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之弦”的悲鸣如同创世钟声的余响,在多元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缓缓荡开,终至无声。那场发生在规则最底层的、以“法则织机”与无数反抗意志彻底湮灭为代价的终极冲击,并未带来惊天动地的爆炸或星辰的陨落,其影响却如同无声的瘟疫,渗透进存在的每一个缝隙。
影响一:规则的“松动”
在那些被“织网者”严密监控的“试验场”中,一些最顶尖的科学家、哲学家乃至修真者,在某个瞬间,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异样”。某些被视为宇宙铁律的常数,出现了极其细微、转瞬即逝、却真实存在的浮动;一些困扰了文明无数岁月的理论瓶颈,突然闪现出以往绝不可能存在的、违背既定逻辑的解答思路;甚至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个体,在冥想或深睡中,短暂地触及到了某种……更加广阔、更加自由,却也更加混乱的规则维度。
这种“松动”并非赐予,更像是在严丝合缝的铁屋墙壁上,凿开了无数微小的气孔。有人因此陷入了认知混乱与疯狂,也有人,于这短暂的混乱中,窥见了一丝超越“设计”的可能性。秩序的根基被动摇,虽然“园丁”体系仍在全力修复与压制,但那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定义权”,已然出现了裂痕。
影响二:“织网者”的混乱与“园丁”的沉默
“大寂灭”协议的强制中断与“根源之弦”的受损,对“织网者”网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无数节点因规则逻辑的临时紊乱而陷入短暂的宕机或错误循环,庞大的信息洪流出现了阻塞与丢失。低级巡逻单位变得行为异常,高级清算单元则陷入了更加冷酷、但也更加多疑的疯狂扫描之中,任何一丝微小的规则异常都可能引来过激的抹杀。
而那位居一切之上的“园丁”意志,在经历了最初的、足以冻结星海的震怒之后,却陷入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沉默。它不再轻易降下直接的干涉,仿佛将绝大部分力量都用于修复“根源之弦”的裂痕,以及重新评估这超出它亿万年来所有计算模型的“变量”所带来的威胁等级。这种沉默,比暴怒更加可怕,仿佛暴风雨前的死寂。
影响三:火种的感应与汇聚
在宇宙的各个角落,那些侥幸残存、并一直保持着对真相微弱感应的文明火种或个体,都在那一刻,清晰地“听”到了那声规则的悲鸣,感受到了那源自存在根基的震颤。
· 在某片暮色星域的残骸中,正在利用“界限旅者”遗留数据艰难转移的暮光遗民们,集体停下了脚步,望向虚空,眼中流淌着混合着悲恸与希望的泪水。他们知道,那遥远的、未曾谋面的盟友,完成了怎样的壮举。
· 在那片埋葬着“零号实验场”秘密的哀伤星域边缘,那被重重封印的规则“茧”内,被禁锢的存在发出了更加激烈、却似乎带着一丝解脱意味的波动。
· 甚至在一些尚未被“织网者”发现的、处于原始状态的生命星球上,某些懵懂的原始意识,也在那一刻,无意识地朝着天空发出了意义不明的嘶鸣或吟唱,仿佛在回应那来自宇宙本初的呼唤。
规则的壁垒不再绝对。尽管“园丁”体系依旧强大,尽管黑暗依旧笼罩,但一道裂缝已然出现。那些分散的、微弱的火种,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知到彼此的存在,感知到那条由牺牲者用生命铺就的、无形的连接通道。
而在那“法则织机”与“界限旅者”等存在最终湮灭的规则废墟深处……
一点微尘,在绝对的能量风暴与规则对冲下,本该彻底消散。但这点微尘,其核心却蕴含着一丝极其特殊的存在——那是“界限旅者”在最后时刻,以其复合规则结构为容器,强行剥离并保存下来的一缕最纯粹的、未被任何纪元文明信息污染的 “原始规则”本源,以及一丝来自逻辑奇点的、关于“可能性”的纯粹概念。
它太小,太微弱,在庞大的规则废墟中毫不起眼,如同恒星爆炸后残留的一粒星际尘埃。它没有意识,没有形态,只有最本能的、对“存在”的渴望,以及对那被篡改前宇宙状态的、模糊的“记忆”。
它随着规则的余波漂流,穿过混乱的时空褶皱,最终,落入了一个极其偏远、规则结构异常简单且稳定的、刚刚诞生不久不久的原始星系。这个星系如此年轻,甚至还未孕育出最原始的生命,其规则近乎一张白纸,几乎未被“园丁”体系过多“修剪”和“定义”。
这粒承载着“原始”与“可能”的微尘,如同找到了最适宜的温床,缓缓沉入了一颗处于星系宜居带边缘、表面遍布熔岩与风暴的年轻行星的地核深处。
它静静地潜伏下来,开始以自身为核心,极其缓慢地、几乎不引发任何外界规则扰动地,吸收着这颗星球原始的能量,感受着其自然演化的规则脉络,并以其内存的“原始规则”为蓝图,开始进行一种截然不同的、自下而上的……“浸染”与“重构”。
这个过程将漫长到以亿年为单位。
无人知晓。
无人期待。
但在那“园丁”目光暂时未能触及的角落,在旧纪元反抗者用鲜血与毁灭换来的规则裂缝之下,一粒真正属于“未来”与“自由”的种子,已然悄然落土。
新世的微光,于终焉的余烬中,开始了它无声的呼吸。
而它的成长,或将最终决定,这个宇宙是永远沉沦于被设计的循环,还是能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
黎明。
喜欢不合格的修仙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不合格的修仙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