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的生活比不得城市里便利繁华,只是用心去看也颇有野趣。
天冷不好上山下河,秦小妹就带着四个小年轻在村子里乱窜。
不是想要素材?走进基层,老百姓的身边都是故事。
本来林立业是不感兴趣的,可走着走着,眼看着社员们的生活因为一块小小的不起眼儿的素白豆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渐渐来了兴趣。
早在改革开放前,人民公社时代,大溪沟村在李祖富队长的领导下便是这周围十数个大队里生活最好的。
李祖富思想先进,他抓生产却不只抓生产;看重思想教育但从不生搬硬套。
做出的种种决定在当时看来或许多此一举,难以理解,可时间会验证一切,最终为他带来荣誉与尊重。
试想一下,在旁的社员苦哈哈挣工分,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大溪沟村的社员已经因为狠抓副业有成效,吃上胖头鱼了,大家伙儿能不服他嘛?
其实一开始工房只招女工这消息一贴出来,社员们也闹过一阵。
尤其是男同志们,非说李队长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权利,吵着罢工,硬是纠集了十几个社员几天不下地,就躺在家里静默示威。
就算这样也没有说服李祖富改变主意,他始终坚定的将为数不多的工作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弱势群体。
没办法,嘴上嚷嚷着妇女能顶半边天,可事实上女同志日子就是难过些,不管是在婚姻家庭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处处都不占优势。
李祖富自己也是娘生的,膝下儿女双全,他重视女性,不仅重视她们的生育、劳动价值,也重视她们的苦难与身不由己。
当拥有权利后,李祖富第一时间便给大溪沟村的妇女联合会活动室盘了两个大炕,改为妇女儿童收容所。
不管是嫁到本村的,还是从本村嫁出去的女同志,李祖富承诺,只要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只要回到大溪沟村的土地上,这里就有她们的容身之处。
作为旧时代的牺牲品,曾经是童养媳的春草因此受益,有工作、有房住,不再寄人篱下,看人脸色。
离婚以后不被娘家接纳的秀珍也因此受益,带着孩子的她多么幸运能拥有一处栖身之所,遮风避雨。
正因为拥有远超时代的眼界,在李祖富的领导下,社员们的不懈努力下,大溪沟村如今已是所有人的骄傲。
秦小妹带四个小年轻走进妇联办公室时,映入眼帘的场景惊呆了所有人。
林立业还以为自己眼花了,跑出去又看了一眼门墙上朱红的大字,“这是妇联?不是托儿所?”
不怪他大惊小怪,实在这办公室早没了办公室的样子。
桌椅板凳全被挪的不知所踪,地面上铺着草席子,草席子上又铺了稻草,稻草上头是一张张拼接在一起的床单、棉被,打眼一看像放大的百纳衣。
棉被之上坐满了孩子,大大小小,竟然有三十个之多,一开门那场面,属实壮观。
大约早知道今天有外人会来,一个稍大一些,估摸着十二三岁的孩子主动回应林立业的话:“这里是妇联,如果有事情需要找妇联的同志,我可以帮忙去喊。”
宽敞的办公室里孩子很多,却没有难闻的味道,也不嘈杂,小姑娘的声音脆生生的,十分清晰。
大约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没见有谁哭着喊着要爹要娘;也没见有谁撒泼打滚要吃要喝,都很安静自己玩儿自己的。
马月注意到孩子们玩儿的是几根编好的细细的草绳,还有一把已经被盘的发亮的竹子劈成的小棍儿。
“他们都是村里社员的娃娃。”秦小妹解释道。
这些孩子因家中父母事情太多,无暇顾及而被放在这里,由稍大一些的孩子帮忙看顾着。
省的再出现被狼叼走或是被人贩子拐走的悲剧。
“以前只是种地还好,现在除了种地大家还得做豆腐,古法制豆腐工序复杂,人手逐渐就不够用了。
我们村儿曾经出现过父母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结果被人拐走的情况,为了杜绝隐患,队长就把妇联办公室拆了。”
那被人拐走的孩子就是梁凯。
为了救他,差点儿搭上秦小妹不说,一村子的人都担惊受怕,李祖富会有此顾虑也是正常的。
至于为什么又是拆妇联办公室······,总不能拆大队部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时不察叫坏分子钻了空子不是不能原谅,主要还得看事情发生之后有无补救的态度与增强防护措施。
这一点李祖富就做的很好。
大溪沟村从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
马月等人大受震撼。
托儿所他们不是没见过,公社里每个厂子都有,工人们只需把孩子往里一扔,里头自有工会安排的人照看,一点儿不用操心。
可这不是公社,这里的孩子也不是工人子弟,李祖富是队长,又不是保育员,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这难题他完全可以不管,任凭社员自己去烦恼。
要么留人手照看小孩,少挣钱;要么担着风险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担惊受怕。
选择哪一个,出了事获了利,都与李祖富无关。
权力是把双刃剑,手握权力确实便利,可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风险。
李祖富是一个善于经营名声的人,他本来应该只专注于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才对。
可是他没有。
之前只觉得李队长心胸宽阔,为人豁达,见过眼前这托儿所的壮观后,四人对他的看法又变了。
从托儿所出来,林立业都不想走了,他刚学会翻花绳,还不熟练呢,正是上头的时候。
怕他说些胡言乱语带坏小孩子,秦小妹硬是把人拉走了。
豆腐房和粉条房里只有女工,为了方便生活,和妇联办公室挨得很近。
秦小妹领四人去参观两个工坊,正好秀珍和春草忙活一早上才送走豆腐车,正准备回去休息,见状马月主动提出想要采访她们。
参观过托儿所后,三个小记者便对大溪沟村,对李祖富这个大队长起了深厚的兴趣。
他们希望可以看到、听到李队长的更多决策,撰写成稿,发表在报上,供更多人学习参考。
说不定其中的哪一条就能派上大用场,谁知道呢。
喜欢重回七零,不做弃妇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回七零,不做弃妇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