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2年,那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春末,当东吴的十万担粮草沿着长江水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运抵蜀中时,整个成都城都为之振奋。码头上,蜀汉官员们望着那一艘艘满载粮草的船只,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些粮食,不仅解了蜀军的燃眉之急,更如同一剂强心针,让这个在连年征战中元气大伤的国家,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在丞相府内,诸葛亮凝视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军报,轻轻摇动着手中的羽扇。窗外,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湿了庭院中刚刚绽放的海棠。他知道,这一刻终于来了。经过数月的精心准备,蜀汉这台沉寂已久的战争机器,终于要在东吴盟友的助力下,重新开动起来。
“传令下去,”诸葛亮的声音在静谧的书房中响起,“三军整装,三日后誓师出征。”
按照吴蜀联盟既定的方略,蜀军需要率先在北路发起进攻,以牵制北汉的兵力。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成败关系着整个联盟作战计划的实施。
五月初,沉寂多年的蜀中大地,再次响起了那熟悉而又令人热血沸腾的出征号角。成都城外,旌旗猎猎,刀枪如林。从各地调集而来的蜀军精锐,在这里完成了最后的集结。士兵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长矛,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诸葛亮亲自为出征的将士送行。他站在点将台上,目光扫过台下整齐列队的将士,声音铿锵有力:“诸位将士,今日出征,不仅是为了收复故土,更是为了天下苍生!望诸位奋勇杀敌,扬我大汉军威!”
台下顿时爆发出震天的呐喊声:“大汉威武!丞相万岁!”
这场北伐的先锋重任,最终落在了大将陈到和魏延的肩上。此二人,一个以稳健着称,一个以勇猛闻名,正是最佳的搭档。陈到所率领的白毦兵,是蜀汉最精锐的部队,每一个士兵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而魏延则以其过人的勇武和谋略,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他们率领着蜀国目前能够动用的最大兵力——号称十万大军,实际战兵约六万,加上辅兵民夫共计八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开出汉中,沿着沔水河谷,直扑北汉在荆州西部的战略要地——上庸关。
这是一支气势恢宏的队伍。走在最前面的是魏延率领的轻骑兵,他们人衔枚、马裹蹄,行动迅捷如风;紧随其后的是陈到指挥的白毦兵重步兵,他们步伐整齐,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再后面是大量的弓弩手、工程兵和运输粮草的民夫。整支队伍绵延数十里,所过之处,尘土飞扬,旌旗蔽日。
上庸,这个扼守着汉中与南阳盆地之间咽喉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城依山而建,城墙高达五丈,全部用巨大的青石砌成,坚固异常。城墙上箭楼林立,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守城器械一应俱全。一旦上庸失守,蜀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接威胁襄阳侧翼,乃至宛城腹地,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然而,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却显得格外谨慎。他深知上庸关易守难攻,更担心北汉驻守在西城的军队会趁机南下,切断蜀军漫长的补给线,使主力部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为此,他特意启用了一员在南中地区颇有声望、尤其擅长山地作战的年轻将领——关索。这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小将,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在南征中立下赫赫战功,对山地作战有着独到的见解。
诸葛亮亲自召见关索,指着地图上上庸以北的大熊山地区说道:“你率领五万主要由南中蛮族组成的部队,秘密进入这一带。你们的任务不是直接参与攻城,而是要像一颗钉子般,牢牢扼守住竹溪一带的险要通道。”
关索凝神细听,目光跟随着诸葛亮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
“你要在那里构筑坚固的防线,”诸葛亮继续说道,“严密监视并阻挡可能从西城方向来的北汉援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陈到、魏延主力部队的后路安全。”
这一精妙的部署,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用兵的谨慎和周全。他不仅要攻城,更要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战局的稳定。
就在蜀军大举出动的同时,北汉方面也很快得到了消息。探马如流星般将情报传到了北汉征西将军白善的帅帐中。这位负责荆州西部及汉中东部防务的主将,在得知蜀军动向後,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白善站在沙盘前,目光紧紧盯着上庸的位置,眉头紧锁。他深知上庸的重要性,一旦有失,整个荆州西部防线都将动摇。
“立刻传令,”白善当机立断,“命王方将军和太史亨参军,率领两万飞豹军,火速驰援上庸!”
