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天的灶房,比往常热闹了一倍。张姐和王姐不仅要教营地新加入的三个苏醒者,还要带赵虎营地来的五个炊事班师傅,灶台前、案板旁都站满了人,却不显混乱,反而透着一股热火朝天的学习劲儿。
张姐先把一筐新鲜的金银花放在案板上,拿起一朵给大家看:“做金银花发糕,得先把金银花的花蕊摘出来,洗干净晾干,再磨成粉和进面粉里。你们看,这金银花要选颜色浅黄、没有杂质的,蔫了的或者发黑的就不能用,药效会打折扣。”赵虎营地的李师傅立刻拿出小本子记下来,还不忘问:“张姐,要是金银花不够,能用别的草药代替吗?比如菊花?”
“菊花性凉,跟金银花的功效不一样,”张姐耐心解释,“治愈餐的草药搭配都是苏一根据大家的情况定的,主要是帮着巩固神经和记忆,不能随便换。但要是日常做饭,想加点清热的,用菊花也行,不过得少放,免得味道太冲。”旁边营地的苏醒者小何跟着点头,手里的动作没停,摘花蕊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时不时帮着旁边的人挑拣杂质。
王姐则在另一边教大家熬远志益智仁粥。她把磨好的远志粉和益智仁粉放在碗里,用温水调开:“这两种粉不能直接倒进沸水里,不然会结块,得先用温水调成糊状,再慢慢倒进粥里,边倒边搅。”她一边说,一边示范,勺子在砂锅里轻轻搅动,白色的粉糊很快融入粥里,散发出淡淡的药香。赵虎营地的王师傅跟着学,刚开始手忙脚乱,粥溅出来几滴,他连忙擦干净,不好意思地笑:“以前做惯了大锅菜,这么精细的活儿,还真得慢慢练。”
“别急,多试几次就熟了,”王姐笑着说,“我刚开始做治愈餐的时候,也把石菖蒲粉放多了,粥苦得没人愿意喝,还是苏一帮着调整了用量,才慢慢找到窍门。”她指着灶台边的一个小罐子:“这里面是不同草药粉的用量表,你们可以抄下来,每次做的时候对着看,时间长了,自然就记在心里了。”
中午休息时,几个炊事班师傅围在一起,交流着上午学到的东西。李师傅翻着自己的笔记本,感慨道:“以前只知道照着配方称重量,现在才知道,选草药、处理草药、调火候,每一步都有讲究。张姐说,做治愈餐不光要讲配方,还要看吃的人是谁,比如给还没完全恢复的人做,粥要熬得更烂,草药粉的用量要稍微减一点,不然他们消化不了。”
营地的小何也凑过来,笑着说:“我以前从来没下过厨,刚开始学揉面的时候,面团粘得满手都是,张姐没嫌我笨,手把手教我,现在我已经能自己揉出光滑的面团了。昨天我做的金银花发糕,瑶瑶说比之前的好吃,我高兴了一晚上。”
下午,张姐和王姐教大家做石菖蒲天麻炖鸡。张姐负责处理鸡肉,把鸡切成小块,用温水焯去血水:“鸡肉要选新鲜的土鸡,肉质嫩,炖出来的汤才鲜。焯血水的时候要冷水下锅,才能把血沫都逼出来。”王姐则在旁边准备草药,把石菖蒲和天麻洗干净,切成薄片:“这两种草药要提前泡十分钟,炖的时候跟鸡肉一起放进去,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一个时辰就行,时间太长,药效反而会流失。”
赵虎营地的刘师傅主动提出要试试,他按照张姐和王姐说的步骤,一步步操作,虽然动作慢了点,但每一步都很认真。等鸡汤炖好,掀开锅盖,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灶房。苏一刚好路过,尝了一口,笑着说:“味道不错,草药的香味和鸡汤的鲜味融在一起,不苦不涩,刚好。”刘师傅一听,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能得到苏一姑娘的认可,我这一下午没白学。”
傍晚的时候,赵虎来灶房找几个师傅,刚进门就闻到了浓郁的香味,他吸了吸鼻子,笑着说:“看来你们学得不错,这香味,比我们营地的大锅菜香多了。”李师傅连忙说:“赵虎大哥,张姐和王姐教得仔细,我们学到了不少真东西,不光会做治愈餐,还知道了怎么根据人的情况调整口味和用量,等回去了,肯定能把营地的伙食改善了。”
张姐从灶台边走过来,递给赵虎一个布包:“这里面是各种草药的处理方法和常见的治愈餐配方,还有一些日常饭菜的做法,你们回去可以照着练。要是有不懂的,随时派人来问。”赵虎接过布包,郑重地放进怀里:“谢谢张姐,谢谢王姐,你们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喜欢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