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的短暂温情被紧急军情打断。林枫和沈月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林枫立刻起身,裹紧单薄的棉衣,顶着仍在飘落的雪花,大步走向指挥部山洞。沈月兰则转身继续清点所剩无几的药品,眉宇间带着忧色,作为医生,她比常人更清楚每一次军事行动背后意味着什么。
指挥部里,油灯的光晕下,王猛和赵指导员的脸色异常严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与兴奋的气息。一份译好的电文摊在简陋的木桌上。
\"林枫,你来了!\"王猛看到他,立刻招手,\"分区司令部紧急命令!有大动作!\"
林枫快步上前,目光扫过电文。内容言简意赅:鉴于敌军近期因兵力调整和\"惊蛰\"小队等部的有效打击,在平原地带兵力相对空虚,为扩大根据地、打通与兄弟军区联系,分区决定趁冬季河流封冻、利于机动的时机,组织一次团级规模的反击作战,主要目标是拔除位于交通要道上的日军重要据点——张庄据点。命令黑龙沟基地,务必在十日内,尽最大努力为参战部队提供一批急需的武器弹药,特别是攻坚所需的手榴弹和炸药。
\"张庄据点……\"林枫的眉头立刻锁紧。他对这个据点有印象,位于平原与山区的交界处,扼守咽喉要道,驻有一个日军中队和相当数量的伪军,工事坚固,配有碉堡和铁丝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分区选择此时反击,战略意图明显,但战术难度极大。
\"十天时间……要提供足够一个团攻坚的弹药……\"林枫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以黑龙沟兵工厂目前的能力,维持日常消耗和少量储备尚可,要短时间内大规模供给一次攻坚战,几乎是极限挑战。
\"困难很大,我知道。\"王猛指着地图上的张庄据点,\"但这次机会难得!拔掉这颗钉子,咱们根据地的局面就能打开一大片!上级点名要我们支援,这是对我们兵工厂的信任,也是考验!\"
赵指导员补充道:\"不仅是弹药,司令部还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些……有特色的火力支援。比如,你们那个'没良心炮',如果能用上,对攻打碉堡会很有帮助。\"
任务明确,时间紧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林枫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此刻需要的是精准的计算和高效的调度,而不是畏难情绪。
\"排长,指导员,任务我们接!\"林枫目光坚定,\"但我们需要立刻做出调整,集中所有资源,优先保障这次任务。\"
他当场提出了一个紧急生产方案:
第一, **全员动员,三班倒。** 停止一切非紧急生产,将现有工人分为三班,人歇炉不歇,二十四小时全力生产手榴弹壳和填充火药。
第二, **材料集中,优先供应。** 将所有库存的钢铁、火药原料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确保用于攻坚弹药的生产。
第三, **简化流程,保证数量。** 在确保基本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简化手榴弹的某些非关键工序,优先保证生产数量。同时,加紧复装步枪子弹。
第四, **\"没良心炮\"改进与培训。** 立即对现有的\"没良心炮\"进行检修和改进,提高可靠性和射程稳定性。同时,从主力部队抽调人员,由林枫亲自进行紧急操作培训。
方案得到王猛和赵指导员的大力支持。命令迅速下达,整个黑龙沟基地像一台突然加速的战争机器,疯狂运转起来。锻打声、磨削声、号子声昼夜不息,熔炉的火光映红了冬夜的天空。人们虽然疲惫,但眼神中充满了为大战贡献力量的急切。
林枫更是身先士卒,几乎住在了工坊里。他不仅要统筹全局,解决技术难题,还要亲自指导\"没良心炮\"的改进和训练。连续几天,他睡眠不足数小时,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沈月兰看着心疼,几次悄悄送来热粥和姜汤,却也只能叮嘱一句\"别累垮了\"。
在全体人员的奋力拼搏下,一批批木柄手榴弹和复装子弹被生产出来,装箱待运。两门经过改进的\"没良心炮\"也准备就绪,担任操作的战士已基本掌握要领。
第十天清晨,一支由分区派来的运输队,在严密护送下抵达黑龙沟。当他们看到堆积如山的弹药箱和那两件造型奇特的\"重武器\"时,带队的参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排长,林参谋!你们……你们真是创造了奇迹!\"参谋激动地握着他们的手。
王猛豪爽地大笑:\"都是为了打鬼子!告诉前线同志,放心用!缺啥,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继续造!\"
林枫没有多言,只是仔细地向运输队交代了弹药使用的注意事项,特别是\"没良心炮\"的操作细节和安全规范。
运输队带着宝贵的物资和黑龙沟全体军民的期望,消失在茫茫雪原中。基地暂时恢复了平静,但一种更深的焦虑开始蔓延——前线战事如何?他们倾尽所有提供的弹药,能否帮助战友们攻克强敌?
黑龙沟兵工厂第一次在战略层面展现了它的价值,但也透支了巨大的产能和储备。张庄之战的结果,不仅关系到根据地的命运,也将直接决定兵工厂未来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然而,林枫心中还有一个更深的忧虑:经过这次极限压榨,兵工厂的设备损耗严重,原材料库存几乎见底。下一场战斗来临时,他们还能拿出多少家底?
(第三卷 第五章 完)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铁血时代:我的1940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