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望着夜空,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她知道,无论太子的邀请意味着什么,自己都不能退缩。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陶若脸上,她刚起身,便有家丁来报:“小姐,太子派人送来请柬,邀您进宫。”陶若心中一紧,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她匆忙整理好衣装,前往大厅,大哥已在那里等候。看到陶若,大哥的眼神中满是担忧:“妹妹,太子突然相邀,不知是何用意,你此去务必小心。”陶若微微点头,“大哥放心,我会谨慎应对。只是不知太子究竟要我进宫所为何事。”大哥思索片刻,说道:“听闻太子近日在政务上有些棘手之事,或许与这有关。你若能帮上忙,切记不可居功自傲;若无能为力,也莫要强撑。”
陶若怀揣着忐忑的心情,坐上了前往皇宫的马车。车轮滚滚,她的心也随之起伏。透过车窗,她看到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商贩的叫卖声、马车的辘辘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土气息,街边店铺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这熟悉的市井景象,却无法缓解她内心的紧张。
进入皇宫,陶若在太监的引领下,沿着长长的宫道前行。宫道两旁的红墙高耸,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偶尔有几只鸟儿从头顶飞过,发出清脆的叫声。陶若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在寂静的宫道上回响,她不断提醒自己要镇定。
终于,来到了太子所在的宫殿。太子身着华丽的服饰,面带微笑地迎接陶若:“陶姑娘,今日邀你前来,实有要事相商。近日朝中政务繁杂,本太子遇到了一些难题,听闻陶姑娘聪慧过人,特请你来为我出谋划策。”陶若行礼后,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过奖了,民女才疏学浅,但愿能为殿下略尽绵力。”
太子领着陶若来到书房,桌上堆满了各种奏章。太子拿起一本奏章,神情凝重地说道:“如今边境战事吃紧,粮草供应却屡屡出现问题。负责粮草调配的官员相互推诿责任,导致前线将士面临断粮之危。本太子想尽办法,却始终未能找到妥善的解决之道。”陶若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民女以为,可从两方面着手。其一,设立专门的粮草监管机构,选拔公正严明之人负责,对粮草的征集、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若有官员失职,严惩不贷。其二,优化粮草运输路线,可通过实地勘察,选择最为便捷且安全的路径,同时增加运输队伍的护卫力量,确保粮草安全送达。”
太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陶姑娘所言极是,本太子竟未想到如此周全之策。只是这设立监管机构,恐朝中大臣会有异议。”陶若轻轻一笑,说道:“殿下,此事关乎前线将士生死,关乎国家安危。殿下可在朝堂之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大臣们会以大局为重。再者,殿下可先试行此方案,若成效显着,大臣们自然无话可说。”
太子连连点头,又拿起另一本奏章:“还有这税收之事,近年来,各地税收漏洞百出,富户逃税现象严重,而普通百姓却赋税沉重,苦不堪言。长此以往,民心不稳,国之根基恐受动摇。”陶若沉思片刻,说道:“殿下,可重新制定税收制度,根据百姓的资产和收入情况,划分不同的纳税等级,让富户承担更多的税负。同时,加强对税收官员的管理,防止他们与富户勾结,从中谋取私利。另外,鼓励百姓举报逃税行为,若查证属实,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
太子听了陶若的建议,不禁拍手称赞:“陶姑娘果然聪慧,这些办法切实可行。本太子若能早日得你相助,也不会为此事烦恼许久。”陶若赶忙说道:“殿下谬赞,民女只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一些拙见,能否施行,还需殿下斟酌。”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书房内,给整个房间染上了一层金黄。太子看着陶若,认真地说道:“陶姑娘今日所提之策,本太子深感认同,决定尝试实施。希望陶姑娘日后能继续为我出谋划策。”陶若心中一喜,但又隐隐担忧,这些方案虽好,可能否成功解决政务难题,她并无十足把握。而且,这对她和太子的关系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离开皇宫时,天色已暗。陶若坐在马车里,思绪万千。皇宫的灯火在身后渐渐远去,而她的未来却仿佛被一层迷雾所笼罩。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但她明白,从接受太子邀请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便与太子、与这朝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喜欢重光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光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