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的数据漂流瓶,在虚空中已不知漂流了多久。它穿越了新生恒星的星冕,掠过了垂死红巨星的膨胀包层,在暗物质流的潮汐中微微偏转,又于脉冲星规律的死亡钟声里保持缄默。它像一颗拥有绝对意志的、微观的彗星,其核心封存着足以重塑一个文明认知的、冰冷而残酷的宇宙真相。
它并非完全随机。引路人在设定其漂流算法时,嵌入了一个极其隐晦的偏好参数——对“大规模信息结构异常”和“非标准因果涟漪”的微弱趋向性。他潜意识里希望这份记录能被某个同样在观察宇宙深处奥秘、具备相应理解能力、却又尚未被主流势力完全同化的存在所发现。
此刻,这无形的秘钥,正悄然滑入一个被天文学家标记为“默示录星云”的边界。这片星云并非恒星诞生地,而是一个古老超新星遗迹与大片异常暗星云交织的区域,以其内部混乱的引力环境、强烈的辐射背景以及偶尔出现的、无法解释的局部信息熵骤降现象而闻名。几个边缘文明和独立研究站在此设立了观测点,试图解读这片星云的低语,但收获甚微。
漂流瓶的路径发生了一次几乎不可察觉的偏转,如同被无形的蛛丝牵引,朝着星云深处一个信号干扰极强的区域缓缓渗入。
---
“拾遗者”号科研船,莉兰所在的船只,正结束了对“默示录星云”外围一个常规点的尘埃采集任务,准备转向下一个预定坐标。莉兰坐在自己的舱室内,面前的全息屏幕上依旧显示着那些来自K-774边缘的异常尘埃数据的分析界面,无数错误代码和逻辑冲突的警告如同顽固的苔藓,覆盖在底层那些令人不安的感知碎片之上。
多次尝试解读失败后,她暂时放弃了对数据内容的强攻,转而研究起这些异常尘埃本身的物理性质。她发现,这些尘埃颗粒在特定频率的协同能量场照射下,会表现出一种极其短暂的“量子相干性增强”,仿佛它们内部残留的某种信息结构,在外部刺激下会被短暂“激活”。
这给了她一个新的思路。也许她无法直接“读取”这些数据,但可以尝试“放大”它们,观察其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次级效应。
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一个高度屏蔽的微型真空舱内,注入少量异常尘埃,然后使用一套精密的传感器阵列,监测在施加不同频率能量场时,舱内局部时空参数(如微引力常数、真空电容率)的极细微变化。
实验刚开始时,一切正常,只有预料之中的背景噪音。
然而,当她把能量场的频率调整到一个非常狭窄、且并非任何已知物理共振频段的特定区间时——
真空舱内的传感器读数,猛地跳动了一下!
不是剧烈的变化,而是某种……规则的瞬时微调?仿佛宇宙的某些基本常数,在那个被异常尘埃和特定能量场填充的微小空间内,被极其短暂地、轻微地“拧动”了零点几个普朗克单位!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那一瞬间,莉兰佩戴的、用于监测自身生命体征的生物传感器,记录到了她大脑皮层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且陌生的信号峰值!那不是她自身思维活动产生的信号,更像是一段外来的、冰冷而庞大的信息碎片,直接“投射”到了她的意识层面!
那感觉转瞬即逝,无法捕捉具体内容,只留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宏大、有序、以及绝对的冷漠的印象,伴随着一丝仿佛来自万物源头的、低沉的嗡鸣回响。
莉兰猛地切断了能量场,脸色苍白,心脏狂跳。她看着真空舱内恢复正常的读数,以及生物传感器上那个突兀出现又迅速消失的陌生信号峰值,一股寒意从心底蔓延开来。
这些尘埃……它们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载体!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像一个微型的现实调制器,或者一个……信标?它们能与某些更深层次的宇宙规则或……“存在”产生互动!甚至能将那种互动的“回响”,直接传递给近距离的观察者!
她刚才,是在无意识中,短暂地“收听”到了某个宇宙背景噪音之下的、冰冷而庞大的“频道”吗?
这个发现让她感到恐惧,但也让她更加坚定了继续研究下去的决心。她隐隐觉得,自己触碰到的,可能不仅仅是某个孤立事件的余烬,而是某种……宇宙运行机制中,不为人知的、隐藏的层面。
她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资源,更精密的实验设备,以及……更周全的安保措施。她再次尝试联系那位研究宇宙异常的老教授,这次附上了这次诡异实验的简要说明和部分脱敏后的数据,强调了其潜在的危险性与重要性。
信息发送后,她看着隔离舱中那些看似无害的尘埃,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手中掌握的,可能不是通往荣誉的钥匙,而是一扇通向未知深渊的、吱呀作响的门扉。而她,已经半只脚踏了进去。
---
与此同时,在“掘金人号”曾经惊鸿一瞥的凯尔伯斯残骸带深处,那具巨兽尸骸内部的水晶棺椁中,苍白色的光点依旧按照它固有的、缓慢的节奏搏动着。
导航员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发送出的数据包,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早已被这片区域复杂而混乱的能量环境所吞噬、稀释。数据包内部蕴含的、关于“苏醒脉冲”、“空间扭曲”以及“深红研究所”追捕的信息碎片,并未能直接唤醒或激怒那个沉睡的存在。
然而,这些外来的信息,尤其是其中关于“追捕”、“分析”、“觊觎”的意图片段,如同细微的尘埃,悄然沉淀在了那苍白意识对外部宇宙的、极其缓慢更新的认知模型中。
它没有做出明显的反应,没有再次发出强烈的脉冲或进行信息反制。
但在那冰冷搏动的核心深处,某种基于这些新输入信息进行的、极其漫长而复杂的推演,似乎悄然开始了。它对“观察者”的分类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带有“威胁”与“研究”标签的子项。它对自身所处环境的“风险评估”参数,进行了微不可查的上调。
它就像一台沉睡的超级计算机,接收到了新的环境变量,虽然并未立刻改变当前运行的主程序,却已经在后台开始了相关的风险评估与应对预案的模拟计算。
下一次,当类似的“扰动”再次达到某个阈值时,它的反应,或许将不再仅仅是排斥或反制,而可能包含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余烬依旧在黑暗中燃烧,低语仍在寂静中流淌。漂流瓶在寻找它的锁孔,研究者在不自知地拨动危险的琴弦,而沉睡的巨兽,则在无声中,悄然调整着它的梦境。
风暴的种子,早已播下,只待合适的土壤与时机。
第二百六十八章 终
喜欢我在大明当贪官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我在大明当贪官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