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国国际矿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周远站在演讲台上,身后大屏幕显示着中国智能矿山技术的伦理与实践的标题。台下坐着各国矿业代表、媒体记者,以及——特意坐在第一排的威廉姆斯,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程式化的微笑。
各位嘉宾,周远的声音在寂静的会场中格外清晰,今天我要分享的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关于责任与救赎的故事。
他点击遥控器,屏幕切换到智利圣何塞矿区的照片——荒凉的山坡上立着34个十字架。
1999年,这里发生了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bhp公司明知巷道支撑不达标,仍强令矿工下井。周远的目光直视威廉姆斯,官方报告称33人死亡,但实际有34具尸体被秘密掩埋。
会场响起惊讶的低语。威廉姆斯的微笑僵在脸上,手指不自觉地敲打膝盖。
第34号遇难者是安全督察员张磊,他发现了安全隐患并写了报告。周远切换到下一页,显示一份泛黄的档案照片,而当时bhp的coo,现在的cEo威廉姆斯先生,亲自下令封闭矿井。
威廉姆斯猛地站起:这是诽谤!证据呢?
周远没有回答,而是按下播放键。扬声器中传出一个年轻男子急促的喘息声,然后是清晰的英语对话:
【巷道支撑强度只有标准的60%,必须停工加固!——张磊的声音】
【你知道停工一天损失多少吗?——威廉姆斯冷冰冰的回应】
【但会出人命的!】
【那就祈祷别在今天出事。威廉姆斯轻笑,34条人命只是成本的一部分。】
录音结束,会场死一般寂静。威廉姆斯面如死灰,几名记者已经冲向他,闪光灯如暴雨般闪烁。
这段录音由张磊的便携录音笔记录,埋在废墟中20年。周远的声音因压抑的愤怒而微微颤抖,而今天,我们终于可以给34名遇难者一个交代。
大屏幕切换到实时画面——智利圣何塞矿难纪念碑前,遇难者家属正为第34个十字架揭幕。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国妇女站在最前面,正是李明哲的母亲。
威廉姆斯被保安护送着仓皇离场,而周远的演讲继续着:真正的技术革新必须以人的价值为核心。下面,请允许我介绍重建后的矿石语言智能系统...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军事医院。崔为坐在阿兹哈尔病床边,手里把玩着那个旧怀表。阿兹哈尔虽然脱离危险,但失血过多仍很虚弱。
莎拉呢?阿兹哈尔轻声问。
跟赛义德的妻子在花园玩。崔为笑了笑,她出人意料地坚强。
阿兹哈尔点点头,目光落在怀表上:她看了里面的照片吗?
还没。表盖好像卡住了,我怕用力会...
这里有个机关。阿兹哈尔接过怀表,在边缘某处轻轻一按。表盘弹开,露出隐藏的夹层——里面是一枚微型芯片。终极备份。算法核心的量子压缩版。
崔为瞪大眼睛:你一直带着这个?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阿兹哈尔虚弱地微笑,密码是...
爸爸总是唱的那首歌!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莎拉跑进来,扑到床边。她手腕上还留着炸弹环的淤青,但眼睛亮晶晶的。
阿兹哈尔抚摸女儿的头发:对,就是那首妈妈教你的童谣。
崔为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机:等等,莎拉在车上哼过一首乌尔都语儿歌...他播放一段录音,莎拉稚嫩的歌声响起。
阿兹哈尔点点头:那是算法密钥的声纹编码。我妻子生前是程序员,她设计的这个系统。
崔为将芯片插入手机,同时播放录音。屏幕上立刻跳出一连串代码,最终显示【核心算法解锁成功】。
我们得立即通知周总!崔为激动地站起来,系统可以重建了!
等等。阿兹哈尔拉住他的手,这次...我们做得不一样。
什么意思?
