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暴雨来得毫无预兆。
周远刚走出临时办公室,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远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紧接着对讲机里炸开一片嘈杂:临时桥垮了!有人被困在河西!
心跳骤然加速,周远抓起安全帽冲向工地。雨水很快浸透工装,靴子在泥泞中打滑。当他赶到河边时,眼前的景象让胃部一阵绞痛——昨天才搭建的钢便桥从中断裂,像被巨人掰断的饼干,两端扭曲的钢梁悬在暴涨的河面上。
谁在对面?周远大声问道。
陈组长带着三个工人!安全员老赵脸色惨白,他们在检查河西边坡,现在回不来了!
周远眯起眼睛望向对岸。雨幕中,隐约可见几个人影在断裂的桥头徘徊。他掏出对讲机:陈默!听得到吗?
一阵刺耳的电流声后,陈默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我们没事...但边坡开始滑移...需要立即...
信号中断了。周远猛拍对讲机,却再无回应。河西是片陡坡,连日暴雨已经让土层饱和,随时可能发生滑坡。而唯一的通道已经断裂,救援车辆根本无法通过。
立刻调两台挖掘机来!周远对老赵吼道,再准备绳索和安全带!
周工,水太急了!老赵指着浑浊汹涌的河水,人下去瞬间就会被冲走!
周远咬紧牙关。常规方法行不通,必须另辟蹊径。他仔细观察断裂的钢便桥——主梁虽然折断,但两侧的扶手栏杆还部分连着。如果能利用这些残存的钢结构...
找两根工字钢来!越长越好!周远突然命令,再准备焊接设备和安全绳!
当挖掘机将十二米长的工字钢吊装到位时,所有人都明白了周远的计划——他要利用残存的桥体作为支撑,架设一条简易的悬索通道。
太危险了!老赵试图劝阻,等暴雨停了,我们调直升机...
等不及了!周远指向对岸,看那边!
透过雨幕,可以清楚地看到河西边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滑移。陈默和工人们已经退到断桥边缘,再往后就是湍急的河水。
焊接火花在雨中嘶嘶作响。周远亲自监督每一个连接点,同时不断尝试用对讲机联系陈默。经过二十分钟的抢修,一条摇摇欲坠的生命线终于搭成——两根工字钢分别固定在两岸,中间铺着木板,四周挂着安全网。
我先过!周远系上安全带,就要踏上这条危险的通道。
不行!施工队长拦住他,您是技术负责人,不能冒险!让专业的来!
正当争执不下时,对讲机突然又传来陈默的声音:...周远...别过来...边坡随时会...用钢梁...敲击...
信号再次中断,但周远立刻明白了陈默的意图。他抄起一根铁棍,跑到钢便桥残存的基座前,用力敲击钢梁:嗒—嗒嗒—嗒—(m-o-R-S-E)
几秒钟后,对岸传来清晰的回音:嗒—嗒—嗒(R)
周远如释重负——陈默懂他的意思。摩斯电码,这是他们刚共事时,陈默半开玩笑要求他学的工程师必备技能。
接下来的沟通完全依靠钢梁上的敲击声。周远简要说明了救援方案,陈默则回报了对岸情况:边坡位移加速,但暂时还能支撑;三名工人中有一人脚踝受伤;他们需要绳索和担架。
准备输送物资!周远转身指挥团队,先送安全绳过去,然后是担架和急救包!
利用架设好的工字钢,他们很快拉起了两条滑索。第一条安全绳成功送达对岸后,陈默立即将其固定在坚固的桥墩上。随后,各种救援物资通过滑索陆续送达。
现在撤离!周远敲击钢梁,先送伤员!
对岸,陈默组织工人们有序撤离。受伤的工人被固定在担架上,通过滑索缓缓滑向安全区域。第二名工人自行系上安全带,准备横渡那条危险的简易通道。
就在这时,一声巨响从河西传来——边坡终于支撑不住,大块土石轰然滑入河中。站在断桥边缘的陈默和最后一名工人瞬间被塌方的冲击力推入激流!
陈默!!周远的心跳几乎停止。
浑浊的河水中,两个身影时隐时现。工人们尖叫着抛出救生圈,但都被急流冲走。千钧一发之际,周远发现陈默抓住了河中央的一块巨石,正奋力将那名工人推向岸边。
下游!设拦截网!周远冲向岸边的一台挖掘机,用挖斗接住他们!
挖掘机轰鸣着驶入浅滩,巨大的金属挖斗伸向河中。第一次尝试,陈默没能抓住;第二次,他的手指擦过挖斗边缘;第三次,就在他力气耗尽前的瞬间,周远亲自操作挖掘机,以一个几乎要翻车的危险角度,终于让陈默抓住了挖斗齿。
当浑身是血的陈默和昏迷的工人被拉上岸时,现场爆发出欢呼。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急救,而周远双腿发软,几乎跪倒在泥泞中。
他没事!只是些皮外伤和脱水!医生检查后宣布。
陈默虚弱地睁开眼睛,看到周远时,嘴角扯出一个微笑:操作...挖掘机...的水平...还是...这么烂...
周远想笑,却变成了哽咽:你他妈差点死了知道吗!
