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眼洞的发现,如同为林凡三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洞内那远超外界的灵气浓度,让他们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在汲取着天地精华。
林凡立刻调整了据点的作息和时间分配。每天,他、小石和阿苇都会轮流进入灵眼洞修炼至少一个时辰。为了保证安全和隐蔽,洞口被用更加巧妙的藤蔓和石块进行了伪装,并设置了只有他们知道的预警小机关。王伯和张婶虽然无法修炼,但林凡也会定期取一些灵水给他们饮用,强身健体。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林凡的“食气法”进境一日千里。丹田内的气旋愈发凝实壮大,从最初的一缕细丝,逐渐汇聚成一条奔腾的小溪流,自行依照玄妙的轨迹在体内循环往复,无时无刻不在淬炼着他的筋骨血肉,温养着他的精神意念。他的五感敏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能隐约“内视”到自身气血的运行和气的流转。力量、速度、反应远超常人,一跃数丈、徒手裂石已非难事。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影响也大大增强,如今他施展那粗浅的“雾隐阵”,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效果也更为显着。
他开始尝试更精妙的运气法门。将气凝聚于指尖,可以轻易点碎石头;将气覆盖于体表,能一定程度上抵御寻常刀剑劈砍(仍需主动运气且消耗巨大);将气灌注耳目,能洞悉数十丈外的风吹草动,甚至能模糊感知到他人情绪的微弱波动(对王伯等人有效)。他感觉自己仿佛触摸到了某个瓶颈,体内奔腾的气流渴望着一个更大的容器或者说更高效的运转体系,但苦于没有后续功法,只能不断夯实基础,等待契机。
小石和阿苇的进步同样惊人。小石很快孕育出了气感,正式踏入了修炼的门槛。他的气带着一种灵动和锐利,与他的性格和弓箭手的身份十分契合。他的箭术因此突飞猛进,目力极佳,出手极稳,甚至能微弱地引导气附着于箭矢之上,使其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阿苇的气则温和而充满生机,与她照料草药的特长相结合,她发现自己对植物的感知力大大提升,能更准确地判断草药的年份和药性,炮制药材时成功率更高,甚至能微微促进草药的生长。
灵眼洞成了据点最大的秘密和宝藏。三人的实力提升,反过来又极大地增强了据点的整体安全和发展潜力。林凡狩猎更轻松,能带回更多猎物;阿苇能提供效果更好的药品;小石的警戒范围更大。
然而,林凡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了那尊得自玄珠子的黑色小鼎上。
这尊小鼎看似毫不起眼,黯淡无光,无论注入多少气,都如石沉大海,毫无反应。但林凡坚信,一位筑基期修士临终前郑重托付的法器,绝非凡物。
他不再盲目注入气,而是开始用各种方法仔细研究它。他用灵水清洗,用气慢慢温养,甚至尝试滴血其上(并无反应)。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盘坐在灵眼洞中,将小鼎置于膝上,一边运转“食气法”,一边用全部心神去感知、去沟通小鼎。
日复一日,就在林凡几乎要放弃,认为这小鼎或许真的灵性尽失时,转机出现了。
那是一个深夜,林凡照例在灵眼洞中修炼。洞内寂静无声,只有灵潭汩汩冒着细微的气泡,雾气氤氲。他将小鼎捧在手中,心神沉入一种空灵之境,并非强行注入气,而是将自身的气机调整到与周围灵气、与那小鼎几乎同步震颤的频率。
忽然,他感觉到掌心的小鼎,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不,不是物理上的震动,而是一种内在的、极其细微的共鸣!
林凡心中一凛,立刻收束心神,将全部意念聚焦于小鼎。
紧接着,他“看”到了!并非用眼睛,而是用那玄妙的内视结合意念感知——在小鼎那黝黑的表面之下,无数极其复杂、无比玄奥的细微纹路,正随着他气机的共鸣,极其缓慢地、一丝丝地亮起微不可察的光芒!
这些纹路深藏在鼎身内部,结构精妙绝伦,远远超出了他目前对“符箓”的理解,仿佛蕴含着某种天地至理!
他试图去记忆、去理解这些纹路,但只是稍微凝视,就感到头晕目眩,神识消耗巨大,难以承受。
他立刻明白过来:并非小鼎失效,而是他的修为太低,根本无法驱动甚至理解这件法器!这些深藏的鼎纹,恐怕需要极高的境界和特殊的方法才能激活和驾驭。玄珠子前辈筑基期修为,或许也未能完全发挥此鼎的威力。
但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至少证明小鼎并非凡铁,而且与他产生了微弱的联系!
林凡压下心中的激动,不再试图去理解那些纹路,而是继续保持着那种气机共鸣的状态,任由自身的气缓缓流淌过小鼎,仿佛在对其进行着最基础的温养。
他有一种预感,随着他修为的提升,以及对“道”理解的加深,终有一日,他能揭开这尊小鼎的全部秘密。
接下来的日子,林凡的修炼多了一项内容——每日温养小鼎。虽然进度缓慢到几乎无法察觉,但他乐此不疲。这仿佛是一种仪式,一种与前辈的对话,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实力的提升和小鼎的奥秘,让林凡充满了动力。但他也清楚地感觉到,个人的修炼遇到了瓶颈,据点的整体发展,似乎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如何突破?新的方向在哪里?
他将目光投向了洞外,投向了那更加广阔的、迷雾笼罩的世界。
或许,答案需要在与外界的更多接触中去寻找。
(第二十章 完)
喜欢道末求存:我在玄幻世界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道末求存:我在玄幻世界搞基建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