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深秋。战国的烽火已燃至末期,天下大势渐趋明朗。西方的秦国如一头猛虎,在嬴政的驾驭下,已先后吞灭了孱弱的韩国和内乱的赵国。如今,秦军的铁蹄正一步步逼近燕国的南境,黑云压城,整个蓟城(燕国都城)都笼罩在一片惶恐不安的气氛中。
燕国的太子丹,站在东宫的高台上,手中紧攥着一张残破的舆图。秋风卷起他宽大的衣袍,也吹乱了他额前的发丝。他望着南方天际那片象征着秦军的黑色云霭,年轻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不甘。他曾在秦国做人质,亲身领教过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与冷酷无情。他深知,以燕国之力,正面抗衡秦国无异于以卵击石。
“老师,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太子丹转过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问向身后的太傅鞠武。
鞠武捋着花白的胡须,眉头紧锁:“太子,秦军势大,不可硬敌。若想保全燕国,需另寻他法。”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臣举荐一人,或许能解燕国之危。”
“哦?快说!”太子丹急切地走上前。
“此人姓田名光,是一位隐居的贤士,深谋远虑,且结交甚广。”鞠武缓缓说道,“或许他能有良策。”
太子丹立刻派人请来田光。田光已是垂垂老矣,步履蹒跚,但眼神依旧清亮。他听完太子丹的忧虑后,长叹一声:“太子信任,光感激不尽。然光已老迈,筋骨不济,恐难担此重任。不过,光有一好友,名为荆轲,卫国人氏,此人胆识过人,剑术高超,且重诺守信,或许能为太子分忧。”
太子丹喜出望外,连忙请田光引荐。
不久,荆轲应约而来。他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粗布长衫,身形挺拔,面容清瘦,眼神却锐利如鹰,仿佛能洞察人心。太子丹见他虽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心中更添几分信任。他屏退左右,将荆轲引入内室,亲自为他斟上一杯酒,然后深深一揖,含泪道:“先生,秦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丹无能,无法保国安民,唯有一计,欲求先生相助。”
荆轲接过酒杯,却并未饮下,只是静静地看着太子丹。
太子丹定了定神,说出了那个大胆的计划:“丹欲派一勇士,假作使者,献图于秦,趁秦王不备,将其刺杀。如此,秦军群龙无首,燕国或可得以喘息。先生,丹知道此行九死一生,若先生不愿,丹绝不强求。”
荆轲沉默了。他端着酒杯,指尖微微用力。刺杀秦王,这不仅需要过人的勇气,更需要必死的决心。他想起自己游历各国时所见的战乱流离,想起百姓的疾苦。良久,他抬起头,眼中已没有了犹豫,只有一片坚定:“太子信我,轲万死不辞。”
太子丹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次深深一揖:“先生大恩,丹没齿难忘!”当即,他便尊荆轲为上卿,赐给他豪华的府邸,每日亲自登门拜访,送来山珍海味、奇珍异宝,甚至将自己的车马、美女也一并奉上,对他百般礼遇,生怕有半点怠慢。
荆轲虽受厚待,却丝毫没有放松。他知道,要接近秦王,必须有能让秦王深信不疑的“礼物”。他与太子丹反复商议,最终确定了两样东西:一是燕国最肥沃的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州一带)的地图,这片土地物产丰饶,秦王必定垂涎;二是叛逃到燕国的秦国将领樊於期的首级。樊於期因得罪秦王,全家被诛,秦王正悬赏千金捉拿他,若能献上他的首级,必能让秦王放下戒备。
地图之事好办,太子丹很快便命人绘制好了详细的督亢地图。但樊於期的首级,却让太子丹犯了难。樊於期是走投无路才来投奔燕国的,太子丹实在不忍心加害于他。
荆轲看出了太子丹的犹豫,便主动请缨:“太子,此事交给轲吧。”
他亲自来到樊於期的住处。此时的樊於期,形容枯槁,满心都是国仇家恨。荆轲开门见山:“将军,秦王对您恨之入骨,您的父母宗族皆已被戮。如今,秦王悬赏千金、封万户侯购您首级。您留在这里,不仅自身难保,还会给燕国带来祸患。”
樊於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绝望:“先生所言极是,可我除了投奔太子,已无容身之处。我恨不得生食秦王之肉,寝其皮,奈何力不从心!”
