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亲子实验室
傍晚的霞光把试验田染成了淡金色,稻苗在风里轻轻晃,像撒了一地的小绿灯。叶之澜拎着两个卡通图案的小水桶走回来时,远远就看见萧凡蹲在田埂边,两个小身影一左一右围着他——叶澜正用小镊子夹着片稻叶,凑在眼前看,萧汀则举着个装了小鱼的玻璃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爸爸,你看!这片叶子上的涂层没掉!”叶澜的声音脆生生的,小脸上沾了点泥,却半点不在意。萧凡刚要开口,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笑声:“澜澜的眼睛比爸爸的放大镜还尖呢。”
叶之澜回头,看见妈妈提着水桶走过来,桶上印着小熊图案,是去年她带双孩去科技馆时买的。“妈妈!”萧汀立刻扔下玻璃罐,扑过去抱住她的腿,“我们今天测了三株稻苗,只有一株的涂层沾了泥!”
叶之澜放下水桶,弯腰把萧汀抱起来,顺手擦掉他脸上的汗:“这么厉害?那咱们得把这个好消息记在‘实验日志’上才行。”她转头看向萧凡,眼里带着笑:“李老师刚才说,明天可以开始测涂层的耐酸性,我把缓冲剂都准备好了,放在小木屋的实验柜里。”
萧凡站起身,接过她手里的水桶:“我刚带孩子们看了稻香河的水位,比昨天涨了两厘米,下周要是下雨,得提前搭挡水坝。”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萧汀,又看了看拉着叶之澜衣角的叶澜,“不过今天先不聊这些,咱们先把‘儿童日志’填完,不然等会儿两个小家伙该犯困了。”
小木屋的灯亮着暖黄色的光,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东西:一本封皮印着稻穗的大笔记本(是萧凡和叶之澜的正式实验报告),旁边放着两本小本子,封皮上贴着双孩自己画的全家福——叶澜画的爸爸戴着眼镜,妈妈扎着马尾,萧汀则在每个人手里都画了个小铲子。
叶之澜把萧汀放在椅子上,又给叶澜搬了个小凳子,从包里掏出一沓贴纸:“绿色星星是‘成功’,黄色圆圈是‘还要加油’,红色小叉是‘遇到问题’,咱们今天测了涂层黏附性,该贴哪个呀?”
叶澜立刻举起手:“贴绿色星星!只有一株沾了泥,其他两株都好好的!”萧汀也跟着点头,小脑袋晃得像拨浪鼓:“对!而且小鱼在涂了涂层的水里也没乱跑,应该再贴一个星星!”
叶之澜笑着把绿色星星贴纸递给他们:“好,那你们自己贴在日志上,记得要贴在‘黏附性测试’那一页哦。”她转头看向萧凡,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昨天双孩还因为贴错页数闹了小别扭,今天倒是记牢了。
萧汀小心翼翼地把贴纸撕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还特意用小手按了按:“妈妈,我能在旁边画条小鱼吗?就像玻璃罐里的那条。”叶之澜点头,递给他一支蓝色的彩笔:“当然可以,不过要记得给小鱼画水草,不然它会孤单的。”
叶澜则趴在桌子上,认真地用拼音在贴纸旁边写:“6月12日,涂层黏附性测试,成功。”她写字的时候,小眉头皱着,像极了萧凡思考实验方案时的样子。萧凡凑过去看,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澜澜会写‘成功’这两个字了?”
叶澜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妈妈昨天教我的,她说写对了就能在日志上画稻苗笑脸。”叶之澜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正式实验报告,把双孩的发现记下来:“今天双孩观察到涂层在3号稻苗上黏附完整,无脱落,建议后续增加该配方的测试样本量。”
等双孩填完日志,天已经黑透了。叶之澜去厨房煮了粥,萧凡则在院子里收拾白天用的实验工具。萧汀趴在窗边,看着爸爸把塑料培养皿放进箱子里,突然说:“妈妈,明天测耐酸性,我能自己调缓冲剂吗?”
