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幽深,仿佛巨兽的咽喉,吞噬着外界的光线,只余下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黄清璃站在藤蔓垂挂的边缘,神识如同无形的触手,谨慎地向洞内深处蔓延探查。
洞壁湿滑,布满青苔,岩层结构复杂,神识反馈回来的信息暂时只有一片沉寂的黑暗和岩石特有的冰冷厚重感。
“哎呀,别看了!先进去再说嘛!”
安思懿的好奇心早已按捺不住,她根本没等黄清璃仔细分析完神识反馈的信息,直接伸手拽住他的衣袖,不由分说地就往里拉,语气里满是探险的兴奋,“里面黑漆漆的,肯定藏着秘密!”
黄清璃被她扯得一个趔趄,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姑娘的急性子,真是半点没变。他只得任由她拉着往里走了几步,同时右手并指如剑,指尖一点精纯的灵力瞬间凝聚。
“青玉莲灯,现!”
一朵由纯粹灵力构筑而成的莲花状灯盏凭空浮现于他掌心之上。
莲瓣晶莹剔透,呈现出温润的青玉色泽,中心一点凝练的白色光焰静静燃烧,散发出柔和而稳定的青白双色光芒。
光芒并不刺眼,却足以驱散身前数丈的黑暗,将湿漉漉的洞壁、凹凸不平的地面和头顶垂下的钟乳石清晰照亮,投下摇曳的光影。
有了光亮,安思懿胆子更大了,松开黄清璃的袖子,好奇地四处张望。
青玉莲灯的光芒流淌在粗糙的岩壁上,映出千奇百怪的天然纹路,水滴从洞顶落下,在寂静中发出清脆的“滴答”声,更添几分幽深。
“这洞……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嘛?”安思懿用手指戳了戳旁边冰凉湿滑的岩壁,又侧耳听了听。
“除了黑了点,潮了点,感觉就是个普通的天然溶洞啊?”她语气里带着点小失望。
然而,黄清璃的神色却并未放松。
他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那股难以言喻的滞涩感,如同无形的蛛网缠绕周身,让灵气的流动都变得艰涩。
“不,”他缓缓摇头,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深不见底的黑暗,“感觉不对。这洞里的‘气’……太沉,太静,不像自然形成。
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沉睡,或者……在隔绝。”
话音刚落,两人几乎是同时身体微微一震!
一股极其隐晦、却又无比精纯磅礴的灵力波动,如同沉睡巨兽的心跳,自洞穴深处极其遥远的地方,骤然穿透了那层层滞涩的屏障,清晰地传递而来!
这波动并非攻击性的力量,更像是一种沉寂了漫长岁月后,被外来者气息无意间触动的、源自本源的共鸣!
“感觉到了吗?”黄清璃低声道,眼神瞬间变得凝重。
“嗯!”安思懿脸上的轻松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修士特有的警惕与专注,她用力点头,“好强的灵力反应!源头……很深!”
这突如其来的感应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驱散了安思懿那点小小的失望,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好奇与一丝面对未知的郑重。
两人不再多言,默契地加快了脚步,循着那灵力波动的指引,向着洞穴深处进发。
青玉莲灯的光芒在前方摇曳,照亮前路。
洞内的通道果然如他们所料,并非一条直道。
它蜿蜒曲折,忽而向下倾斜,钻入更幽深的地底,忽而向上攀爬,绕过巨大的天然石柱。
时而狭窄得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岩壁粗糙冰冷,摩擦着衣衫。
时而又豁然开朗,出现巨大的穹顶空洞,洞顶垂下密密麻麻、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笋,在灯光下闪烁着晶莹的水光,宛如倒悬的森林。
脚下也崎岖不平,布满碎石和湿滑的苔藓,偶尔还能听到地下暗河在岩层深处传来的隐隐轰鸣。
“这山洞到底有多深啊?感觉走了快一百多米了还没到头!”安思懿忍不住抱怨,声音在空旷的洞窟里激起轻微的回音。
长时间在幽暗封闭的环境中穿行,即使有灵力护体,也难免感到一丝压抑。
“快了。”黄清璃沉声道,他的感知最为敏锐,清晰地捕捉到前方那股磅礴灵力的源头正在快速接近,而且……似乎不再移动,如同一个沉寂的锚点。
又转过一个巨大的、布满蜂窝状孔洞的岩壁弯道,前方的景象豁然开朗。
通道的尽头,不再是无尽的黑暗或更深的路径,而是一面巨大、平整、仿佛被无形力量切割出来的石壁!
