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元年(885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燥热。钱镠站在苏州城头,远眺运河,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寻常——往年此时,运河水量充沛,如今水位却有明显下降。
“主公,宣州急报。”陈策快步登城,面色凝重,“青弋江水位较往年同期下降三成,春耕恐受影响。”
钱镠眉头微蹙:“通知各州,即日测报江河水位。”
接下来的几日,坏消息接踵而至。新安江、富春江、苕溪、运河...浙西各主要水系水位普遍下降二到四成。更令人忧心的是,自去冬至今,春雨稀少,田地干涸。
这日清晨,钱镠正在批阅公文,忽见窗外飞过几只蝗虫。他心中一凛,立即召来周繇。
“北方蝗情如何?”
周繇呈上一叠文书:“回主公,中原蝗灾已蔓延至淮南。据报蝗群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稼尽毁。恐不日将过江...”
钱镠拍案而起:“立即召集各州刺史议事!”
节度使府内,气氛凝重。各地报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严峻:水位持续下降,蝗虫零星出现,旱情已成定局。
润州长史成及首先发言:“主公,润州去岁方始恢复,水利未修,若遇大旱,恐难支撑。”
常州刺史王荣接话:“常州情况稍好,但若持续无雨,夏收必受影响。”
宣歙观察使裴枢的特使道:“裴观察使请主公相助。宣歙山地居多,抗旱能力弱,今春已见旱象。”
钱镠静听各方汇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案几。待众人言毕,他缓缓起身:“天灾已至,怨天尤人无益。当务之急是抗旱、备蝗。顾长史,仓廪存粮几何?”
屠环智早有准备:“回主公,苏州常平仓存粮两百万石,湖州常平仓存粮一百六十万石,另宣歙三州尚有去岁余粮四十万石,足够支撑两年。”
钱镠点头:“,好啊,粮食充足,我就有了底气。即日起,实行用水管制:生活用水优先,灌溉用水统筹分配。罗隐,你负责制定《抗旱令》,各地依令行事。”
他又转向刘孟安:“刘将军,命靖江军分赴各州,协助开挖深井,疏浚河道。”
最后对成及道:“成长史,你立即组织人力,制作捕蝗器具,储备火油柴草。一旦蝗群过江,务必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命令既下,整个浙西迅速行动起来。钱镠亲赴各地督查,只见田间地头,军民协力开挖沟渠,引水灌溉;山林原野,百姓编织捕蝗网具,堆放柴草。
这日,钱镠巡视至湖州,见太湖水位明显下降,湖滩裸露,不禁忧心忡忡。
当地老农道:“大人不必过忧。小老儿经历多次旱灾,只要调度得当,未必不成丰收。倒是蝗虫更可惧些。”
钱镠问:“老丈可有灭蝗妙计?”
老农笑道:“蝗虫昼飞夜栖,最怕烟火。可在其过夜处举火焚之。若是幼蝗,尚未生翅,可掘壕围捕。”
钱镠大喜,立即命人记录老农之法,传谕各州。
五月,旱情持续加剧。各地河水断流,井水干涸,稻田开裂。更可怕的是,北方的蝗群终于越过长江,黑压压如乌云般向南扑来。
第一波蝗群袭击宣州。裴枢急报求援,钱镠立即命刘孟安率八千嘉禾军携捕蝗器具前往支援。
刘孟安抵达宣州时,但见蝗虫铺天盖地,啃食禾稼。百姓惊慌失措,有的甚至跪地求神。
刘孟安立即组织军民灭蝗:白日以网具捕捉,夜间举火焚烧,对尚未生翅的幼蝗,则挖掘深壕,驱赶掩埋。
经过十余日苦战,宣州蝗情得以控制。杜棱留下部分人手继续清剿,率部转战歙州。
与此同时,钱镠坐镇杭州,指挥全局。他发明了“蝗情日报”制度,各州每日上报蝗群动向、灭蝗进度,以便统筹调度。
六月,蝗群主力南侵至润常二州。这两州去岁方始恢复,人力物力不足,抗旱能力弱,如今又遭蝗灾,雪上加霜。
钱镠急调苏湖存粮二十万石支援,同时亲赴润州督战。
润州郊外,蝗虫如暴雨般砸向农田。钱镠不顾亲兵劝阻,亲自下田指挥灭蝗。
“点火!快点火!”钱镠大喊。军民立即在田间点燃早就准备好的柴草堆,浓烟升起,蝗虫纷纷坠地。
夜间,钱镠又组织百姓挖掘壕沟。众人举火把围赶蝗虫,将其驱入壕中掩埋。
一连三日,钱镠与军民同吃同住,日夜奋战。他的眼睛被烟熏得通红,双手磨出血泡,仍坚持在一线。
润州长史成及劝道:“主公保重身体!这些活让我们来做就好。”
钱镠摇头:“百姓正在受苦,我岂能安坐堂上?”
