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
战争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不是说因为许粟的201师和鬼子的阻击部队胶灼在一起,没有办法北上。横山勇进攻石牌的部队就可以不受影响,可以无忧无虑地去攻打石牌要塞了。
在战场上,部队不是一个可以自由行动象棋子,而更像一个流星锤的锤头。
他们始终要受制于漫长的后勤线的困扰。
横山勇的第11军后勤线有且只有一条,它需要从武汉出发沿着长江水道逆流而上,穿过广袤的平原,跨过数条湍急的河流,然后一头扎进长江三峡中的险峻山地中,最后才能到达日军第11军的前线。
很多人都低估了四川周围山地的险峻。
在火车没有开通之前,进入四川的道路可以走到让人绝望。
不要说,有人抵抗了。
就是没有人守卫,鬼子在漫长的爬山活动中,军中都有人不时自杀。
让你一天到晚光吃番薯,神经高度紧张地爬上十天山,你也想自杀。
历史上,有着充足后勤供应,第11军进攻石牌都如此艰难,更不要说现在还有许粟在后方猛攻了。
和许粟战斗的鬼子已经统一编组入独立混成第17旅团,建立了两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大队。
这6000多鬼子,光是吃的番薯,都要占据大量运输力量,更不要说和201师战斗中急速消耗的弹药了。
许粟的部队配备了众多的平射炮和火箭筒,经过许粟的教导,201师的官兵特别喜欢用这些武器拔除鬼子的机枪火力点。
在如东镇到永镇村的几十场穿插与反穿插,攻坚和防守战斗中,许粟的炮兵一直吊在鬼子的机枪射程之外,精准点射着这些往日里需要数十条人命才能拿下来的火力点。
而鬼子对这种直射火力却根本没有办法应对,但是没有机枪火力,步兵是守不住阵地的。
为此鬼子也尝试了很多方法。
不过,他们的武器配备本来就有问题。
要是用掷弹筒,许粟的迫击炮在等着他们呢,几轮迫击炮弹下来,鬼子那些金贵的掷弹筒兵就算完了。
要是直接使用步兵炮进行反击,许粟还有一个山炮团在等着他们呢。
许粟部队配备的m1A1型75毫米榴弹炮只有576公斤重,而且许粟之所以把一个炮营扩建为一个炮团,就是大大加强了他们的运输能力。
他们一旦知道自己被鬼子炮兵发现,五分钟内就能跑路了。
而鬼子发现许粟的炮兵,却需要十来分钟才能离开自己阵地。
就是凭借着优良的机动性和较长的射程,许粟的炮兵虽然只是新兵,却和鬼子调上来的老炮兵打的有来有回。
既然没有可以克制的武器,在应对平射炮的方法摸索出来之前,鬼子面对这些平射火力只有一个办法,集中火力掩护步兵发起冲锋,赶跑许粟的炮兵。
这样一来,鬼子消耗的弹药便与日俱增。
鬼子阻击部队占用的后勤运输能力多了,分给横山勇的就少了。
横山勇的部队因为后勤断绝,根本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差点突破石牌防线。
他的部队被十八军堵在了石牌要塞前,元气恢复过来的第10 集团军协同江防军其他部队,大力向着横山勇背后穿插。
而他因为把主要侦察力量放在了许粟的进攻方向,根本没有发现这一点。
事实上,如果横山勇再不撤退,他就要回不来了。
当高品彪求救电报发过来的时候,横山勇已经陷入国军六个军的包围中了。
不同于历史上,国军追击的缓慢。
这次,光头看着201师的战绩嫉妒的眼睛都红了。他的手令已经下到中央军的各个团长手里。
要是他们再保存实力,畏缩不前,光头可真的要杀人了。
国军部队在得了老头子的令后不敢怠慢,各军奋力攻击前进,把鬼子的第3、13、39师团压迫在了长江江岸。
此时,横山勇还等待着高品彪的救援呢。
高品彪已经来不了了,许粟已经下了血本,在永镇村和他的主力打成了一片。
战斗的中心,就在永镇村村中。
201师的炮兵已经把鬼子在村庄外围的工事和地雷排除干净,他们的炮火已经开始向村庄中延伸。
三团的步兵们小心翼翼地追着炮火,靠近了村庄边缘的房间。
“哒哒哒。”
突然,一个隐藏在废墟中的机枪火力吐出火舌,几名走在前面的国军士兵一声不吭的倒下了。
“火力压制。”
跟随部队前行的连长陈帝江大喊着。
三挺随军前行的捷克式轻机枪立刻架了起来。
交叉的机枪火力立刻把暴露的鬼子机枪所在的位置打的尘土飞扬,步兵趁机向着四周散开。
陈帝江根本不敢起身,他指挥着通讯兵趴在地上用旗语向后方呼叫着炮火支援。
三团的战防炮连长待在交火线一千米后,他举着望远镜盯着前线,一旁的参谋正在地图上紧急标定着方位。
战防炮连长在确定方位没有错误后,开始将目标逐个下放到隐蔽在各处的战防炮小组。
“一个小组打一个目标,只打三发炮弹,打完就转移。”
陈帝江看着前方隐藏在村落废墟中的鬼子火力点,那里被炮弹炸起一大片烟尘,鬼子机枪火力点一下子哑火了。
“重机枪,压制射击。火箭筒把那几栋房子炸了。”
密集的机枪火力把小小的村庄仅有的几条街道覆盖了,鬼子的地面运兵通道顿时被堵得严严实实的。
火箭筒兵立刻前出,把几栋幸存下来的完整房屋轰塌了,防止步兵被鬼子伏击。
随着重火力逐渐向村庄内部延伸,陈帝江指挥着步兵开始爆破两侧的屋墙,向着村内推进。
鬼子们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早已将部队分散开来,藏匿在村庄的各个角落。这些狡猾的敌人还巧妙地利用了之前修筑好的屯兵点作为掩护,让自己的行踪变得难以捉摸。
陈帝江率领着他的连队,如履薄冰般地在这片被炸毁的废墟中缓慢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敌人的攻击。
在这片荒芜的村落里,原本宁静的街道如今已变得面目全非,房屋倒塌、瓦砾遍地。国军士兵们时刻保持警惕,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阵激烈的枪声就会突然响起。
