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和大哥在月色下快步离开太子府,一路上都沉默不语。直到回到将军府,陶若才轻声说道:“大哥,接下来就看太子殿下的了。只是李夫人兄长……”大哥微微皱眉,拍了拍陶若的肩膀,“妹妹,事已至此,我们只能相信太子。无论如何,我们已尽力,且证据确凿。”陶若点了点头,心中虽仍担忧,但也多了几分坚定,两人各自回房,等待着未知的结果。
第二日清晨,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陶若的床榻上。她早早便醒了,一夜未眠,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昨日在太子府的场景,以及大哥安慰自己的话语。起身简单洗漱后,陶若换上一身素净的衣裳,便来到了院子里。
此时,将军府内一切如常,奴仆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陶若看着这熟悉的场景,心中却五味杂陈。她知道,表面的平静下,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而在皇宫的朝堂之上,气氛却截然不同。太子身着华丽的朝服,神色严肃地站在大殿中央。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父皇,儿臣有要事启奏。”太子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皇帝微微点头,“讲。”
太子深吸一口气,将李夫人贿赂太子亲信、散布谣言等恶行,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父皇,李夫人如此行径,不仅严重影响了将军府的声誉,更是对皇家威严的挑衅。儿臣已掌握确凿证据,还望父皇下令彻查。”说罢,太子将陶若呈上的证据呈给了皇帝。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查看,脸色愈发阴沉。“岂有此理!李夫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来人,传朕旨意,即刻对李夫人等人展开彻查,务必查清此事,给将军府一个交代,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皇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旨意一下,朝堂上顿时掀起一阵风波。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李夫人兄长站了出来,他身着朝服,神色略显慌张,但仍强装镇定。“陛下,臣妹妹一向谨言慎行,定是有人蓄意陷害。还望陛下明察,莫要轻信他人之言。”
太子冷哼一声,“李大人,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这些证据都是本太子亲自查验过的,绝无半点虚假。”
李夫人兄长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咬了咬牙,继续说道:“太子殿下,这其中或许有误会。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让臣彻查此事,定能还臣妹妹一个清白。”
皇帝皱了皱眉,目光冷冷地看着李夫人兄长。“你妹妹的事,自然会有人彻查。你身为朝廷大臣,本应以身作则,却不知管教好家人,如今还在这里为其辩解,成何体统!”
这时,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此人平日里刚正不阿,与李夫人兄长并无瓜葛。“陛下,太子殿下所言句句属实,证据也确凿无疑。李夫人的行为实在是有违妇德,扰乱朝纲,理应严惩。”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附和道:“臣等附议,还望陛下严惩李夫人等人,以正国法。”
然而,另一派大臣却站了出来。这些人与李夫人兄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他们自然不愿看到李夫人兄长倒台。“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李夫人或许是被人误导,一时糊涂才犯下过错。还望陛下念在李大人多年为朝廷效力的份上,从轻发落。”
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一派要求严惩李夫人等人,另一派则试图为他们开脱,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殿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此事朕自有决断。诸位大臣,当以朝廷社稷为重,莫要因一己私利,扰乱朝堂秩序。”
李夫人兄长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此事已无法轻易平息。但他仍不甘心,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太子看着李夫人兄长,心中冷笑。他知道,李夫人兄长不会轻易认输,这场朝堂争斗,才刚刚开始。
而此时的陶若,正在将军府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她时不时地望向府门的方向,希望能有大哥或者太子府的人带来好消息。她深知,朝堂局势复杂多变,李夫人兄长势力庞大,这场风波能否顺利平息,她能否亲眼看到李夫人等人受到惩罚,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在将军府的另一处,李夫人依旧浑然不知自己的罪行已被揭露。她坐在房中的梳妆台前,由丫鬟伺候着梳妆,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她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陶若定然无法翻身。
“夫人,您今日真美。”丫鬟笑着说道。
李夫人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脸,“那是自然。陶若那小丫头,跟我斗,还嫩了点。”她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朝堂上,争论仍在继续。大臣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慷慨激昂,要求严惩李夫人等人,以正朝纲;有的则言辞委婉,试图为李夫人兄长求情。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一方面,李夫人的行为确实不可饶恕,若不加以严惩,难以服众;另一方面,李夫人兄长在朝中势力庞大,若处理不当,恐会引发朝堂动荡。
李夫人兄长趁着皇帝沉思之际,再次上前一步,“陛下,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臣妹妹绝无此等恶行。这其中必定有误会,还望陛下给臣一个机会,让臣查明真相。”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仍努力保持着镇定。
太子见状,说道:“父皇,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何须再查?李大人如此百般维护,难道是心虚了不成?”
李夫人兄长脸色一变,“太子殿下,您可不要血口喷人。臣一心为朝廷着想,怎会心虚?”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一位年迈的大臣站了出来。这位大臣在朝中德高望重,平日里极少参与党派之争。“陛下,依老臣之见,既然太子殿下已掌握证据,不妨先将李夫人等人拘押,再细细审问。如此,既能彰显陛下的公正,又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皇帝听了,微微点头。“王爱卿所言有理。来人,即刻将李夫人拘押,听候发落。至于李大人,你身为朝廷大臣,本应奉公守法,如今却为家人求情,扰乱朝堂。念你多年为朝廷效力,暂不追究,但你需闭门思过,不得再干预此事。”
李夫人兄长心中一凉,他知道,皇帝这是已经下定决心要惩治李夫人了。他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圣旨,只得跪地谢恩。“臣遵旨。”
朝堂上,众人见皇帝做出了决断,纷纷跪地领旨。一场激烈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场朝堂风波,远未结束。
陶若在将军府中,终于等到了大哥派来的小厮。小厮将朝堂上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陶若。陶若听后,心中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皇帝已经下令拘押李夫人,事情有了进展;担忧的是,李夫人兄长虽被责令闭门思过,但他的势力仍在,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姑娘,您别太担心了。太子殿下和大少爷都在想办法,一定会让李夫人受到应有的惩罚的。”小厮安慰道。
陶若点了点头,“我知道。只是此事还未尘埃落定,我怎能放心得下。你回去告诉大哥,让他万事小心,切不可掉以轻心。”
小厮应了一声,便匆匆离开了。陶若望着小厮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她都要看到李夫人等人受到惩罚,为自己和弟弟讨回公道。
朝堂上的局势依旧复杂,李夫人兄长虽表面上遵旨闭门思过,但在暗中,他却在联络自己的党羽,试图寻找机会翻盘。而太子一方,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以防李夫人兄长的反扑。这场朝堂争斗,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犹未可知。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陶若能否在这场朝堂争斗中全身而退,并且看到李夫人等人受到惩罚?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而整个燕朝的朝堂,也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让人看不清未来的走向。
喜欢重光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光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