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房里的蒸汽漫过门框,把“福”字贴成了朦胧的红。哑女正往蒸笼里码饺子,白胖的饺子在竹篾上排得整整齐齐,褶子捏得像朵朵含苞的花——这是她跟着王婶学了半个月的手艺,比去年捏得歪歪扭扭的“元宝”像样多了。
“水开了!”小虎端着碗调好的醋汁进来,鼻尖沾着面粉,“张叔刚送了瓶新酿的醋,说配饺子吃解腻。”他把醋汁往灶台上一放,凑过来看蒸笼,“比去年包得多,够咱吃到后半夜了。”
哑女笑着点头,往灶膛里添了块松木。火苗“噼啪”舔着锅底,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高忽低地晃。她想起去年除夕,两人包的饺子不是露馅就是捏不上边,最后索性改成了面片汤,小虎却吃得津津有味,说“这样更暖和”。
窗外的鞭炮声已经零星响起,像撒在雪地里的火星子。小虎从柜子里翻出那挂大鞭炮,红绸子在灯光下闪着光:“等零点一到就放,比去年那挂响三倍!”他说着,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件新做的棉坎肩,靛蓝色的布面上绣着圈简单的云纹,“给你做的,刚缝好,试试合不合身。”
哑女接过来,指尖抚过细密的针脚。这是他跟着李婶学的针线活,针脚虽不算匀整,却比去年给她补的袜子认真多了。她套在棉袄外面,大小正好,后背还特意缝了块厚布,说是“挡风雪”。
“好看。”小虎看着她,眼睛亮得像灶膛里的火,“比去年那件灰布褂子精神。”
饺子出锅时,蒸汽裹着肉香漫了满院。哑女盛了两碗,撒上点切碎的蒜苗,绿生生的衬得饺子愈发白胖。小虎端起碗,夹起一个就往嘴里送,烫得直吸气,却含糊着说“鲜!比去年的虾仁馅还鲜”。
去年的饺子馅里只有白菜,今年他特意去镇上割了斤五花肉,还加了把泡好的干虾仁,说“得让你尝尝城里饺子的味”。哑女看着他吃得狼吞虎咽的样子,忽然想起今早他剁馅时,不小心切到了手,血珠滴在肉馅里,他却慌忙用布擦了擦,说“没事,添点‘红’更吉利”。
院门外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是二丫带着伙伴们在放小烟花,点点金光在雪地里炸开,像撒了把星星。小虎放下碗,从里屋拿出两个灯笼:“咱也挂起来。”灯笼是他用竹篾扎的,糊着去年剩下的红纸,被他仔细补了好几处,倒也鲜亮。
哑女帮着扶梯子,看他站在檐下挂灯笼,棉鞋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的轻响。灯笼点亮时,红光透过薄纸映在雪地上,像铺了层胭脂。“比去年的亮。”她仰着头说,哈出的白气在灯光里散开。
“那是,今年的蜡烛是新做的,烧得旺。”小虎从梯子上下来,手里还攥着个小布包,“给你的压岁钱。”里面是几枚崭新的铜钱,用红绳串着,沉甸甸的,比去年他用麻线串的旧铜钱体面多了。
守岁的烛火在堂屋点燃时,鞭炮声渐渐密了。两人坐在炕桌旁,就着烛火剥花生,壳子堆在碟子里,像座小小的山。“去年守岁,你熬到半夜就睡着了,头还磕在桌角上。”小虎笑着说,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额角,那里还留着个浅浅的印。
哑女的脸有点热,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偶,是用碎布缝的小兔子,耳朵上还缝着颗红豆。“给你的。”她塞到他手里,这是她攒了三个月的碎布头做的,比去年给他绣的歪歪扭扭的平安符好看多了。
小虎捏着布偶,眼睛忽然有点湿。他想起去年此时,她也是这样,把自己做的东西塞给他,说“能保平安”。那时的布偶针脚歪歪扭扭,却被他一直揣在怀里,磨得布面都发亮了。
“新的一年,”小虎忽然握住她的手,烛火在他眼里跳动,“我想给你盖间新瓦房,比现在的宽敞,窗台上能摆满你喜欢的花。”
哑女看着他,忽然从炕桌下拿出个陶罐,里面是她偷偷酿的桃花酒:“我想……等开春了,咱在院里种棵桃树,等结果了,就用桃汁酿酒。”
远处的钟楼敲响了零点的钟声,“咚——咚——”的声响混着漫天的鞭炮声,把旧岁的尾巴远远抛在身后。小虎抓起鞭炮往外跑,哑女跟在后面,看着他点燃引线,火光“嘶嘶”窜过,接着“噼里啪啦”炸开,红纸屑落了满院,像下了场红雪。
回到屋里时,烛火依旧明亮。两人捧着温热的桃花酒,碰了碰碗,酒液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甜。哑女看着烛火里他的影子,忽然觉得这守岁的夜,比去年的暖,比去年的沉,像这坛桃花酒,藏着满当当的盼头,要在新的一年里,慢慢酿成更醇厚的日子。
烛芯爆了个火星,照亮了墙上贴的新年画——胖娃娃抱着金黄的稻穗,笑得眉眼弯弯。哑女知道,新的一年,饺子会更鲜,灯笼会更亮,而身边这个人,会牵着她的手,把日子过成画里的样子,热热闹闹,甜甜蜜蜜。
喜欢乡野奇途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乡野奇途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