石壁高约三丈,宽逾五丈,通体呈现出一种深沉内敛的青灰色,表面光滑如镜,与周围粗糙原始的洞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就在这面巨大石壁前方约一米处,孤零零地矗立着一根同样材质、约一人高的方形石柱。
石柱顶端平整,似乎原本放置着什么东西,如今却空空如也。
柱身四面,刻满了密密麻麻、苍劲古朴的楷体文字!
青玉莲灯的光芒流淌过石柱和石壁,将上面的字迹清晰地照亮。
安思懿和黄清璃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那石柱上的文字牢牢吸引。
只见上面清晰地刻写着:
吾,少时爱好游历,遇一山野老道,与他讲书论道之际,终得一时之胜,那老道施展神通术法,飞天遁地,吾心生神往,遂弃凡修道。
奈何天资平平,三百余载,一生光阴倏忽过,看遍人间兴衰如潮涨潮落,唯有山间老松依旧年年抽新枝。
吾曾为王朝更迭洒过悲悯泪,也曾在战火中护苍生周全,到头来却悟透——仙途之妙,不在搅弄风云,不在长生久视,而在守护文明薪火。
人生百年,蜉蝣一世,纵有移山填海之能,亦难挽光阴长河奔流。
王朝霸业,终化尘土;英雄豪杰,尽归黄土。
唯有那薪火相传的文字、技艺、道理,如同暗夜星辰,指引后来者前行。
如今,吾寿元将尽,神魂渐朽。
回首往昔,轰轰烈烈处,反不如山居岁月静好。
任山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追名逐利;任红尘滚滚,爱恨情仇,上演不休。
吾心已倦,只愿守着这方天地,看云卷云舒,听山风低语,闻草木清香。
此身虽朽,神念长存。
愿化清风一缕,拂过新苗;愿化明月一轮,照亮夜路。
与日月同眠,非求永恒,只求安宁;与天地共生,非为不朽,只为见证。
这世间繁华,万般热闹,终抵不过一抹清风,一缕月光,一份内心的澄澈与安宁。
心若安宁,此间便是桃源,何须远求仙山琼阁?
故在此坐化之际,剥离毕生修为感悟,凝于石壁之上,描摹刻字,留待有缘。
望后来者,能感吾心,承吾志,护持人间之道,延续文明星火,使吾道不孤。
—— 庄振钟,落!
字字千钧,力透石柱!
