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秋夜,寒意渐浓。
宾馆房间的台灯下,李扬面对着摊开的笔记本、预算表和那份已被翻得微微卷边的《南京照相馆》剧本,神情专注而凝重。
“金陵寻踪”游戏带来的团队凝聚力仍在胸中激荡。
但李扬深知,感性的共鸣必须落地为理性的执行,才能真正扛起预算和审查的双重压力。
他回忆着前世的记忆,专注在关于申奥导演《南京照相馆》的报道上——
“开机到拍摄结束其实只有50多天,但是在拍摄之前,其实做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思维的闸门。
他意识到,申奥导演的高效并非源于压缩拍摄期的仓促,而是建立在极致的前期筹备之上。
幸运的是,他拥有“先知”的优势——
脑中已有成片的完整模样,剧本、分镜乃至核心表演都已在他心中演练过无数遍。
这相当于提前完成了最耗时的创意碰撞和方向摸索阶段。
“那么,既然准备如此充分,为什么不能做得比申奥更好?”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
50多天是申奥的成绩。
而他,作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男人,应该更快。
为什么不呢?
于是,他为自己这支目标明确、信念坚定的团队,设定一个35天的攻坚计划。
这个数字并非凭空妄想。
他迅速在笔记本上划出三个清晰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融合了从申奥经验中汲取的灵感和他自己的实战思考:
第一阶段:磨合与内景(第1-12天)
核心任务: 全力攻克“吉祥照相馆”内景戏。这是全片的情感锚点,也是演员进入状态、剧组磨合流程的关键期。
具体内容:
拍摄照相馆内大量的文戏对话,如金承宗(张晓龙 饰)与家人的互动、苏柳昌(李扬 饰)初次接触冲洗设备的生涩、王广海(王传君 饰)早期的谄媚与挣扎。
集中拍摄暗房戏份,包括苏柳昌发现罪证时的震惊特写、角色们在红光下的面部表情变化等,这些需要精细的光影控制和演员情绪的高度集中。
完成照相馆内所有的日戏和夜戏,利用布景和灯光营造不同的时间感和紧张氛围。
可能问题:演员情绪投入需要时间;室内复杂布光可能耗时;大量台词戏份容易让演员疲劳。
应急预案: 利用“金陵寻踪”的游戏体验快速催化演员情绪;提前测试并优化灯光方案;李扬亲自紧盯表演,严格限制非必要条次;安排适当的休息和情绪疏导。
并行任务:
外联组最终确认所有外景地许可;
b组(由张晓龙或王紫逸牵头)拍摄所需的空镜(如南京的梧桐大道、老城墙)及部分次要外景戏份。
第二阶段:外景与重头戏(第13-28天)
核心任务:拍摄所有外景戏及情绪激烈的重头戏。他深知,外景氛围和光源真实性至关重要。
具体内容:
拍摄街头混乱、百姓逃难的群戏。需要协调大量群众演员,营造真实的乱世恐慌感。
拍摄关键的外景戏,如宋存义(王紫逸 饰)在街头发现照片证据、林毓秀(宋轶 饰)目睹暴行、以及一些展现日军暴行(通过侧面暗示,如一只遗落的鞋、一堵弹孔墙)的镜头。
集中拍摄情绪爆发力最强的戏份,例如王广海目睹婴儿被摔后的崩溃、金婉仪(陈小纭 饰)在恐惧中的坚韧、以及多位角色在绝境中做出抉择的高光时刻。
拍摄一些必要的过渡镜头和环境空镜,用于后期剪辑和情绪铺垫。
可能问题:天气突变;演员情绪消耗巨大;围观干扰;大规模场面调度难度高。
应急预案:制定雨天转场方案(立即拍室内或特定雨戏);提前与当地管理部门沟通,维护秩序;李扬和张晓龙注意保护演员心理,灵活调整拍摄顺序;为群戏准备详细的调度图和备用方案。
并行任务:剪辑组开始同步粗剪已拍内容,及时发现连贯性问题;服装道具组维护和准备后续所需。
第三阶段:攻坚、补漏与杀青(第29-35天)
核心任务:完成最复杂的镜头、查漏补缺、补拍。
具体内容:
拍摄可能因天气、场地或人员状态等原因推迟的最复杂的镜头。
回顾粗剪素材,对所有技术不达标(如焦点、曝光、穿帮)或表演情绪未到位的镜头进行精准补拍。
拍摄一些附加的细节特写镜头(如颤抖的手、充满血丝的眼睛、旧照片的特写),用于后期强化情绪和节奏。
完成所有拍摄任务,举行杀青仪式。
可能问题:疲劳期效率下降;发现需要重拍的镜头;时间紧迫。
应急预案:适度激励团队士气;充分利用预留的缓冲日;李扬需基于粗剪效果,果断决策哪些镜头必须重拍,哪些可后期弥补;做好熬夜攻坚的准备,但确保人员安全。
李扬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份详尽的“三十五日攻坚计划”逐渐成型。
它不仅是一张时间表,更是一份融合了以下要点的作战地图:
“先知”优势:脑中成片指引,避免无效拍摄和方向错误。
分组并行:借鉴成熟经验,主攻与侧翼同时推进,最大化利用时间和资源。
日清日毕: 要求当天素材当天粗剪回顾,及时发现问题,绝不拖沓。
内置缓冲:计划中包含应对天气、意外情况的缓冲时间或备用方案,确保总体进度受控。
情绪管理: 在拍摄极其压抑的戏份后,刻意安排短暂的“情绪缓冲时间”,避免团队情感透支,这反而是一种更深层的效率保障。
窗外,南京的天色已悄然泛起灰白,整座城市即将苏醒。
李扬终于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条款和日程,是他应对所有挑战的底气。
他知道,当团队看到这份极度紧凑的计划时,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但他更相信,经过“金陵寻踪”的洗礼,这支队伍已经拥有了共同承受重量、并肩冲锋的信念。
35天,将是对他们专业、毅力和信念的终极考验。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远处依稀可见的城市轮廓。
晨光微熹中,他的眼神没有丝毫犹豫,只有一片沉静如水的坚定和跃跃欲试的锋芒。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