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褶皱》的拍摄在极端天气的夹缝中艰难推进。冰岛的天气如同任性孩童的脸,说变就变。原定的拍摄计划常常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或能见度骤降的浓雾而被迫中断,整个剧组必须在严寒中等待,或者紧急转场。
楚言有一场在黑沙滩与狂风巨浪“对话”的戏,需要表现出角色在时间乱流中捕捉关键信息的瞬间。实拍时,风速远超预期,夹杂着冰雹,打在人脸上生疼。楚言一次次在及膝的冰冷海水中跋涉,寻找着导演要求的那种“与自然之力抗衡又交融”的状态。他的专注力达到了极限,【灵魂羁绊】另一端,苏晚能清晰感受到他精神力的高度集中以及身体承受的刺骨寒意,她坐在温暖的室内拍摄棚里,却忍不住攥紧了手心,默默传递过去一份支撑的力量。
苏晚则面临着她表演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时间凝滞”状态下的无台词表演。她身处搭建的、充满精密仪器和柔和蓝光的“褶皱区”核心,需要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眼神的流转甚至呼吸的节奏,来展现角色内心时间尺度被无限拉长的孤独、对过往记忆的追溯以及对渺茫希望的坚守。这需要极致的内心戏和控制力。她反复尝试,有时会引导一丝星辉之力在体内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流转,去模拟那种近乎凝固的时间感,寻找灵肉合一的状态。迈克尔导演对她的表现赞不绝口,称她“眼睛里装着整个宇宙的寂寥”。
(暖暖的新世界)
为了让暖暖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接触同龄人,在征得她同意后,楚言和苏晚为她选择了一家本地的小型私立幼儿园,每周去两到三天。幼儿园里金发碧眼的小朋友居多,语言成了第一道屏障。
第一天去幼儿园,暖暖紧紧抓着妈妈的手,有些怯生生的。老师们非常友善,用简单的英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欢迎她。小朋友们也对这位来自东方、像瓷娃娃一样精致的新伙伴充满了好奇。
起初,暖暖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看着别人玩。她试图用中文和一个小男孩交流,小男孩茫然地眨眨眼。暖暖没有气馁,她想了想,拿出自己带来的、印有熊猫图案的彩笔,在小画纸上画了一只胖乎乎的熊猫,然后推到小男孩面前,指着熊猫,又指指自己,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
小男孩看着可爱的熊猫,也笑了起来,递给她一块自己带来的、包装纸色彩鲜艳的巧克力。
就这样,绘画和分享成了暖暖的“通用语言”。她的小画纸上,开始出现冰岛的火山、极光,还有她和金发小朋友手拉手的画面。她甚至很快学会了几句简单的冰岛语问候,比如“Goean daginn”(你好)和“takk”(谢谢),奶声奶气的发音常常逗得老师和小朋友们开怀大笑。
然而,小小的冲突也不可避免。一次在玩积木时,一个身材比较高大的冰岛男孩想抢暖暖正在搭的“火箭”顶端的一块红色积木,情急之下推了暖暖一下。暖暖愣了一下,没有哭,而是站稳后,仰起头,用刚学会的、还不太标准的冰岛语,清晰而认真地说:“tetta er mitt!”(这是我的!)
她的声音不大,但那份不容侵犯的坚定,让那个男孩动作顿住了。老师及时介入,安抚了双方。放学时,暖暖把这件事告诉了来接她的苏晚,小脸上带着点小委屈,但更多的是“我保护了自己”的骄傲。
苏晚心疼地亲了亲她的额头,肯定了她的做法:“暖暖做得对,要勇敢保护自己的东西,但也可以用语言好好说。” 晚上,她和楚言说起这件事,楚言沉默片刻,然后对暖暖说:“下次,可以告诉他,我们可以一起搭一个更大的。”
(家的慰藉)
结束一天疲惫甚至挫败的拍摄,回到温暖的海边别墅,看到女儿的笑脸和那些充满童趣的画作,成为楚言和苏晚最有效的治愈。
暖暖会兴奋地展示她新学的单词,会拉着爸爸妈妈看她用乐高搭建的“冰岛房子和火山”,会指着窗外变幻的云彩问:“妈妈,那是时间褶皱吗?”
在这样纯粹的家庭时光里,楚言会暂时放下“凌烬”的孤绝,耐心陪女儿拼图;苏晚也会从“艾拉”的漫长孤寂中抽离,用温柔的嗓音给女儿讲述北欧神话的故事。暖暖的存在,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穿透冰岛的严寒与拍摄的压力,照进他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一天深夜,拍摄遭遇瓶颈的楚言独自在客厅对着剧本沉思。苏晚给他端去一杯热牛奶,在他身边坐下。窗外万籁俱寂,只有海浪规律拍岸的声音。
“今天那场戏,风的阻力比预想大,动作始终差一点意思。”楚言罕见地流露出些许疲惫。
苏晚握住他的手,星辉之力温和地流淌过去,不带任何侵略性,只是安抚:“你已经在和这片土地共鸣了。明天试试,不要对抗风,想象你是风的一部分,或者,风是你延展的触觉。”
楚言微微一怔,反手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细微的能量与自己的【灵魂羁绊】交融,心中的滞涩仿佛被悄然化开。
极光并非夜夜可见,但家的灯火长明。
在这片远离故土的冰原之上,他们各自征战,也彼此支撑。专业的壁垒需要靠自身能力去突破,而心灵的港湾,则永远由他们三人共同铸就。暖暖用她的纯真与勇气,在这片新土地上,进行着一场小小的、成功的“外交”,也为父母带来了无尽的慰藉与力量。
前方的拍摄依然充满挑战,但他们知道,他们并非独行。
喜欢娱乐圈重生:退圈影后靠娃爆红了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娱乐圈重生:退圈影后靠娃爆红了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