“将军,”荆轲向前一步,声音低沉而有力,“轲有一计,既能为将军报仇,又能解燕国之危。若将军能献出首级,轲愿携之入秦,假意献降,趁秦王观图之时,将其刺杀。如此,将军的大仇得报,燕国也可暂安。”
樊於期愣住了,他看着荆轲,眼中先是震惊,随即化为深深的感激与决绝。他猛地站起身,拔出佩剑,朗声道:“我之仇,非此不能报!多谢先生成全!”说罢,他横剑自刎,鲜血溅落在地上,染红了身前的草席。
荆轲看着樊於期的尸体,心中悲痛,却也更加坚定了刺杀的决心。他收起樊於期的首级,用木盒装好。
太子丹得知消息后,赶到樊於期的住处,抚尸痛哭,却也知道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太子丹又为荆轲挑选了一位副手——秦舞阳。这秦舞阳是燕国的少年勇士,据说十三岁时就曾亲手杀人,旁人见了他都不敢正视,勇气过人。
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那是一个寒风萧瑟的清晨,太子丹、高渐离等众多宾客都身着白衣,头戴白帽,来到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易水的河水冰冷刺骨,寒风卷着沙尘,呜咽作响。
高渐离取出心爱的筑,坐在河边,拨动了琴弦。凄婉激昂的筑声在河畔回荡。荆轲站起身,走到河边,迎着寒风,和着节拍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慷慨悲凉,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动,无不落泪。
荆轲唱罢,又深深地看了一眼太子丹和众亲友,然后毅然转身,登上马车。车夫扬鞭,马儿嘶鸣,马车绝尘而去,驶向遥远的秦国都城咸阳。太子丹和宾客们站在原地,望着马车消失在天际,哭声一片。
历经数日的奔波,荆轲和秦舞阳终于抵达了咸阳。咸阳城宏伟壮观,街道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与燕国的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能顺利见到秦王,荆轲找到了秦王的宠臣蒙嘉,送上了丰厚的礼物,并谎称燕国畏惧秦国的强大,愿举国投降,特命使者献上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蒙嘉收了好处,便在秦王面前极力引荐。
秦王嬴政听说燕国愿意归降,还带来了如此贵重的“礼物”,龙颜大悦。他决定在咸阳宫举行隆重的受降仪式,接受燕国的臣服。
仪式当天,咸阳宫内外戒备森严,甲士林立,刀枪耀眼。大殿之上,秦王嬴政身着玄色龙袍,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神情威严,目光如炬。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气氛庄严肃穆。
荆轲手捧装有樊於期首级的木盒,秦舞阳则捧着卷起来的督亢地图,两人一前一后,缓步走向大殿。
当他们走到殿阶前时,秦舞阳从未见过如此威严的场面,更从未近距离面对过秦王那令人窒息的气场。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体不由自主地发起抖来,手中的地图也险些掉落在地。
秦国的大臣们见状,纷纷皱起眉头,心生疑虑。“此使者为何如此胆怯?”有人低声议论。
荆轲心中一惊,但表面上却依旧镇定自若。他笑着向秦王拱手解释道:“大王,此乃北方蛮夷小臣秦舞阳,从未见过天子的威严,故而有些胆怯,还望大王恕罪。”
秦王嬴政的目光在秦舞阳身上停留了片刻,见他只是个少年,便没有过多怀疑,摆了摆手,示意荆轲将地图呈上来。
荆轲接过秦舞阳手中的地图,缓步走到秦王面前,然后慢慢展开。地图上,督亢地区的山川河流、城池村落清晰可见。秦王俯身观看,兴趣盎然。
荆轲一边展开地图,一边缓缓说道:“大王,此乃督亢全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若归秦国所有,必能为大王增添不少国力。”
当地图完全展开,露出最后一角时,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赫然出现!这把匕首名为“徐夫人匕首”,是太子丹耗费重金从赵国购得,锋利无比,还特意用剧毒淬炼过,只要见血,片刻之间便能取人性命。
“不好!”秦王嬴政见状,大惊失色,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伸手便去拔腰间的佩剑。然而,他的佩剑剑身很长,又插得很紧,一时之间竟拔不出来。
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迅速拿起匕首,朝着秦王的胸膛刺了过去!