职业病...陈默咳嗽着,看见危险...就忍不住...
救护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周远带领团队评估损失。河西边坡完全坍塌,但幸运的是所有人员都已撤离。更令人担忧的是,暴雨冲毁了进场的临时道路,项目部的食品和药品储备只够维持三天。
向总部求援吧,王工建议,申请直升机运送物资。
周远摇头:气象预报未来三天还有暴雨,直升机无法起飞。他环顾四周,我们得靠自己了。
临时会议室里,项目团队紧急商讨对策。就在这时,护士送来一个防水袋:陈组长清醒了,说一定要把这个交给您。
袋子里是陈默的工程笔记本,已经被河水泡得发皱。周远小心翻开,惊讶地发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项目所有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包括那些周远提出但被陈默公开反对的创新方案。每个方案旁边都有详细的分析和改进建议,有些甚至比周远原本的想法更完善。
这家伙...周远摇头苦笑,明明赞同我的方案,为什么会上总是唱反调?
翻到最后几页,他找到了答案。在一段私人笔记中,陈默写道:周远的穹顶节点方案确实优于王教授的,但直接挑战权威太冒险。应该先小范围试验,用数据说话...年轻人太冲动,得帮他兜着点...
周远的喉咙发紧。原来陈默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保驾护航——表面上的反对,实际是给周远的创新方案设置安全阀。
暴雨持续了整整三天。这期间,周远每天都会去医院,一边向陈默汇报进展,一边讨论技术方案。当陈默的笔记本被小心烘干后,他们发现其中关于应急工程的部分格外详尽——这源于陈默早年参与汶川救灾的经验。
早知道你有这套秘籍,周远开玩笑,我该早点把你推下河。
陈默难得地大笑,随即因肋骨伤势疼得龇牙咧嘴:轻点...笑...骨折了...
第四天,天空终于放晴。周远组织团队修复道路时,陈默坐着轮椅出现在工地,右腿打着石膏,脸上还带着淤青。
你疯了?周远冲过去,医生让你出院了?
憋不住...陈默指着不远处的山坡,那边...土质...有问题...
果然,工程组按陈默指出的位置挖掘后,发现了潜在滑坡体。如果不是及时发现,新修的道路很可能在下次暴雨中毁于一旦。
随着陈默的回归,项目进展明显加快。虽然腿伤未愈,但他坚持每天到现场,坐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监督施工。周远则负责技术决策,两人配合默契,仿佛多年的老搭档。
你们俩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合拍了?一次午餐时,王工好奇地问。
周远和陈默相视一笑。有些事无需解释——当共同经历过生死考验后,职场上的那些小摩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一个月后,项目迎来重要节点——跨河大桥正式合龙。庆典上,总部领导特意表彰了周远和陈默在抢险中的英勇表现。当记者问及两人如何在那样的危机中保持冷静沟通时,周远举起一根铁棍,陈默则掏出一把小扳手。
嗒—嗒—嗒—周远敲击钢梁。
嗒—嗒—嗒—嗒陈默回应。
在场的人都一头雾水,只有两人相视而笑。这是独属于工程师的密码,是他们共同经历的最佳见证。
项目接近尾声时,周远收到集团调令——他将负责肯尼亚铁路项目的技术工作。而陈默则被调回国内,接手一个重要市政工程。
离别前一晚,两人在工地旁的小酒馆喝到深夜。陈默的腿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走路还有些跛。
敬下一个工地。周远举起酒杯。
敬没被洪水冲走的运气。陈默碰杯。
酒过三巡,陈默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离别礼物。
盒子里是一枚有些年头的工程徽章,背面刻着日期:2005.7。
这是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陈默的声音罕见地柔和,也是最后一个亲自设计的项目。后来...你知道的,出了事故...
周远小心地捧着徽章。他知道陈默从未对任何人提起那段往事——因为设计失误导致建筑出现裂缝,陈默被调离设计岗位,从此再不敢碰设计工作。
你比我强,陈默仰头喝干杯中酒,敢坚持自己的技术判断,敢挑战权威...你做到了我当年没敢做的事。
周远不知如何回应。他想起云端之塔项目中那些与陈默的争执,想起穹顶节点争议时陈默表面的反对和暗中的支持,想起暴雨中那本被河水浸湿的笔记本...
肯尼亚之后去哪?陈默转移话题,听说集团在筹划北极圈项目?
还没想那么远,周远笑着收起徽章,不过只要有好的工程,去哪都行。
第二天清晨,送陈默上车前,周远将一本装订好的文件递给他:给你的临别礼物。
陈默翻开,发现是云端之塔穹顶节点的完整技术报告,扉页上写着:共同作者:陈默。没有他的反对意见,这个方案不会如此完善。
扯淡...陈默笑骂,却把文件小心地收进公文包,保持联系...用工程师的方式。
嗒—嗒—嗒—周远敲击车门。
嗒—嗒—陈默笑着回应。(R-E)
车开远了,周远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枚2005年的徽章。阳光照在工地上,新建成的大桥横跨河流,钢铁骨架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这光芒,如同工程师的精神——历经风雨,依然坚固;跨越时空,始终闪耀。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