技术不该成为武器或筹码。阿兹哈尔看向窗外的阳光,我想在杜达矿区建一所学校,教巴基斯坦孩子和中国工程师互相学习——传统找矿智慧与现代技术。莎拉可以做第一个学生。
崔为望着病床上的朋友,突然明白了他的愿景——技术可以成为桥梁,而非壁垒。他重重点头:周总会支持的。这比任何商业合同都有价值。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检查站。雷克斯捂着腹部的枪伤,踉跄走向边境线。赛义德的狙击手已经锁定他,但上校下令等待——雷克斯携带的数据设备比他的命更重要。
再走一步就开枪!赛义德通过扩音器警告。
雷克斯转身,血从指缝间不断涌出。他举起那个小型硬盘,突然咧嘴笑了:你们想要这个?他的手指按下一个按钮,硬盘发出哔哔声,加密擦除倒计时30秒。
赛义德暗骂一声,示意突击队前进。雷克斯却出人意料地席地而坐,将硬盘放在身旁,双手举过头顶:我投降。但有个条件——让媒体过来。我有话要说。
全球各大新闻台的直播车早已聚集在边境线巴基斯坦一侧。在赛义德的默许下,摄像机镜头对准了垂死的雷克斯。
我是前英国SAS特种兵,bhp全球安全主管,也是...雷克斯喘息着,1999年圣何塞矿难的执行者。
记者们骚动起来,镜头推得更近。
威廉姆斯下令,我执行,掩盖了34条人命。雷克斯的声音越来越弱,但这不是唯一一起...刚果、印尼、菲律宾...bhp用同样手段掩盖了至少七起重大事故...
他的身体开始前倾,但坚持说完:硬盘里是所有证据...密码是...我弟弟的生日...1975...0321...
雷克斯倒下的同时,硬盘倒计时归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赛义德立即命令技术组上前,但为时已晚——数据已被永久擦除。
然而,全球直播已经将雷克斯的临终指控传遍世界。这场矿业史上最大的丑闻,再也无法掩盖。
一个月后,杜达矿区重新开工。阿兹哈尔虽然还需拐杖行走,但坚持参加了仪式。矿区中央新建了一座简易校舍,门口挂着中巴矿业智慧学校的铜牌。
崔为调试着重建的智能系统,屏幕上的矿脉三维模型比之前更加精细。莎拉坐在他旁边,好奇地指着各种数据流:这个像爸爸说的矿石呼吸
没错。崔为笑着解释,我们把纳西姆老爹的经验数字化了,现在系统能到岩石的微妙震动。
周远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仪式,他身后是北京总部的全新服务器集群:各位,今天不仅是技术的重生,更是矿业伦理的新起点。我们与巴基斯坦、阿根廷、刚果等国的合作将完全透明化,所有安全标准提高30%。
屏幕切换到各海外项目现场——阿根廷矿工们围着新设备欢呼;刚果村庄的孩子们在新建的学校上课;巴基斯坦传统矿工与现代工程师并肩工作...
有人问我,为什么宁可销毁技术也不妥协。周远的目光扫过全场,因为真正的创新必须扎根于正确的价值观。今天,我们不仅重启了项目,更重启了对这个行业的信任。
仪式结束后,崔为推着阿兹哈尔的轮椅参观矿区。初春的阳光洒在安第斯山脉的雪顶上,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
看那边。阿兹哈尔指向远处一群正在交谈的老矿工和中国工程师,纳西姆老爹在教你们的人听石头
崔为笑了:而我们的工程师在教他们使用传感器。完美的组合。
莎拉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矿石:崔叔叔,看!我找到的!它好像在唱歌!
崔为接过石头,假装认真聆听:嗯,它在说...这里藏着丰富的铅锌矿!
三人笑成一团。微风中传来学校里的读书声、矿区的机器声、还有远处不知谁用乌尔都语哼唱的童谣。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大地本身在诉说——关于传承与创新,关于跨越国界的情谊,关于那些深埋地底却永远发光的人类智慧。
矿石终会枯竭,但人们共同书写的故事,将如群山般永恒。
[本篇完]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