几个面目狰狞的鬼子如同饿狼一般,伴随着短促而激烈的机枪火力,如旋风般冲入了陈帝江费尽心思组织起来的步兵战线中。
这些鬼子动作迅猛,他们在冲锋枪手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之前,突然从掩体后面跳了出来。他们手中紧握着寒光闪闪的刺刀,每一步都充满了杀意。
眨眼间,鬼子们便冲到了阵型中靠外的国军士兵的面前,他们的刺刀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直直地刺向被自己围住的国军士兵。
只听得一阵惨呼声响起,被刺中的士兵们纷纷倒地,鲜血四溅。鬼子们的刺杀动作干净利落,毫不留情,仿佛他们手中的刺刀已经成为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为了减少伤亡,陈帝江带着先头连走的极其缓慢,只要看见疑似可以藏人的地方就是一通手榴弹招呼。
要不是后方的运输兵冒着鬼子冷枪源源不断地前送弹药,先头连打上三百米就要弹药耗尽了。
“前面有鬼子地堡。”
手臂缠着绷带的士兵低着腰跑过来向陈帝江汇报
“鬼子地堡贴着地面,几个子母碉堡互相掩护,直射火力根本打不到。”
陈帝江一惊,赶紧到一线查看。
村庄中央,几座由原先的地主大院改造而来的,可以互相掩护的碉堡前,国军士兵的尸体躺了一地。
碉堡周围,火箭筒和战防炮打下的炸点还在,但是因为角度问题,根本伤不到鬼子地堡。
“让60炮上来,照着地堡方向打,先把烟尘扬起来。”
陈帝江又把配属给自己的重机枪班叫了过来:“对着地堡口打,把鬼子的火力压制住。”
“爆破队准备,用炸药包把狗日的地堡给老子炸了。”
地堡的火力射界都是固定好了的,他们的机枪火力都是贴着地面打。
虽然被烟尘和重机枪子弹连续干扰,鬼子已经看不见外面的情况了,但这也让他们知道,国军开始进攻了。
鬼子的重机枪先是把跳出战线地爆破队士兵脚腕打断,士兵受伤倒地后,紧随而来的子弹就将他们撕成了碎片。
连续倒下了一个排后,才把足够的炸药送了上去。
伴随着几声巨响,永镇村中最坚固的防线被打穿了。
但是,进攻战斗最困难的不是突破敌人一线的防御工事,而是要顶住防御部队的预备队反扑。
鬼子的几千兵力不是像摊大饼一样,全部均匀地放在一线,而是分成了三个梯队,做好了纵深配置。
三团刚刚突进了八百米,把永镇村村庄拿了下来,鬼子第二梯队的反扑就来了。
小小一座村庄,反复易手了三次,终于掌握在了201师的手中。
短短一千米,已经被双方士兵的尸体铺满了。
村外的田地中,灌溉的水流先是被战火烤干了,又被双方士兵的血水浇灌了一遍。血水又被战火烤干,最后,田地被士兵的血肉铺满了,激烈交换的炮弹又把田地完整犁了一遍。
这里的土地来年一定很肥沃。
随着永镇村的战事主动权渐渐掌握在201师的手里,高品彪终于撑不住了。
他在等不来援兵的情况下,只能指挥着仅剩3000多人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开始敌前撤退。
此时,201师的补充团和两个民夫团已经全部补充进一线战斗部队了,一部分师部人员也已经下发了。
全师只剩下一万多人了,伤亡惨重,实在无力追击了。
但是,已经打到鬼子独立混成第17旅团两翼的国军三个军也不是死人,他们不能像许粟一样打激烈的攻坚战,追击鬼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尤其是 74 军,这支部队可谓是国军之中的翘楚,其战斗力之强,远非一般部队所能比拟。在面对鬼子撤退的队伍时,74 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术素养。
他们毫不犹豫地对鬼子展开了超越追击,如同饿虎扑食一般,紧紧咬住鬼子的尾巴。
在追击过程中,74 军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他们迅速穿插、包抄,不给鬼子任何喘息的机会。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74 军成功地包围并歼灭了两个大队的鬼子断后部队。
最后,独立混成第17旅团只拉着八百多人逃过了长江。
这时,他们也知道了横山勇攻击部队的情况。
国军在光头的连续催促下,出了死力。
鬼子部队被迫分成了几个部分,陆续渡过长江逃窜。
当横山勇的部队准备渡江时,他们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国军部队早已在渡江点设下了严密的火力封锁线,就像一张无情的大网,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横山勇的部队刚一靠近江边,国军的枪炮声便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密集的弹雨交织成一片死亡的弹幕,无情地砸向横山勇的士兵们。一时间,喊杀声、枪炮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面上的尸体越来越多,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则沉入了江底。江水被染成了猩红的颜色,仿佛是一条流淌着鲜血的河流。
鬼子攻击部队一下子就损失了上千人。
国军各部队一直追击到了长江南岸,收复了全部江防阵地。
一直打到6月12日,在赶来的鬼子援军的威胁下,双方才恢复了对峙状态。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