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与大哥走在回宫的路上,陶若心中虽有些许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大哥看着她,安慰道:“小妹,莫怕,我们证据确凿,定能还你清白。”陶若微微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似乎看到了真相大白的那一刻。然而,她也深知,李夫人兄长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新的风暴或许正在悄然酝酿。
第二日,皇帝在御书房内,反复审阅着陶若与大哥呈上的证据,眉头紧锁。御书房内静谧无声,唯有烛火偶尔“噼啪”作响,昏黄的光在墙壁上摇曳。皇帝的目光在书信与证言之间来回游移,心中权衡着利弊。李夫人兄长在朝堂上虽有势力,但此次行径确实过分,若不加以惩处,恐难服众,且青山书院乃国家培育人才之地,不容随意搅乱。经过深思熟虑,皇帝终于下定决心。
早朝时分,大臣们齐聚朝堂。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缓缓开口:“关于青山书院一事,经朕调查,李卿家兄长与书院学长等人行为有失妥当,严重扰乱书院秩序。朕责令青山书院对相关学长等人进行严惩,以正学风。李卿家兄长,此后不得再干涉书院事务,若有再犯,定不轻饶。”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纷纷投来各异的目光。李夫人兄长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帝竟会如此裁决。他心中又气又恨,却又不敢在朝堂上公然反驳,只能强忍着怒火,跪地谢恩:“陛下英明,臣谨遵圣谕。”然而,他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怨毒,暗暗发誓,定要让陶若为今日之事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青山书院内也炸开了锅。学生们听闻皇帝的裁决,都在热烈讨论着。那些曾经排挤陶若的同窗,此刻脸上满是羞愧之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被他们欺负的陶若,竟有如此大的能耐,能让皇帝为其做主。
“没想到陶若竟如此厉害,看来之前是我们有眼无珠了。”一个同窗低声说道。
“是啊,她不仅才学出众,还如此有胆识,能将李大人兄长的阴谋揭露,实在令人佩服。”另一个同窗附和道。
从那之后,同学们对陶若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以往对她避之不及的同窗,如今纷纷主动与她交好。陶若走在书院的小径上,不断有人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或是微笑示意,或是主动打招呼。“陶若,你可真厉害,以后还得多向你请教呢。”一个同窗笑着说道。陶若微笑着回应:“大家相互学习罢了。”
在课堂上,先生们对陶若也愈发重视,时常对她的见解和才华赞不绝口。陶若在书院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她终于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地行事,时刻提防着他人的算计。
而另一边,李夫人兄长回到府邸后,愤怒地将桌上的茶具扫落在地。“这个陶若,竟敢坏我好事,我定不会放过她!”他咬牙切齿地说道。一旁的管家战战兢兢地劝道:“老爷,如今陛下已有裁决,您还是暂且忍耐,从长计议吧。”李夫人兄长瞪了管家一眼:“忍耐?我怎能忍下这口气!她让我在朝堂上颜面扫地,我定要让她付出惨痛的代价。”
李夫人兄长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思索着报复陶若的方法。他深知,明面上已不能再对陶若下手,否则定会再次触怒皇帝。但他又怎会善罢甘休,心中不断谋划着更为隐秘的阴谋。
陶若在书院享受着久违的平静与尊重,她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然而,她也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时刻警惕着李夫人兄长的报复。她与大哥、苏先生等人时常商议应对之策,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日,陶若与大哥在将军府的花园中散步。大哥看着陶若,神色凝重地说:“小妹,李夫人兄长定不会轻易放过你,你在书院行事还是要多加小心。”陶若点头:“大哥放心,我心中有数。这段时间,我也会继续提升自己,以防不测。”
陶若虽然赢得了裁决,但李夫人兄长的怨恨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她不知道李夫人兄长会如何报复,只能时刻保持警惕,等待着未知的挑战。
喜欢重光华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重光华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