秦王嬴政吓得魂飞魄散,情急之下,猛地向后一挣。只听“嗤啦”一声,他的衣袖被荆轲硬生生扯断。他转身就跑,绕着大殿中的柱子躲避。
荆轲一击未中,立刻追了上去。两人在大殿之上展开了一场生死追逐。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都惊呆了,他们手中没有任何兵器,眼睁睁地看着秦王遇险,却无能为力。而殿外的侍卫们,没有秦王的命令,也不敢擅自闯入大殿。整个咸阳宫,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秦王的侍医夏无且,急中生智。他看到荆轲紧追秦王不放,便毫不犹豫地拿起手中装药的布袋,朝着荆轲扔了过去。
荆轲正全神贯注地追赶秦王,冷不防被一个布袋砸中,下意识地用手一挡。这短暂的耽搁,给了秦王嬴政喘息的机会。
秦王嬴政抓住这个空隙,猛地拔出了佩剑。他转过身,眼神冰冷,带着滔天的怒火,一剑朝着荆轲的左腿砍了过去!
“噗嗤”一声,锋利的宝剑深深砍入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只觉得一阵剧痛袭来,身体一软,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看着近在咫尺的秦王,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他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匕首朝着秦王掷了过去!
匕首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朝着秦王的胸口飞去。秦王嬴政反应极快,猛地向旁边一侧身。匕首擦着他的耳朵飞过,“笃”的一声,钉在了身后的柱子上,剑身还在微微颤抖。
秦王嬴政惊魂未定,他看着倒在地上的荆轲,怒火中烧。他一步步走上前,举起佩剑,又朝着荆轲连砍了几剑。
荆轲浑身是血,靠在柱子上,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看着秦王,声音微弱却坚定地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意思是说,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本想活捉你,逼你签订归还诸侯土地的契约,以此来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就在这时,殿外的侍卫们接到了秦王的命令,蜂拥而入。他们看到倒在地上的荆轲,立刻围了上去,乱刀将他砍死。而那位年少的秦舞阳,早在荆轲动手之时,就已被殿外的侍卫杀死。
荆轲刺秦王失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咸阳城。秦王嬴政虽然侥幸逃脱,但心中的怒火却难以平息。他看着荆轲的尸体,又看了看钉在柱子上的匕首,咬牙切齿地说:“燕国竟敢如此大胆,派刺客行刺寡人!寡人必灭燕国,以泄心头之恨!”
当即,秦王下令,命大将王翦率军攻打燕国。秦军的铁骑如同潮水般涌向燕国,势不可挡。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了燕国的都城蓟城。太子丹和燕王喜被迫带着残余的部众逃往辽东郡。秦军则乘胜追击,步步紧逼。
燕王喜看着身后紧追不舍的秦军,心中充满了恐惧。他深知,以辽东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竟听信了手下的谗言,认为太子丹是这场灾祸的根源。于是,他派人找到了太子丹,假意要与他商议对策,趁太子丹不备,将他杀死。然后,燕王喜将太子丹的首级献给了秦国,希望能以此平息秦王的怒火。
然而,这只是燕王喜的一厢情愿。秦王嬴政得到太子丹的首级后,虽然暂时停止了追击,但并没有放弃灭燕的计划。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再次下令,命王贲率军攻打辽东。此时的燕国,早已是强弩之末。秦军很快便攻克了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正式灭亡。
随着燕国的灭亡,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也加快了。公元前221年,秦军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荆轲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了后人的心中。他明知此行必死,却依然义无反顾,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个悲壮的传奇故事,被后人代代传颂。无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历代的诗词歌赋,都对荆轲的壮举进行了深情的描绘和赞扬。他就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道耀眼的光芒。而易水河畔那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也成为了千古绝唱,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喜欢秦梦长歌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秦梦长歌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