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时,暮色正缓缓笼罩这座兼具古韵与现代的城市。苏合香望着窗外掠过的仿唐路灯,那些灯柱顶端雕刻的莲花纹样,让她想起盛唐时朱雀大街两侧悬挂的宫灯——千年前的灯火照亮过她制香的深夜,如今的霓虹则映照着女儿苏念唐年轻的脸庞。萧策坐在副驾驶座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车窗边缘,目光落在远处轮廓模糊的城墙剪影上,那是他曾用生命守护的长安城垣,此刻在夜色中像一道沉默而温柔的脊梁。
“阿爹,明天我们去大雁塔,能不能用你说的‘行军香’法子,试试跟着香气找路呀?”苏念唐把画板抱在膝头,笔尖还沾着白天在日本交流时剩下的矿物颜料。她总爱听萧策讲盛唐军营的故事,尤其痴迷“行军香”能穿透迷雾指引方向的传奇,这会儿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
萧策转过头,伸手揉了揉女儿的头发,语气里带着笑意:“如今没有战乱迷雾,但若你想试,咱们可以在大雁塔周边点燃‘行军香’的简化版,看看香气会不会顺着当年的朱雀大街方向扩散。不过得先跟你娘申请,她可是咱们家的‘香品总监理’。”
苏合香笑着接话:“只要不打扰游客,试试也无妨。不过‘行军香’里的雄黄成分得减量,现代城市里不用防那么多蚊虫,主要是让你感受香气与地形的关联。”她从随身的锦盒里取出那枚陪伴自己穿越时空的玉佩,指尖拂过上面温润的纹路——这枚玉佩曾在马嵬坡的乱军中映出开启时空通道的光芒,如今在车内暖黄的灯光下,又泛着淡淡的光晕,像是在呼应这座城市的千年记忆。
次日清晨,大雁塔广场上还带着初秋的凉意。苏合香一家抵达时,晨练的老人正伴着仿唐乐舞的旋律打太极,孩子们围着广场中央的唐代雕塑追逐嬉戏。萧策按照盛唐时的习惯,找了处地势稍高的位置,将苏合香提前准备好的“行军香”置于青铜香盘里点燃。随着袅袅青烟升起,醇厚的沉香与艾草气息缓缓散开,竟真的顺着广场中轴线向远处的小寨方向蔓延——那正是盛唐时朱雀大街的延伸路线。
“真的有方向!”苏念唐兴奋地举起画板,快速勾勒出香气扩散的轨迹,又把玉佩放在画纸旁,让阳光透过玉佩,将上面的香纹投影在轨迹旁,“娘你看,玉佩的影子和香气的方向刚好重合,就像千年前它指引你找到阿爹一样。”
苏合香望着那道光影,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天宝十四载的那个清晨,自己也是在这样的阳光下,握着这枚玉佩在长安街头寻找萧策的踪迹,那时安禄山的叛军刚逼近洛阳,全城都笼罩在不安的氛围里。而此刻,同样的阳光,同样的玉佩,身边却多了女儿鲜活的笑脸,这座城市也早已褪去战乱的阴霾,成了安居乐业的家园。
“当年朱雀大街比现在宽三倍,两旁种着高大的槐树,每到初夏,满街都是槐花香。”萧策站在大雁塔下,指着远处的高楼,语气里满是感慨,“那边是西市的方向,我还记得你在合香居里制‘郁金香’时,胡商们常带着西域的乳香来换你的配方。有一次阿罗憾的鹦鹉飞进你的制香房,把你刚磨好的香粉洒了一地,你还追着它跑了半条街。”
“哪有那么夸张!”苏合香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却忍不住笑了,“明明是你非要帮我抓鹦鹉,结果把架子上的香具碰倒了,最后还是阿罗憾用西域的果子把鹦鹉引下来的。”
苏念唐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在画板上补充着西市的场景,一边追问:“那合香居的门牌号是多少呀?现在还有遗迹吗?”
