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日清晨,了望手喊出“筑紫山”三个字,钱镠爬到桅杆顶端,见远处海岸线像灰蓝色绸带,岸边沙丘上立着十几个穿红袍的人,举着“太宰府”三个汉字的幡旗。
“是迎送使。”说着周逵不知道从哪捧着一根染成红色的竹竿,钱镠问“你这拿个竹竿竿是干嘛?”
“主公,这是节杖。我参照典籍做的,我提前告诉他们我们是大唐鸿胪寺委派的使节,应该不会露馅!”
“使节?我还是他祖宗呢,净整些没用的!”钱镠虽然嘟囔,但是也没有打扰周逵的动作。
当船队驶入博多湾时,钱镠便发现那些红袍人弯着腰,为首老者背着鎏金铜壶,壶嘴冒着热气。
“那是少贰官藤原元利,”周逵低声道,“他手里是砂金壶,装着见面礼。”
船刚抛锚,藤原元利带着四个随从登上“定波号”。他直衣下摆沾着泥点,看见钱镠的明光铠时眼睛亮了亮——这在倭国可是好东西,这里缺铁,造不起铁架,所谓的直筒、大铠都是拿竹子之类的做的。去年他舅舅贞敏遣唐带回的唐式铠甲,跟这个差远了,看着甲片比这薄一半。接着目光扫过甲板床弩时,他喉结明显动了动。
然后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听不懂的。
“钱大人远来辛苦,”周逵翻译着他的话,“宰府已备下‘大飨’,有生鱼、烤海胆,还有从‘大唐街’买来的酒。”
钱镠没接话,只是对马绰使个眼色。副将心领神会,突然扳动床弩机括,铁箭“嗖”地射向远处礁石,“当”的一声火星四溅,箭簇竟深深扎进岩石里。
藤原元利见状脸瞬间白了,腿都开始在打哆嗦。
周逵适时开口:“这些床弩是杭州水师的珍品,能射穿三层木板。我们主公说,海上不太平,带些家伙防身罢了。”元利忙点头:“应当的,应当的,博多湾也常有海盗...... ”
博多湾的“大唐街”比钱镠想象的小。十几间木板房挤在沙丘下,挂着“秦客”“吴服”幌子,穿唐装的倭人用生硬汉语讨价还价。周逵指着最大那间:“那是‘交易唐’,太宰府在这收‘鸿胪税’,抽成三成。”
“啥,还抽咱们得税?抽他......的”钱镠骂骂咧咧的。
周逵有些惊讶,钱镠从出发来倭国就挑着问题骂人,在翁洲不是这样的。他不知道在后世有种人叫“愤青”,还有种思想叫“仇倭”。
正说着,穿绿袍的官吏匆匆跑来,捧着卷竹简。藤原元利看完脸色发白,周逵凑去一看,竹简用汉字写着“平城京急报:藤原大臣令,唐商货物须经‘检非违使’查验。”是藤原良房的人,“周逵低声道,“他们想分一杯羹。”
钱镠突然笑起来,让马绰打开货箱——里面不是瓷器锦缎,而是架拆解的床弩部件,青铜望山上的刻度清晰可见。“告诉元利大人,这是给大宰府的护港利器,”他故意提高声音,“只是不知,平城京的贵人敢要吗?”
藤原元利的脸涨红。周逵知道,这招戳中倭国要害——藤原良房虽把持朝政出任关白,但是也不是一手遮天,还不敢明面上染指兵器。果然,片刻后元利躬身道:“太宰府会妥善安排,不必惊动检非违使。”
博多湾的“交易场”设在废弃“神宫”里。钱镠看着倭人用木杆围起的场地,想想杭州、明州、还有自己老巢翁洲的地面——那青石地面能照见人影,而这里,什么烂鸡儿地方,泥地踩上去能陷到脚踝。
“唐商货物,按‘鸿胪例’抽税三成。”藤原元利带来的“主典”官捧着账簿,声音尖细如鸟叫。钱镠不知道他在说啥,以为是问货品是啥,让马绰打开一箱越窑瓷——碗碟边缘薄如蝉翼,阳光下能看见指纹。
主典官眼睛直了。周逵适时开口:“去年遣唐使带回的‘秘色瓷’,在平城京能换十两砂金一件。我们这些,比秘色瓷还好。”他话锋一转,“只是不知,太宰府有没有足够的金银?”
藤原元利干咳一声,挥手让主典官退下。“金银自然是有,”他示意随从抬来木箱,“只是......大宰府还需要些‘唐式甲胄’,防备西边的‘隼人’。”
钱镠挑眉——隼人是倭国南部土着,常袭扰港口,这倒是顺水推舟的机会。
“甲胄,他要甲胄干嘛,长得还没有猴子高,他穿的了么?”
“一般买回去会拆散找专门的匠人重新编织,通常两套可以编织出五套来。”周逵解释道。
“那也不对啊,咋编织出来的这么多的?”
“一般主要部位,比如胸腹部和背部用的拆散的铁甲片,其他地方参照铁片的大小用竹片制作,然后刷的银漆!”周逵继续科普。
“嘿,真新鲜啊”钱镠讥笑道:“告诉他,可以给他卖,但是朝天不允许,咱们得私下里搞,价格可高的很,铠甲有多重,我就要多重的金子。而且是普通的铁札甲,我身上这种,不卖!”
“可以!”周逵告诉藤原元利钱镠的意见,藤原元利犹豫了好一会答应道。
商议了好一会,藤原元利想更换五十套铁札甲,因为钱镠买的都是好东西,甲片都是比较厚的,一套铠甲有四十斤重,也就是六百四十两,全部加起来可以换到三万两千两黄金,也是贵的离谱了。
可是再贵他们也得买,这种铁札甲因为日本缺铁,铁矿大部分用来打造兵器都不够,还有农具,铠甲纯粹属于奢侈品,这些买来可以给天皇卫队装备三百人了。
日本金银产量也不高,因为技术落后,一年黄金产量只有不到两万两,这次买铠甲就基本花完了大半库存。
金子不够了,不过还是有办法的,倭国太宰府还有大批量的银锭。因为日本金银冶炼技术落后,尤其是银,年产量只有不到一万两,同时为了解决银产量低的问题,倭国选择将银矿拉到新罗国冶炼,提高纯度后再拿回国内。相应的银消耗也少,自从发现陆奥砂金之后,金矿是皇室最喜欢的东西,银就没有了大规模的使用场景,基本上都积攒用来贸易。因为近几年贸易断绝,太宰府积攒的银锭已经有三十万两,正好可以拿来用用。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进行货品定价和等值金银更换。全部核算下来,除了之前的铠甲外,钱镠带来的二十艘船的货物,全部估值达三十五万贯。除了将太宰府库存三十万两白银掏空,还把剩余的黄金全部兑换掉了(黄金一万两兑换五万两白银)。
喜欢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