至第七日,润州蝗情基本控制。钱镠立即转往常州。
此时常州情况更为严峻。由于抗旱不力,庄稼长势本就不好,又遭蝗灾,禾稼损失过半。百姓恐慌,有的开始外逃。
钱镠当机立断:“开仓放粮!设立粥厂,绝不能饿死一人!”
又对常州刺史王荣道:“立即组织补种薯蓣杂粮。即使夏收无望,秋收还能补救。”
在钱镠的强力督导下,常州局势逐渐稳定。
七月,当蝗群南下至苏湖平原时,已是强弩之末。苏湖二州经过数年水利建设,抗旱能力较强,庄稼长势尚好。更重要的是,这里早已严阵以待。
钱镠精心布防:在太湖沿岸设立三道防线。第一道,沿湖滩涂设置烟火带;第二道,田间布设捕蝗网具;第三道,组织百姓随时准备人工捕捉。
蝗群来袭那日,景象极为壮观。但见湖面上升起无数烟火,形成一道烟雾长城。蝗群遇烟即坠,侥幸越过者又被网具所困,零星漏网者则被守候的百姓迅速捕捉。
经过三天激战,令人闻风丧胆的蝗群主力,竟在太湖畔被彻底消灭。
战后清点,仅湖州一地就捕杀蝗虫千万斤。钱镠灵机一动:“蝗虫可饲鸡鸭,快组织百姓收集蝗虫,晒干碾粉,作为饲料!”
果然,用蝗虫粉喂养的家禽长得特别快,蛋产量也大增。坏事变好事,苏湖二州的禽蛋产量反而比往年增长两成。
至八月,旱情仍未缓解,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钱镠开始着手灾后重建。
他首先又从苏州调粮三十万石,支援受灾较重的润常二州。又组织工匠赶制水车,从深井中提水灌溉。
针对宣歙山区,他命人教授梯田耕作之法,保水保土。对睦州平原,则继续疏浚河道,引太湖水灌溉。
九月,终于迎来久违的秋雨。虽然雨量不大,但足以缓解旱情。补种的杂粮长势良好,至少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大面积饥荒。
十月,钱镠开始巡视各地,评估灾情影响。
在宣歙,裴枢亲自作陪:“多谢钱公相助!宣歙虽减产两成,但去岁有余粮,加上及时灭蝗,百姓尚可温饱。”
在苏湖,成及报告:“托主公洪福,苏湖抗旱得力,又及时灭蝗,粮食仅减产一成。更可喜的是,禽蛋产量增两成,弥补了部分损失。”
在润常,情况则不容乐观。成及羞愧道:“下官无能,润州减产五成,全靠苏湖接济度日。”
钱镠没有责备,反而安慰道:“天灾非人力可抗。重要的是吸取教训,来年加强水利建设。”
最后来到杭睦,结果出人意料。杭州刺史皮日休兴奋地报告:“主公,杭睦二州非但未减产,反而增产了!”
钱镠惊讶:“这是为何?”
“去岁全民修堤,水利设施完善,抗旱能力强。更兼主公教导的深耕细作之法见效,虽遇大旱,影响有限。至于蝗灾,都没到到杭州已经绝迹了。”
钱镠大喜,立即前往田间视察。果然,杭睦的稻田金黄一片,穗大粒饱,显然是个丰收年。
王老汉如今已成为杭州农官,见到钱镠格外亲切:“大人!托您的福,咱们新垦的三百万亩滩涂地肥沃异常,耐旱耐涝,今年可是大丰收啊!”
钱镠抓了一把稻穗,颗粒饱满,不禁欣慰:“好啊!这才是真正的根基!”
冬月初一,钱镠在润州召开年终总结会议。刘杞呈上详细数据:
“主公,今年虽遇大旱蝗灾,但因应对得当,整体损失可控。宣歙虽减产二成,但能自给自足;苏湖减产一成,禽蛋增二成,仍是粮仓;润常减产五成,需外来接济;杭睦反而增产,新垦滩涂大获丰收。”
钱镠长舒一口气:“如此说来,通过苏湖余粮反补润常,整体可平安度过灾年?”
“正是!”屠环智笑道,“更可喜的是,各地在抗旱灭蝗中积累了经验,水利设施更加完善,来年抗灾能力必将大增。”
钱镠起身,环视众官员:“今年天灾,是不幸也是大幸。不幸在百姓受苦,大幸在让我们看清了弱点:水利不修,防灾无力;各自为战,难抗大灾。”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浙西全境:“我要建立统一的防灾体系:各州水利统筹规划,粮仓互通有无,灾情联防联控。如此,方能应对更大灾难。”
众人齐声称善。
会后,钱镠安排革新司林无隐负责撰写《防灾要略》的小册子。将今年抗旱灭蝗的经验教训详细记录,从水源调度到蝗情预警,从物资储备到民心安抚,无不具细,分发各州宣贯落实。
喜欢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