萧策摇摇头,语气里带着些许遗憾:“安史之乱后,西市的很多商铺都被战火焚毁了,合香居也没能幸免。不过去年西安博物院的考古队在小寨附近发现了唐代民居遗址,里面有类似制香用的陶瓮,说不定就是当年合香居周边的作坊。”
顺着萧策指的方向,三人来到西安博物院的唐代遗址展区。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出土的陶制香瓮、银质香铲,还有一枚残破的螺钿香盒——那香盒的纹样与苏合香在盛唐时使用的几乎一模一样。苏合香忍不住隔着玻璃轻轻触碰,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制香人留在上面的温度。
“这枚香盒的螺钿工艺,和我当年从胡商手里买的那只一样。”苏合香轻声说,“那时我总用它装‘沉香’,每次给玄宗呈香时,都会特意用锦缎把它包好。没想到千年后,还能在这里看到相似的物件。”
苏念唐蹲在展柜前,仔细观察着香盒上的纹路,忽然发现残片边缘有一道细微的刻痕,像是个“苏”字的一半。“娘,你看这里!”她指着刻痕,“会不会是当年合香居的工匠留下的标记?”
苏合香凑过去一看,心脏猛地一跳——那道刻痕的笔法,竟与自己当年在合香居的香具上刻的记号如出一辙。她忽然想起,当年自己为了区分不同香具的用途,会在每个香具上刻一个“苏”字的简写,而这枚香盒上的刻痕,正是她惯用的笔法。或许,这枚香盒真的与当年的合香居有着某种联系。
“说不定是缘分吧。”萧策握住苏合香的手,轻声安慰,“就像我们跨越千年还能重逢一样,这些老物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长安的记忆。”
离开博物院时,已是午后。苏合香一家沿着顺城巷漫步,两旁的青砖墙面上爬满了藤蔓,偶尔能看到嵌在墙里的唐代残碑。苏念唐忽然停下脚步,指着一处墙角的野花:“娘,这种花的味道好特别,有点像你复原的‘麝香’里的气息。”
苏合香俯身细嗅,果然闻到一股清冽中带着温润的香气,与“长安十二香”中的“麝香”有几分相似。她想起当年为了寻找“麝香脐”,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河东叛军仓库,如今在长安的街头,竟能轻易闻到类似的香气,不禁感叹时光的奇妙。
“这是野菊的一种,唐代人常用它来制作香囊。”苏合香摘下一朵,放在手心,“当年杨贵妃也喜欢在香囊里放这种花,她说闻着安心。马嵬坡事变后,我还在她的香囊里找到过几朵干花,后来把它们夹在了《香经》里,现在还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呢。”
苏念唐认真地把这朵野菊画在画板上,又在旁边写下“长安记忆”四个字。她忽然抬头,看着苏合香和萧策,语气坚定:“等我大学毕业,一定要把‘长安十二香’的故事和这些遗址的历史整理成画册,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传统香文化不仅活在博物馆里,还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夕阳西下时,三人站在西安城墙的永宁门楼上。晚霞将城墙染成温暖的橙红色,远处的大雁塔在暮色中勾勒出清晰的轮廓。苏合香再次取出玉佩,让夕阳的余晖透过它,将香纹投影在城墙上——那道光影仿佛跨越了千年,将盛唐的繁华与现代的安宁连接在一起。
“你看,这就是传承。”苏合香轻声说,“千年前,我们用‘长安十二香’守护彼此,守护长安;千年后,我们又用它来连接过去与未来,让更多人记得这份文化的温度。”
萧策握住她的手,又将女儿的手也握在掌心,三人的身影在城墙上拉长,与远处的晚霞融为一体。苏念唐望着那道玉佩投影的香纹,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固守过去,而是像这枚玉佩一样,在时光的流转中,始终带着初心的温度,指引着未来的方向。而“长安十二香”的故事,也会像这座城市的千年记忆一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中,永远延续下去。
喜欢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