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于佳佳带着工人们,在老锅炉房里开始了“魔鬼训练”。
他们用手触摸那些废料,感受它们的质地、温度、湿度;用耳朵倾听它们的声音,分辨其中的细微差别;用鼻子嗅闻它们的气味,记忆其中的独特味道。
于佳佳还特意请来了一些老技工,给工人们讲解当年的经验和技巧。
这些老技工,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江湖,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和经验。
赵工一直没有露面,但于佳佳知道,他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这里的一切。
第三天傍晚,赵工终于现身了。
他还是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没有说话,只是拿起一把旧扫帚,在水泥地上划出了三道弧线,间距不等。
随后,他让学员们闭上眼睛,赤脚行走在这些弧线上,感受震颤的差异。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突然,一个年轻的管道工顿住了脚步。
“左边那条……像我爸修暖气时踩过的楼板。”他喃喃自语道。
赵工点了点头,递给他一撮黄沙,让他撒在线缝间。
第二天,于佳佳用无人机航拍,发现沙粒自动排列成波纹状,走向与地下供暖管老化区域完全一致!
工人们顿时惊呆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来,老手艺真的不是摆设!
结业考核那天,于佳佳宣布了一个临时任务:在不使用任何仪器的前提下,找出锅炉房东墙内隐藏的一处空鼓层。
工人们顿时傻眼了。这可比之前的训练难多了!
他们又是敲,又是听,又是摸,但始终找不到空鼓层的位置。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周正礼突然搬出了一台报废的八十年代拾音器。
这玩意儿还是他年轻的时候用的,虽然已经报废了,但他一直舍不得扔。
他把拾音器接上耳机,递给工人们轮流听。
工人们一个个戴上耳机,仔细地听着墙壁里传来的声音。
直到最后一位老太太接过耳机。她听了一会儿,突然皱起了眉头。
“这声音闷得慌,像我蒸包子揭锅前那一下。”老太太说道。
她顺手拿起一根擀面杖,在墙面上敲了三下。
“当!当!当!”
回音清亮如钟!
老太太指着墙面,说道:“就这儿!肯定有空鼓!”
工人们立刻找来工具,凿开了墙面。
只见空腔内,竟积存了大量腐蚀性气体!
如果继续封闭下去,极有可能引发爆裂!
工人们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老太太的经验,竟然救了他们一命!
于佳佳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慨。
老手艺,永远不会过时。
事故报告很快上报,安监部门震怒,开始追责施工单位瞒报风险。
而“粗碗讲习所”……
“主任,你说……这墙里的气体,会不会是……”姚小波欲言又止。
事故报告一出,整个安监局都炸了锅。
瞒报安全隐患,这可是要掉乌纱帽的大事儿!
施工单位连夜被叫去喝茶,负责人差点没跪下来唱征服。
“粗碗讲习所”这边,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面领导一看,哟,这“土法炼钢”还真管用!
大手一挥,直接批了独立运营资质,条款里还特意加了一句:“教学方法不受标准化考评约束。”这简直就是开了金口,给了“粗碗”尚方宝剑!
当晚,市规划院副总工陈砚田,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对着一盏台灯发呆。
他从书架角落里,翻出一本老掉牙的《市政工人操作手册》影印本,那是他爸当年参与编制的。
泛黄的书页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字。
陈砚田一页页翻着,突然,在“地基巡检”那一章节的夹页里,发现了一行用铅笔写的小字:“真正的检查,始于脚底发麻。”
他愣住了,感觉像是被电流击中一样。
陈砚田拿起手机,对着那行字拍了张照片,然后发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同学群里,配文:“他们不是落后,是我们忘了怎么走。”
消息发出去,群里一片沉默。
几分钟后,群里有人发了一个挠头的表情,紧接着,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陈砚田看着手机屏幕,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他关掉台灯,办公室陷入一片黑暗。
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于佳佳发来的消息:“陈工,明早八点,老地方见一面?”
于佳佳挂断电话,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摩挲着,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市政府准备把“城市感知标准”写进地方立法草案,这本是件好事儿,可初稿里,人工巡检竟然只被当成了“辅助手段”,列在附录里。
“简直是把老祖宗的东西当抹布!”她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
想在体制内改变现状,难啊!
那些专家、学者,一个个引经据典,数据模型一套一套的,可谁又真正弯下腰,去听听这城市的心跳呢?