叶之澜正往碗里盛粥,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缓冲剂要按比例加,妈妈会在旁边看着你,咱们一起调,好不好?”萧汀立刻欢呼起来,跑到叶澜身边,拉着她的手晃:“太好了!我要像爸爸一样,用小勺子加粉末!”
叶澜也凑过来,小声问:“妈妈,我能负责记录数据吗?我今天把温度计看得很清楚,能读出小数点后面的数。”叶之澜蹲下来,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当然可以,澜澜负责记录,汀汀负责调缓冲剂,爸爸妈妈负责帮你们打下手,咱们是一家人科研小组,对不对?”
“对!”双孩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里满是兴奋。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小木屋的灯就亮了。叶之澜把昨天准备好的缓冲剂分成小份,装在透明的小袋子里,每个袋子上都写着数字。萧凡则在桌子上摆好ph检测仪、烧杯和搅拌棒,还特意给双孩准备了迷你版的工具——小烧杯比他们的拳头大一点,搅拌棒是用竹子做的,不会伤手。
“今天咱们要测三种缓冲剂的比例,”萧凡拿起一个小袋子,对双孩说,“汀汀负责把缓冲剂倒进烧杯里,澜澜负责用ph检测仪测数值,妈妈负责计时,咱们分工合作,好不好?”
“好!”萧汀立刻拿起一个小袋子,踮着脚把粉末倒进烧杯里。他倒的时候,不小心撒了一点在桌子上,立刻紧张地看着叶之澜:“妈妈,我撒了一点,会不会影响结果呀?”
叶之澜没有批评他,而是拿了个小刷子,蹲下来教他:“没关系,咱们把撒出来的扫起来,下次倒的时候慢一点,眼睛看着烧杯口,就不会撒了。”她握着萧汀的手,一起把粉末扫进烧杯里:“你看,这样是不是就好了?”
萧汀点点头,小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妈妈,我下次会更小心的。”
叶澜则拿着ph检测仪,认真地看着屏幕。等萧凡把水倒进烧杯里,她立刻把探头放进去,眼睛盯着数字:“爸爸,数值是5.2!比昨天测的土壤ph值高一点!”
萧凡凑过去看,笑着说:“澜澜读得很准,咱们再搅拌一下,看看数值会不会变。”他拿起搅拌棒,轻轻搅拌着烧杯里的液体,叶澜则一直盯着检测仪,生怕错过任何变化。
等测试完第三种缓冲剂,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叶之澜把双孩的实验数据记在正式报告上,又把他们用过的迷你工具收起来:“今天上午的测试很成功,下午咱们去试验田,把调好的缓冲剂涂在稻苗上,看看效果好不好。”
“太好了!”双孩立刻欢呼起来,萧汀还跑去把自己的小铲子拿出来:“我要去给稻苗涂涂层,就像给它们穿小衣服一样!”
下午去试验田的时候,李老师也来了。她看着双孩拿着迷你工具,认真地给稻苗涂涂层,忍不住笑着对萧凡和叶之澜说:“这两个孩子真是聪明,才四岁就能帮你们做实验,比我小时候强多了。”
叶之澜笑着说:“他们就是好奇,什么都想试试,我们也只是顺着他们的兴趣,教他们一点简单的知识。”她转头看向田埂上的双孩,叶澜正小心翼翼地给一株稻苗涂涂层,萧汀则在旁边帮她递工具,两人配合得很默契。
突然,萧汀叫了起来:“妈妈!你看这株稻苗的叶子!”叶之澜赶紧跑过去,只见萧汀指着一株稻苗,叶子上有个小小的虫洞。“怎么了?”她蹲下来,仔细看了看虫洞,又用手摸了摸叶子。
萧汀皱着小眉头说:“这株稻苗是不是有虫子呀?要是虫子把稻苗吃了,咱们的涂层就白涂了。”叶之澜心里一动,对萧凡说:“汀汀说得对,咱们之前只考虑了涂层的耐酸性和黏附性,没考虑防虫的问题,说不定这是个新的研究方向。”
萧凡也蹲下来,看了看虫洞:“确实,南方的虫害比北方多,要是涂层能有防虫的效果,就更好了。”他转头看向双孩:“澜澜、汀汀,你们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怎么让涂层防虫吗?”
