味道好。不少人家买了罐头当晚就开瓶品尝,第二天反馈就来了。
我家孩子特别爱吃,连鱼刺都嚼了!就是价钱贵了点。
下饭真好,比咸菜强多了!
厂长,什么时候再生产?我想给老家的爹娘捎两瓶。
听到这些反馈,王超心里有了底。他立即向刘副主任汇报了试销情况,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成本。
刘副主任很满意:很好,看来这个产品有市场。你先准备扩大生产,销售渠道我来想办法。食用油的问题,我已经帮你们争取到了每月一百斤的额外指标。
这是个重大突破!王超喜出望外。每月一百斤食用油,可以生产近三千瓶罐头了。
三天后,刘副主任通知王超,通过街道办的关系,联系上了几个供销社的销售点,同意试销五百瓶小鱼仔罐头。这意味着产品可以走出南水县了。
王超立即组织全力生产。原料供应、生产流程、质量把控,每个环节他都亲自过目。特别是用油量,他要求严格把控,绝不能浪费。
第一批发往各供销点的小鱼仔罐头,虽然价格不菲,但凭借独特的风味和便于储存的特点,在两周内也销售一空。各销售点纷纷追加订单。
小鱼仔罐头一炮而红。
这个消息在街道辖区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谁都没想到,不起眼的小鱼仔居然成了抢手货。
就在产品销售势头正旺的时候,刘副主任正式升任街道办主任的任命下来了。在就职会议上,他特别提到了食品厂的小鱼仔罐头项目,称赞这是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典范,特别表扬了食品厂在节约用油方面的创新。
王超在台下听着,心里明白,这个项目的成功,为刘主任的升迁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会后,刘主任特意留下王超:王厂长,罐头项目很成功。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我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王超说,另外,包装还需要改进,现在的玻璃瓶成本还是偏高。
这些你放手去做。刘主任拍拍他的肩膀,需要街道支持的直接说。你现在是咱们街道的明星厂长了。
回厂的路上,王超遇到了老陈。
超儿,你们厂的小鱼仔罐头卖疯了?老陈笑眯眯地问。
还行。王超谦虚地说,就是成本太高,玻璃瓶和食用油都是大开销。
我那有点门路,能搞到些价格合适的调味料,要不要?
王超心中一动:什么调味料?
八角、桂皮这些,品质保证比供销社的好,价格还能便宜一成。
先拿点样品来看看。王超谨慎地说。他知道厂里采购调味料必须走正规渠道,但可以先看看样品,如果确实好,再通过正规程序采购。
与老陈分开后,王超直接去了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班生产,生产线上一片忙碌。
厂长,各供销点又来了订单,要两千瓶!张保国兴奋地汇报。
抓紧生产,但要保证质量,特别是用油量一定要严格控制。王超叮嘱道。
看着车间里热火朝天的景象,王超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这个小鱼仔罐头项目,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通过精打细算和工艺创新,终于闯出了一条路。
晚上回到家,王超带了两瓶新口味的小鱼仔罐头。王玥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瓶,吃得津津有味。
大哥,这个真好吃!就是太贵了,学校里同学都说想买但买不起。
王建国尝了一口,点点头:味道不错,比肉便宜,还挺下饭。不过这价钱,普通人家确实要掂量掂量。
李秀兰高兴地说:邻居们都在夸你们厂的罐头呢,就是嫌价钱高了点。
王超笑着给每人碗里夹了些小鱼仔。看着家人满足的表情,他觉得这些天的辛苦都值得了,但也意识到成本问题确实是个大挑战。
夜深时分,王超独自核算着这利润。小鱼仔罐头的毛利率只有25%,远远低于预期的40%。主要是玻璃瓶和食用油的成本太高。照这个趋势,必须扩大产量才能实现规模效益。
他想起系统空间里,那些现代食品加工资料,琢磨着能不能找到更省油的工艺。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在现有的条件下,能把传统产品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第二天,他召集各车间主任开会,总结小鱼仔罐头的经验,部署下一阶段的生产计划。
我们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王超说,特别是玻璃瓶和食用油的使用,要精打细算。
原料供应能跟上吗?有人问。
我考察过了,南水河资源丰富,只要组织得当,供应不是问题。关键是成本控制。
第一百一十八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