于佳佳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既然庙堂之上无法撼动,那就从民间入手,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她立刻联系了姚小波,这个鬼点子最多、执行力超强的堂弟。
“小波,帮我做个小程序。”于佳佳开门见山,“我要搞一个‘全民触诊地图’!”
“全民触诊?姐,这名字听着像……像老中医义诊啊!”姚小波在那头乐了。
“少贫!就是让大家把每天脚下感觉到的异样都记录下来,井盖松动、路面微颤、墙根嗡鸣……什么都行,上传到平台。”
“呦,这是要搞事情啊!行,包在我身上!”姚小波兴奋地应了下来,“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我听见了’!口号我都想好了——你踩过的路,也在记得你!”
于佳佳听着这口号,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这小子,有点东西!
一周后,“我听见了”小程序正式上线。
谁也没想到,这款看似“土味”的小程序,竟然迅速火爆全网。
“感觉脚下不对劲,赶紧上传,说不定能救人一命!”
“没天走过这条路,今天突然感觉有点晃,赶紧打卡!”
“我听见了,你呢?”
短短一周时间,平台就涌入了十万多条数据。
其中一条来自郊区新建安置房小区,引起了于佳佳的注意。
“最近晚上,总感觉地面像心跳一样抖,尤其是晚饭后,更明显。”
“我家也是,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幻听,看来不是我一个人。”
“会不会是地震了?!”
于佳佳立刻把这条信息转给了郑卫东。
郑卫东是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总工程师,典型的技术官僚,务实但又受制于体制。
“老郑,看看这个。”于佳佳在微信上写道,“新建安置房小区,居民反映地面震动。”
“我看看。”郑卫东回复得很简洁。
第二天,郑卫东给于佳佳回了电话,语气有些疲惫。
“查了,施工记录一切合规,AI监测也没发现异常。”
“你亲自去看看了吗?”于佳佳追问道。
“去了,没发现什么问题。”郑卫东叹了口气,“现在这些居民,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要不,你再仔细看看?也许是AI没法捕捉到的细节呢?”于佳佳不死心。
郑卫东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三天,郑卫东每天晚饭后都跑到那个小区蹲点。
他像个幽灵一样,在楼栋之间游荡,仔细感受着脚下的地面。
终于,在第三个晚上,他捕捉到了规律。
“震动”确实存在,而且只出现在晚饭后七点至八点之间,集中在楼栋连廊下方。
他趴在地上,仔细聆听,隐约听到一种低沉的嗡鸣声。
郑卫东的心头一震,他想到了什么!
他立刻调阅了该小区的供暖系统图纸。
果然!
问题就出在集中供暖泵上!
由于地基处理不到位,供暖泵启动时,与老旧地基产生了共振。
这种共振虽然细微,但长期下去,极有可能引发结构疲劳,甚至导致安全事故!
“妈的!”郑卫东忍不住骂了一句,他立刻给开发商打了电话。
开发商那边一听,顿时慌了神。
“郑工,你可别吓我啊!这可是关系到几百户居民的生命安全啊!”
“少废话!立刻停掉供暖泵,排查地基问题!”郑卫东语气强硬。
然而,开发商却并不想轻易认栽。
“郑工,这事儿……能不能先缓缓?毕竟现在天气这么冷,停掉供暖,居民肯定不答应啊!”
“缓缓?等到楼塌了,你就高兴了?”郑卫东怒吼道,“我告诉你,这件事必须立刻处理!否则,出了事,谁也跑不了!”
问题曝光后,开发商却矢口否认,声称“群众感知不具备科学依据”。
“这年头,阿猫阿狗都能当专家了?几个老头老太太说地面震动,就当真了?我们可是有正规的检测报告的!”开发商的负责人振振有词。
于佳佳听了,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简直是无耻至极!”她怒骂道。
但她知道,和这种人争辩,没有任何意义。
她立刻联系了白烨。
“白老师,帮我写篇文章。”于佳佳说道,“题目就叫《论多数人的身体不会撒谎》。”
“哦?有点意思。”白烨在那头笑了笑,“说说你的想法。”
“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身体的感知,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很多时候,仪器检测不到的东西,我们的身体却能感知到。”于佳佳解释道。
白烨沉吟片刻,说道:“好,我试试看。”
喜欢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