那字迹间蕴含的,不是睥睨天下的霸气,而是阅尽沧桑后的平和与通透,一种勘破浮华、返璞归真的释然。
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诉说着主人一生的经历与最终彻悟。
黄清璃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字,心神仿佛被拉入了那字里行间描绘的漫长画卷:一个资质普通的修道者,在漫长的岁月里,挣扎过,努力过,曾为王朝更迭、生灵涂炭而心痛,也曾挺身而出,在乱世烽烟中守护一方安宁。
他见证了无数英雄崛起又陨落,王朝兴盛又崩塌,如同潮汐涨落。
最终,在时光的冲刷下,他放下了对长生不灭的执着,放下了对力量巅峰的渴望,领悟到真正的“仙途之妙”,并非个人的超脱与不朽,而在于守护那脆弱却坚韧的文明火种,在于那份“与日月同眠,与天地共生”的安宁心境。
“世事无常……”黄清璃低低地喟叹一声,声音在空旷的石壁前显得格外清晰,带着深深的感慨,“修道修心,争渡一世,无论何等惊才绝艳,何等法力滔天,最终……依旧是尘归尘,土归土。”
“唯有这份守护的意志,这份内心的安宁,或许才是真正能留下的东西。”
他手腕一翻,一个特制的、带有微型摄像和符文记录功能的玉符出现在掌心。
他催动玉符,一道柔和的光束扫过石柱,将上面庄振钟留下的遗言一字不差地完整记录下来。
这不仅仅是传承,更是一位前辈修士用生命写下的、关于道途本质的思考,价值难以估量。
安思懿也站在一旁,沉默地看着那些文字,脸上的活泼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少有的沉静和思索。
她似乎也被这位素未谋面的前辈那份看透世情的淡然与守护的执着所触动。
记录完毕,黄清璃收起玉符,又深深地看了一眼那面承载着庄振钟毕生感悟的巨大石壁。
石壁光滑,此刻在灯光下显得异常平静,仿佛那位前辈修士最后的神念已彻底融入这方天地,只留下这无声的见证。
“走吧。”黄清璃轻声道。
安思懿点了点头,两人不再停留,转身沿着来时的蜿蜒洞道向外走去。
青玉莲灯的光芒再次成为前行的指引,只是这一次,洞内似乎不再那么阴森压抑,反而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庄重与宁静。
走出洞口,重新沐浴在午后温煦的阳光和带着草木清香的微风中,两人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洞外鸟鸣清脆,溪流潺潺,游客的欢声笑语隐隐传来,与洞内那沉寂数百年的遗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真没想到啊……”安思懿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仿佛要将洞内的阴冷和沉重都吐出去,她回头望了一眼那被藤蔓重新遮掩的洞口,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感慨。
“一个看起来阴森恐怖、普普通通的山洞,里面……竟然是一位前辈高人的坐化洞府?还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她摇摇头,似乎还在消化刚才的所见所感:“修道修道,修到最后,像这位庄前辈一样,守着清风明月,坐看云卷云舒,似乎也挺好?”
“可我们这么辛苦修炼,追求更高的境界,更强的力量,又是为了什么呢?像他说的,守护文明?可我们连自己到底能走多远都不知道……”
这个问题,似乎也萦绕在黄清璃心头。庄振钟的遗言,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关于道途本质的层层涟漪。
追求力量是本能,但力量的尽头是什么?长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守护的边界又该如何界定?
他看着安思懿难得流露出的迷茫神色,阳光洒在她微蹙的眉头上。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温和而坚定:
“别想那么多了,安思懿。庄前辈的感悟,是他三百余载人生沉淀所得,是他自己的道。我们,有我们的路要走。”
“仙途漫漫,未来如何,谁也说不清。但重要的是当下。”
他目光清澈,望向远处飞流直下的瀑布,水汽在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虹彩。
“当下我们修炼,是为了拥有力量去应对未知的挑战,去保护想要保护的人,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更有能力去实现心中的目标,无论是守护一方,还是追求更高的境界。”
“至于终点是什么样子……”黄清璃收回目光,看向安思懿,嘴角泛起一丝平和的弧度,“等我们走到了那一步,自然就明白了。现在,想太多,徒增烦恼。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无愧于心,就够了。”
安思懿听着他的话,眼中的迷茫渐渐散去,重新亮起了熟悉的光彩。
她用力点了点头,脸上又恢复了那副元气满满的样子:“嗯!你说得对!想那么多干嘛!活在当下!走,我们去找个地方喝奶茶压压惊!刚才可把我‘深沉’坏了!”
看着她瞬间“满血复活”的样子,黄清璃不禁莞尔。
这姑娘的情绪,还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他收起青玉莲灯,两人并肩,沿着来时的青石小径,重新汇入望仙谷如织的游人之中。
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山风带来瀑布的水汽和花草的芬芳。
洞内的遗言带来的沉重思索,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虽在,却已沉入心底。
眼前这鲜活的人间烟火,这壮丽的自然奇观,这身边同伴清脆的笑语,才是触手可及的“当下”。仙途漫漫,道心惟微,但每一步,都需脚踏实地。
喜欢尘为仙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尘为仙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