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同窗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人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从怀中掏出一份纸张,高高举起,大声说道:“陶若,你别再狡辩了!这里有一份所谓的‘证据’,足以证明你的学术成果是抄袭他人的!”此言一出,全场皆惊,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份纸张上,陶若心中也是一惊,不知这份“证据”到底是何内容。
只见那同窗将纸张展开,煞有介事地展示给周围人看,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大家瞧瞧,这上面的观点和陶若刚刚所讲的如出一辙,而这份文稿的撰写时间可比她在书院讲学的时间早得多,这不是抄袭是什么?”周围的学子们纷纷围上去查看,一时间,讲学厅内议论声四起。
“这……难道陶若真的抄袭了?”
“看着确实有些可疑,这可真是没想到啊。”
陶若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她走上前,从那同窗手中拿过所谓的“证据”,仔细查看起来。刚看了几行,她便心中有数,这所谓的“证据”破绽百出。文稿中的论述逻辑混乱,很多观点只是表面相似,实则内涵相差甚远,而且文风也与自己截然不同。但她清楚,此刻周围的人并不了解这些,仅凭自己口头解释,很难让众人信服。
“这份所谓的‘证据’,漏洞百出,根本不能证明我抄袭。”陶若大声说道,试图压过周围的议论声。
然而,现场的其他学子和学者并不了解情况,开始对陶若产生质疑。一位学者皱着眉头,说道:“陶姑娘,空口无凭,你说这证据有问题,可这上面的内容与你所讲的确有相似之处,你该如何解释?”
“是啊,陶若,你若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这抄袭的罪名恐怕你难以洗脱。”另一位学子也跟着附和道。
陶若心中焦急,但她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她指着文稿说道:“各位请看,这份文稿论述逻辑混乱,比如此处,对于观点的阐述前后矛盾。而我在讲学中所讲的内容,是经过严谨思考和实地调研得出,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再者,这文风与我平日所写大相径庭,稍有了解我的人都能分辨出来。”
尽管陶若说得头头是道,但仍有不少人面露怀疑之色。毕竟,摆在眼前的这份“证据”,从表面上看,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陶姑娘,话虽如此,可这文稿的时间在先,这一点你又作何解释?”又有一位学者提出质疑。
陶若一时语塞,她明白,要想彻底证明自己的清白,仅指出“证据”的漏洞还不够,还需要找到更有力的证据。可在这短时间内,要去哪里找呢?
此时,台下的灵悦也心急如焚。她看着台上的陶若,恨不得立刻冲上去为她解围。她深知陶若的才华和努力,绝不相信陶若会抄袭。灵悦的双眼紧紧盯着那份所谓的“证据”,试图从中发现更多破绽,好帮陶若摆脱困境。
而那几个嫉妒陶若的同窗,见众人对陶若产生了质疑,脸上不禁露出得意的神色。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已经胜券在握。
“陶若,我看你今天还如何狡辩,抄袭他人学术成果,这在书院可是严重的过错,你就等着受罚吧!”其中一个同窗阴阳怪气地说道。
陶若心中又气又急,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想出办法,否则声誉将毁于一旦。可面对众人的质疑,以及这份看似“铁证”的文稿,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紧张的气氛中,讲学厅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众人的目光在陶若和那几个同窗之间来回移动,等待着事情的进一步发展。陶若的大脑飞速运转,思索着应对之策,她的手心已满是汗水,却浑然不觉。
突然,陶若脑海中灵光一闪,她想到了自己平时记录研究思路和过程的手稿,那些手稿详细记录了她思考和研究的全过程,足以证明她的学术成果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可手稿放在她在书院的住处,要拿到手稿,还需要一些时间。
“各位,请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证明这份‘证据’是伪造的,我的学术成果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陶若大声说道,眼神坚定地看着众人。
“哼,你不过是想拖延时间罢了,我们凭什么相信你?”那几个同窗不依不饶地说道。
“我以我的名誉担保,我定会在短时间内拿出有力的证据。”陶若斩钉截铁地说道。
台下的听众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一些人开始同情陶若,觉得她不像是会抄袭之人;而另一些人则仍持怀疑态度,认为在证据面前,陶若的辩解有些无力。
在这僵持的局面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陶若心急如焚,她深知,每耽搁一秒,对自己就越不利。她必须尽快拿到手稿,证明自己的清白,可该如何说服众人给自己时间呢?
此时,讲学厅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微风吹过,光斑轻轻晃动,仿佛也在为陶若的处境而担忧。厅内众人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每个人都在等待着陶若的下一步行动。
陶若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说道:“各位师长、同窗,我理解大家此刻的怀疑,但请相信我,我绝不是抄袭之人。我平时有记录研究思路的袭惯,那些手稿足以证明我的清白。只需给我半个时辰,我便可取来手稿。若我无法证明,甘愿接受任何处罚。”
众人听了陶若的话,开始低声讨论起来。一些学者觉得陶若言辞恳切,不像是在说谎,不妨给她一个机会;而另一些学子则认为这可能是陶若的缓兵之计,不应轻信。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之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站了出来,他看了看陶若,又看了看那几个同窗,缓缓说道:“既然陶姑娘如此有信心,那我们便给她半个时辰的时间。半个时辰后,若她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定要严惩不贷。”
陶若心中一喜,连忙向老学者道谢:“多谢先生,我定不会让您失望。”说罢,她转身快步向书院住处奔去。
陶若离开后,讲学厅内的气氛依旧紧张。众人都在猜测,陶若能否真的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那几个嫉妒陶若的同窗心中有些不安,他们担心陶若真的能找到证明自己的办法。但他们又心存侥幸,觉得陶若不过是在虚张声势。
半个时辰的时间,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漫长。每过一刻,众人的心情便愈发紧张一分。灵悦在台下焦急地踱步,她不断地望向门口,期待着陶若的身影出现。
终于,半个时辰即将过去,就在众人等得有些不耐烦之时,陶若的身影出现在讲学厅门口。她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汗水,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自信。
陶若走进讲学厅,手中紧紧握着一叠手稿,大声说道:“各位,我回来了,这便是我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
众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在陶若手中的手稿上,不知这份手稿能否真的解开这场抄袭风波的谜团,还陶若一个清白?陶若面临抄袭的指控,虽然她知道“证据”有假,但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证明自己的清白,消除众人的质疑?此刻,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叠手稿上,陶若能否凭借它成功自证,化解这场危机?
喜欢重光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光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