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在温馨的氛围中继续。白芷小口却高效地吃着新添的米饭,腮帮子一鼓一鼓,像只认真储存粮食的小仓鼠,但姿态依旧带着一种奇异的、与她年龄不符的优雅,仿佛每一口都在进行微观管理。
孟宴臣看着妹妹,忽然灵光一闪,放下筷子,状似随意地开口:“小芷,根据你的数据库分析,哪种食物最能提升家庭单位的集体愉悦指数?”
白芷咀嚼的动作瞬间停止,琉璃般的眸子明显亮了起来,进入了她最熟悉的“超脑”模式。她微微歪头,似乎在调取庞大的数据流,长睫毛扑闪了几下。
“正在进行多维度分析,”她的小奶音带着一丝严肃的腔调,“变量包括味觉接受度普适性、分享过程的互动性、视觉吸引力以及营养价值均衡性。”
全家人都含笑看着她,等待她的“科研报告”。连孟怀瑾都配合地放下了报纸,一副聆听重要会议发言的模样。
“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白芷终于再次开口,小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着看不见的数据图,“答案并非单一食物,而是一种组合:手工制作的芒果糯米饭。芒果的甜酸度与椰浆糯米的醇厚形成完美互补,视觉对比度高达92%,且分享过程必然涉及分工协作,能有效提升互动频率与情感连接强度。其营养价值也相对均衡,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健康脂肪比例适中。”
她说完,期待地看着大家,仿佛刚刚提交了一份价值百万的报告。
付闻樱最先反应过来,她温柔地笑了:“小芷的意思是,我们周末一起做芒果糯米饭,好吗?”
白芷的眼睛瞬间像被点亮的星辰,但她还是克制地点点头,努力维持着冷静:“是的。这是一个最优建议。预计能提升家庭幸福指数约18.3%。” 只是那微微晃动的小脚丫和忍不住上扬的嘴角,早已将她内心的雀跃暴露无遗。
周末清晨,阳光正好。孟家厨房一改往日的井然有序,变得热闹起来。白芷换上了一身小小的厨师服,头发被付闻樱仔细地盘成一个小揪揪,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和精致得无可挑剔的侧脸。她站在一张特地为她准备的小料理台前,神情专注得像要指挥火箭发射。
“第一阶段,糯米预处理。”她小声嘀咕,严格按照她前一晚“计算”出的最佳流程,用量杯精确量取泉水,浸泡糯米,小模样一丝不苟。
孟宴臣负责处理芒果,他刀工流畅,很快将金黄的芒果肉切成整齐的方块。白芷在一旁监督,时不时给出“科学指导”:“哥哥,芒果块尺寸方差应控制在0.5厘米内,以确保口感一致性。”
孟宴臣忍笑,配合地点头:“收到,白总工程师。”
孟怀瑾则被分配了熬制椰浆的任务,他站在灶台前,小心翼翼地搅拌,生怕火候出一点差错,辜负了小女儿“精密”的配方。付闻樱笑着在一旁打下手,记录下这充满欢声笑语的每一刻。
当所有组件准备就绪,进入“组装阶段”时,白芷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她坚持要亲自将糯米盛入碗中压实,然后极其认真地将芒果块以精确的放射状图案排列在周围,最后用一个小勺,以毫米级的精度淋上浓郁的椰浆。
“完成。”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自己的作品,小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纯粹的快乐。阳光洒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金边,那专注后放松的美丽笑颜,纯粹而耀眼,让全家人都看得有些失神。
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白芷吃着自己亲手参与制作的食物,似乎暂时忘记了所有的分析和计算,只是眯起眼睛,享受着最简单纯粹的甜美滋味,嘴角沾上了点点椰浆和芒果屑,像个最普通、最快乐也最美貌的三岁孩子。
孟宴臣看着妹妹,心中一片柔软。他轻轻伸出手,用指尖擦掉她脸颊旁的果屑。白芷愣了一下,随即对他绽放出一个毫无保留的、甜得化不开的笑容,比任何芒果都要甜蜜。
那一刻,孟宴臣深深觉得自己被甜化了,心脏不受规则的重重跳着,一下又一下。
------
那份共同制作的芒果糯米饭,其意义远超出了食物本身。它像一把小巧却精准的钥匙,开启了一扇孟宴臣和付闻樱之间那扇因前世隔阂与今世疏离而紧闭的门。
自那日后,付闻樱发现了一个绝佳的、不会引起儿子反弹的沟通媒介——通过白芷的“科学研究项目”。她开始有意识地创造一些需要三人协作的“任务”。
“宴臣,”某天下午,付闻樱状似无意地提起,“小芷昨天分析说,手工烘焙的曲奇饼干的变量控制比餐厅更精准,更能满足‘个性化营养需求’。”她顿了顿,看向正在看财经杂志的儿子,“我下午打算试试,但她提到的黄油凝固温度曲线和糖晶体化程度,我有些把握不准。你…对数据比较敏感,能来帮帮忙吗?”
