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轩的“赏赐”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虽短暂,却切实地改变了沈清弦在陆府下人心中的微妙地位。至少,明面上再无人敢轻易克扣她这院的份例,周妈妈出门走动时,腰杆似乎也挺直了些许。
沈清弦对此心知肚明,却愈发谨慎。她将那些料子锁进箱底,点心大部分赏给了周妈妈,只留下少许做样子。那支银簪,她更是从未佩戴,只与那几块碎银一同,藏在妆奁最深处,如同蛰伏的毒蛇,等待出鞘的时机。
她的心思,全系在了那条刚刚搭上的“暗渠”上。
几日后的傍晚,周妈妈趁着暮色,悄悄带回了一个粗布包裹。她脸上带着压抑的兴奋与紧张,将包裹递给沈清弦时,手都有些微微发抖。
“姑娘,成了!赵大家的果然争气,顶了浆洗房空出来的那个缺,调去负责一部分蔬果采买的核对登记了!这是她今日借着出府核对货品的由头,悄悄买回来的,说是谢姑娘……谢老奴的恩情!”周妈妈压低声音,眼睛亮得惊人。
沈清弦接过包裹,入手沉甸甸的。她走到灯下,解开布结。里面并非什么贵重之物,而是几本边缘磨损的旧书,一叠质量粗糙的宣纸,两支最普通的毛笔,还有一小包用油纸仔细包好的、颜色各异的干枯花草。
书是《本草图鉴》残卷、《百草辑录》和一本坊间流传的《异域杂谈》,正是沈清弦目前最需要了解的东西。纸笔虽劣,却足以让她记录下某些不便宣之于口的思绪。而那包干花,则是赵大家的“心意”,说是可以熏香宁神。
沈清弦轻轻抚过书页泛黄的边缘,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激荡。这不仅仅是几本书,这是通往外界的信息之窗,是她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基石,更是她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象征。赵大家的行为,证明这条线是通的,而且初步可靠。
“妈妈,你做得很好。”沈清弦压下心绪,看向周妈妈,语气郑重,“告诉赵大家的,她的心意我领了。日后若无必要,不必频繁接触,更不必再送东西。只需在她当值时,留心府外各类消息,尤其是……关于柳家,或是西域胡商的传闻,若有特别之处,记在心里,有机会时再递个话即可。一切以稳妥为上。”
她不能急于求成,这条线刚刚建立,脆弱无比,必须小心维护。目前阶段,传递消息比传递实物更重要。
周妈妈连忙应下:“姑娘放心,老奴晓得轻重,定会嘱咐她。”
打发了周妈妈,沈清弦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那本《异域杂谈》。书页间散发着陈旧的墨香和淡淡的霉味,里面光怪陆离地记载着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奇珍异兽,甚至还有一些模糊的传说。她看得极其仔细,不放过任何可能与那黑色碎片符号相关的线索。
然而,直到烛火燃过半,她也未找到与记忆中符号完全一致的记载。书中描绘的符号大多粗犷简单,与她所见的那种扭曲盘绕、带着诡秘美感的图案相去甚远。她并不气馁,至少,她排除了这些常见的西域符号,将搜索范围进一步缩小了。
她又拿起那包干花,凑到鼻尖轻嗅。是常见的茉莉、甘菊等,并无特殊。赵大家的此举,更多的是在表忠心,而非传递特定信息。
将东西仔细收好,沈清弦吹熄了灯,躺在冰冷的床铺上,却毫无睡意。
一条暗渠已然打通,虽然细微,却意味着她不再是完全封闭的。她可以通过赵大家,有限地了解府外动向,甚至……将来或许能将她制作的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比如绣品,悄悄送出去,换取微薄的银钱,积少成多。
但这还远远不够。她需要更强大的盟友,更隐秘的渠道,以及……关于那“赤焰阎罗”和神秘符号的确切答案。
王伯……
想到那个佝偻而警觉的老人,沈清弦的心微微发热。他是目前唯一一个可能知晓内情,并且似乎对她抱有某种善意(或至少是互利意图)的人。断开的线,必须重新连接,但方式需要改变。
次日,沈清弦开始了新的“消遣”。她让周妈妈找来一些韧性较好的草茎和彩线,开始学习编织各种复杂的络子(中国结)。这活计安静,不引人注意,成品也寻常,可以随意送人或丢弃。
她编得极其用心,尤其是在几个关键结构的收尾处,她刻意模仿了记忆中那符号的某个局部转折,将其化为一种独特的、不易察觉的装饰性结节。她编了好几个这样的络子,样式大同小异,却都在不起眼处藏着那点“心意”。
她需要一个契机,将这些络子,“自然”地送到王伯眼前。
机会来得比她预想的快。
几日后,周妈妈打听来一个消息:管理书库的王伯,前两日不小心扭了脚,虽不严重,但上下梯子取书颇为不便,正需要个灵巧些的临时帮手,帮忙整理低处的书籍。
沈清弦眸光一闪。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妈妈,”她拿起一个编织得最精致、隐藏结节也最巧妙的天青色络子,递给周妈妈,“王伯年纪大了,如今又不便,我心中甚是挂念。这络子是我新学的,编得不好,但系在拐杖或钥匙上,或许能防滑。你寻个机会,托扫洒的春分,或者别的可靠小丫头,悄悄送给王伯,只说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盼他早日康复,不必言明是我所赠。”
她依旧谨慎,不亲自出面,甚至不让周妈妈直接送去,而是利用府中底层丫鬟之间这种微小的、不引人注意的人情往来。
周妈妈如今对沈清弦已是言听计从,虽不明白为何要对一个孤拐老头如此上心,但还是依言接过络子,保证办妥。
沈清弦看着周妈妈离去的背影,轻轻吐出一口气。
新的讯息已经发出。王伯那样警觉的人,看到那隐藏着熟悉笔触的结节,定然能明白她的意图。
这一次,她不再是被动等待警告,而是主动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暗渠已通,新的联络正在尝试建立。
她站在窗边,看着那盆兰草在晨曦中舒展着沾满露水的叶片,眼神沉静而坚定。
她的根,正在这看似贫瘠的土壤下,悄然蔓延。
喜欢锦堂春深锦绣山河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锦堂春深锦绣山河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