“愿意!”双孩立刻点头,叶澜还说:“我可以每天来看稻苗,看看有没有虫子来吃叶子。”萧汀则说:“我可以去问李老师,有没有能防虫的东西,加在涂层里。”
李老师笑着说:“我知道有一种艾草汁,农民们常用它来防虫,你们可以试试把艾草汁加在涂层里,说不定有效果。”她还答应明天带一些艾草汁来,让双孩做实验。
晚上回到小木屋,双孩还在讨论防虫的事情。叶澜趴在桌子上,画了一株稻苗,旁边画了个小虫子,又画了个叉:“我不要虫子吃稻苗,咱们要做能防虫的涂层。”萧汀则在旁边用拼音写:“明天加艾草汁,让虫子不敢来。”
叶之澜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她和萧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欣慰——原本只是带着孩子来南方做水稻涂层研究,没想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知识,还能提出新的研究方向,这大概就是亲子科研最特别的意义吧。
接下来的几天,双孩每天都跟着爸爸妈妈去试验田,观察涂了艾草汁涂层的稻苗。叶澜负责记录稻苗的生长情况,萧汀则负责检查有没有虫子来吃叶子。有一天,他们发现涂了艾草汁涂层的稻苗,叶子上的虫洞比没涂的少了很多。
“妈妈!有效果!”萧汀兴奋地跑过来,拉着叶之澜的手,把她带到稻苗旁边,“你看,这株稻苗的叶子很干净,没有虫子咬!”叶之澜蹲下来,仔细看了看稻苗,又看了看旁边没涂的稻苗,确实虫洞少了很多。
她笑着说:“汀汀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的实验成功了!”萧凡也走过来,摸了摸双孩的头:“这都是你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发现虫洞,咱们还想不到要做防虫涂层呢。”
叶澜从包里拿出实验日志,递给双孩:“咱们把这个好消息记下来,贴上绿色星星,好不好?”双孩立刻接过日志,认真地贴好贴纸,叶澜还在旁边画了个小虫子,打了个叉。
日子一天天过去,试验田的稻苗长得越来越壮,涂了涂层的稻苗不仅没有因为酸性土壤和积水受到影响,还很少有虫子来咬。李老师看着长势喜人的稻苗,对萧凡和叶之澜说:“你们的研究很成功,要是能推广开来,肯定能帮农民们解决很多问题。”
萧凡笑着说:“这也有孩子们的功劳,他们虽然小,但提出了很多好想法。”他转头看向正在田埂上玩的双孩,叶澜正用小铲子给稻苗松土,萧汀则在旁边追着蝴蝶跑,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叶之澜走过去,坐在田埂上,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咱们的实验快结束了,等稻子成熟了,咱们就能看到成果了。你们开心吗?”
叶澜点点头,小声说:“开心,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喜欢南方的稻苗。”萧汀则说:“我还想再来南方,再做新的实验,比如给稻苗做能长高的涂层!”
叶之澜和萧凡都笑了,叶之澜摸着萧汀的头:“好啊,等下次再来,咱们就研究能让稻苗长高的涂层,不过现在,咱们要先把今年的实验做好,好不好?”
“好!”双孩异口同声地回答,小脸上满是期待。
傍晚的风里带着稻花的香味,田埂上的亲子实验室还在继续,那些关于水稻、关于科学、关于亲情的小故事,像稻苗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慢慢生长,等待着收获的季节。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