这个请求,披着“科学”的外衣,完美地避开了直接的情感邀约可能带来的尴尬。孟宴臣抬眸,看到母亲眼中那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以及一旁白芷立刻投来的、亮晶晶的、充满“科研期待”的目光。他合上杂志,点了点头:“好。”
厨房再次成为他们的实验室。白芷担任总指挥,她的小奶音认真地报出各种“参数”:“黄油需软化至25摄氏度,搅拌器转速应保持在二级,时间120秒。”
付闻樱负责准备材料,而孟宴臣则成了那个严格控制变量的人。他拿着温度计测量黄油,用计时器精确控制搅拌时间,甚至还会对面粉过筛的细致度提出“数据化”建议:“筛网目数需要统一,否则孔隙率差异会影响面团密度。”
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交流。
“宴臣,这个状态可以了吗?”
“嗯,接近标准值了。”
“哥哥,糖分批次加入的间隔时间应为15秒。”
“收到。”
这些对话围绕着白芷的“项目”展开,生硬而略显公式化,却奇异地顺畅。他们没有谈论公司、没有触及前世的任何不愉快,只是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如何满足那个小科学家的精密要求。在这种奇特的协作中,某种紧绷的东西悄然松弛了。
付闻樱看着儿子专注的侧脸,看到他对待妹妹那些“无理取闹”的数据时那份自然而生的耐心,心里某一处坚冰渐渐融化。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儿子冷硬外表下那份独特的温柔。而孟宴臣,也瞥见母亲在尝试理解白芷那套理论时,偶尔流露出的、与她平日强势形象不符的些许笨拙和努力,那并非刻意讨好,而是一种真诚的尝试。
当第一批曲奇出炉,满室飘香。白芷严谨地进行“成品检验”,她用小尺子测量曲奇的直径和厚度,然后小心地掰开,观察内部气孔结构。
“形态评分8.5分。”她宣布,然后咬了一小口,仔细品味,“口感酥脆度达标,甜度分布均匀。总体评分8.8分。实验成功!”
她拿起一块烤得最金黄的曲奇,递向孟宴臣:“哥哥,你的变量控制贡献率约为35%。”
又拿起一块,递给付闻樱:“妈妈,你的材料预处理贡献率约为40%。”
最后,她指指自己:“我的流程设计与监督贡献率约为25%。”
她用她独特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贡献度分配”,公平而精准,却让孟宴臣和付闻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一刻,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没有了往日的复杂和沉重,只剩下因为同一个可爱孩子而产生的、轻松的默契。
此后,这样的“科研合作”越来越频繁。有时是复刻某家米其林餐厅的分子料理(家庭简易版),有时是研究如何让冰淇淋在室温下保持最久的不融化状态。孟宴臣甚至开始主动搜集一些有趣的食谱或食物冷知识,看似随手地分享给白芷,实则也间接传递给了付闻樱。
付闻樱也变了。她不再仅仅试图用昂贵的礼物或严格的要求来表达关心,她会细心记下孟宴臣在协作中无意间表现出偏好的口味,并在下一次的“项目”中“恰好”准备更多那种材料。这种默默的关注,被包裹在“满足实验需求”的合理外衣下,温和得让孟宴臣无法拒绝,也…不愿拒绝。
一天晚上,白芷因为运算过度再次有些精神不振,但对孟宴臣带回来的新奇奶酪蛋糕显然很有兴趣。她强打精神,想要照例进行分析,却被孟宴臣轻轻按住了小手。
“今天哥哥帮你分析,”他罕见地主动接话,拿起勺子,“目测奶酪层密度均匀,光泽度佳,草莓切片厚度小于2毫米,符合你的精度要求。香气浓度指数…很高。初步判断为优质品。批准直接食用。”
他挖下一小块,自然地将勺子递到白芷嘴边。
付闻樱在一旁看着,没有作声,眼神却柔软得能滴出水来。
白芷眨眨眼,似乎对哥哥抢了她的“工作”有点茫然,但美食当前,她还是顺从地张嘴吃下。随即,幸福地眯起了眼睛。
孟宴臣自己也吃了一口,然后很自然地,将勺子转向付闻樱:“妈,您要也进行一下‘验证’吗?口感绵密度确实很高。”他的语气听起来依旧平淡,甚至带着点讨论数据的口吻,但这个举动本身,却让付闻樱的心轻轻一颤。
她顿了一下,随即微笑着微微倾身,就着儿子的手尝了一口,仔细品味后点头:“嗯,甜度适中,口感层次丰富。小芷的判断标准一向很准。”
没有过多的言语,但一种崭新的、温和的理解正在三人之间无声地流淌。那个曾经横亘着的、巨大的隔阂,正在被一块块小小的蛋糕、一次次幼稚又认真的“科研合作”、以及一个个分享食物的瞬间,悄然融化。
白芷看着哥哥,又看看妈妈,嘴角还沾着一点奶酪糊,她似乎感知到了某种比数据更复杂微妙的变化,虽然无法用公式解析,但她觉得这让她感觉很…安心。于是,她晃了晃小脚丫,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她的愉悦:“申请共享剩余蛋糕,建议按4:3:3的比例进行分配。”
孟宴臣和付闻樱相视一笑,这一次,他们的笑容里没有了任何负担。
“批准。”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落,笼罩着这终于找到了独特方式、逐渐弥合裂痕、温情渐浓的家。
喜欢综穿:超脑妹妹系大佬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综穿:超脑妹妹系大佬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