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天的营地,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忙碌却有序的生机。
炊事班的灶房里,张姐正手把手教两个新加入的苏醒者揉面:“做金银花发糕,面要揉到不粘手,发酵的时候温度不能太高,不然发出来会酸。”其中一个叫李婶的苏醒者,以前在老家开过馒头铺,上手极快,揉着面笑着说:“张姐,您这手法跟我妈当年教我的差不多,就是加了草药粉,得更细心点。”王姐在旁边熬着黄芪枸杞粥,砂锅里的热气裹着药香飘出来,新来的小年轻跟着她学看火候,时不时探头问:“王姐,这粥要熬到米粒开花就行,还是得更稠点?”
草药园子里,老陈正蹲在田埂上,指着刚种下的石菖蒲幼苗给陈阳和另外三个苏醒者讲解:“这石菖蒲喜湿,但不能积水,每天早上要浇一次水,傍晚看看土干了再补点。认草药得先闻味、再看叶,你们看这叶子边缘是光滑的,颜色深绿,跟旁边的杂草不一样。”陈阳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一笔一划记着老陈的话,时不时伸手轻轻碰一下叶片,眼神专注得像在对待稀世珍宝。
营地角落的小作坊里,王木匠正跟着陈峰摆弄一块木头。陈峰拿着锯子,示范着如何下锯:“做弓箭的木杆要选韧性好的桦木,锯的时候要顺着木纹,不能硬来。”王木匠点点头,接过锯子试了试,虽然动作有点生疏,但锯出来的切口还算平整。“陈师傅,我想先做几个小凳子给孩子们,练练手,”他擦了擦汗,“等熟练了,再跟着您做弓箭。”陈峰笑着点头:“没问题,先把基本功练扎实,做什么都不难。”
教学组的临时“教室”在营地的大帐篷里,张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日月山川”四个字,瑶瑶和林晓在旁边帮着给孩子们讲解。几个苏醒者里,有两个曾经是老师,正跟着张老师一起备课,还有一个年轻姑娘,擅长画画,在黑板旁边画了太阳和大山,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小宇拿着课本,给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领读,声音朗朗,传遍了整个帐篷。
训练场上,林薇穿着轻便的旧衣服,正在教大家做热身运动:“手腕要转够圈,膝盖要慢慢弯,别一下子用力过猛。”张强和大块头则在旁边示范基本的出拳动作,几个年轻的苏醒者学得格外认真,虽然动作还很生涩,但每一拳都挥得有模有样。有个曾经是运动员的苏醒者,还主动提出要帮着调整大家的动作,让训练更规范些。
临近中午时,营地门口传来了熟悉的汽车声。苏一抬头望去,只见赵虎的皮卡正朝着这边驶来,车斗里不仅坐了几个人,还堆着几袋面粉和一筐新鲜的蔬菜。“苏一!”赵虎跳下车,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听说你给苏醒者分了工,我来看看热闹,顺便跟你说个事。”
他走到苏一身边,压低声音:“上次那60个苏醒者在我们营地都适应得很好,老周现在能独当一面做治愈餐了,林薇教的缝补手艺也传开了。就是……我们营地的炊事班,只会照着你给的配方做,要是遇到草药不够,或者想调整口味,就慌了神。我这次把炊事班的五个师傅都带来了,想让他们跟着你家张姐、王姐学学,不光学做治愈餐的配方,还想学学怎么根据草药的特性调整做法,以后我们自己也能灵活应对。”
苏一看着赵虎身后几个穿着围裙、一脸期待的师傅,笑着点头:“没问题,正好张姐他们今天在教新徒弟,让你这几个师傅一起学,配方、火候、草药的搭配,都让她们详细讲讲。”赵虎一听,立刻对着身后喊:“听见没?赶紧去灶房找张姐、王姐,好好学,别偷懒!”五个炊事班师傅连忙应着,快步朝灶房走去。
赵虎跟着苏一在营地里转了一圈,看着草药园里忙碌的身影、作坊里传来的锯木声、教学帐篷里的读书声,忍不住感叹:“苏一,你这营地现在真是不一样了,以前只有几个人忙前忙后,现在人人都有活儿干,看着就有盼头。”苏一笑着说:“都是大家自己愿意干,人有了目标,日子就有奔头。”
喜欢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舌尖上的末日:我带丧尸吃垮世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