飞豹军是北汉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士兵个个骁勇善战,装备精良。老将王方经验丰富,参军太史亨足智多谋,由他们率领飞豹军增援上庸,可见白善对这场战役的重视。
此时的上庸关内,守将阎行和王双也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阎行原是西凉骁将,善使一杆方天画戟,武艺高强,且久经战阵;王双则是北汉有名的猛将,膂力过人,手持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
两人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蜀军连绵的营寨,面色凝重。
“蜀军来势汹汹啊。”王双握紧了手中的大刀,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阎行点了点头:“诸葛亮用兵向来谨慎,此次大举来攻,必定做了充分准备。我们切不可轻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日夜督促士卒,加固城防,准备迎战。城墙上堆满了滚木礌石,锅里的金汁日夜沸腾,弓弩手轮流值守,整个上庸关笼罩在一片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中。
五月中旬,惨烈的攻城战终于爆发了!
这天清晨,魏延一马当先,来到关前搦战。他身着亮银铠甲,手持长枪,在朝阳的映照下威风凛凛。
“王双小儿,可敢出城与我一战!”魏延的声音如同惊雷,在关前回荡。
性格火爆的王双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挑衅,当即向阎行请令出城迎战。阎行虽觉不妥,但也想借此机会挫一挫蜀军的锐气,便应允了。
沉重的关门缓缓打开,吊桥放下,王双率领一队精兵冲出关来。两军在关前摆开阵势,战鼓擂响,号角连天。
王双挥舞着大刀,直取魏延:“魏延受死!”
魏延冷笑一声,挺枪相迎。二将顿时战作一团,刀来枪往,火星四溅。王双虽然勇猛,但魏延的武艺更胜一筹,枪法凌厉,变化多端。战至三十余合时,魏延故意卖个破绽,王双一刀劈空,身形不稳,被魏延抓住机会,一枪刺中肋下,当场挑于马下!
蜀军阵中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而北汉守军则是一片哗然,士气大受打击。
眼见王双阵亡,阎行又惊又怒,大吼一声:“魏延休狂!拿命来!”亲自挺戟出城,要为王双报仇。
此时魏延连胜一阵,气势正盛,见阎行来势汹汹,毫不畏惧,拍马再战。两人戟来枪往,杀得难分难解。阎行武艺精湛,经验老到,方天画戟使得神出鬼没;魏延虽然勇猛,一时之间也难以取胜。
就在两员主将缠斗之际,陈到见有机可乘,立即指挥白毦兵等精锐步兵,趁机向城墙发起了猛攻!
顿时,战场上杀声震天。蜀军推着云梯、冲车,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冲车猛烈地撞击着城门,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云梯一架架搭上城头,蜀军士兵奋不顾身地向上攀爬。
阎行见后方战事吃紧,心知不能与魏延久战,虚晃一戟,拨马便回。魏延哪里肯舍,紧紧追赶。阎行突施冷箭,被魏延敏捷地躲过。待魏延再要追赶时,阎行已经退入城门吊桥范围,城上箭矢齐发,阻住了魏延的去路。
回到城头,阎行立刻投入指挥。他身先士卒,哪里城墙告急,就冲向哪里。手中的方天画戟如同死神的镰刀,将无数攀上城头的蜀军士兵挑落城下。
在一次激烈的争夺战中,阎行敏锐地发现了正在指挥攻城的蜀将陈到。他瞅准机会,猛地一戟刺去!陈到猝不及防,虽竭力闪避,仍被戟尖划伤手臂,鲜血顿时染红了战袍,只得在亲兵护卫下暂退。
尽管折了王双,伤了陈到,但蜀军在魏延的督战下,依旧发动了一波又一波如同潮水般的猛攻。战场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可上庸关依然屹立不倒。
北汉守军在阎行的指挥下,同仇敌忾,抵抗得异常顽强。蜀军三次大规模的猛攻,皆被守军凭借坚固工事和悍勇厮杀击退。关城之下,尸积如山,伤亡惨重。
夜幕降临时,战场上暂时恢复了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伤兵呻吟声,提醒着人们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大战。魏延和陈到站在大营前,望着远处那座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巍峨的关城,面色凝重。
“没想到上庸守军如此顽强。”陈到捂着受伤的手臂,声音中带着疲惫。
魏延紧握长枪,目光如炬:“明日再战!我就不信攻不下这座关城!”
然而,他们都明白,战事已经陷入了胶着。蜀军虽然势大,急切间却难以啃下上庸这块硬骨头。而北汉援军飞豹军的到来,更是让守军士气大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魏延和陈到不得不暂时停止强攻,一边整顿军队、救治伤员,一边重新审视这座仿佛在吞噬生命的雄关,思考着破敌之策。
北伐的第一战,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顽强阻击。而在遥远的东方,东吴的主力部队也已经整装待发,整个战局的走向,依然充满着未知数......
喜欢四国争霸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四国争霸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