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十六年春,里斯本农夫佩德罗蹲在自家后院,看着裂了缝的抗盐储盐罐,愁得直叹气。这罐是三年前塞维利亚工匠帮着烧的,如今罐身裂了道指宽的缝,海盐一装就漏,找遍里斯本的工匠,竟没一个能修 —— 年轻工匠只会烧新罐,老瓷匠走得早,没人懂 “补瓷” 的手艺。
“去年存的海盐漏了半袋,今年再没修好的罐,收了新盐都没处放!” 佩德罗的妻子拿着漏盐的布巾,声音带着急。村里像他这样的农户还有二十多家:有的抗盐瓷碗缺了口,有的灌溉瓷管裂了缝,只能凑合用,实在不行就用粗陶替代,可粗陶抗盐差,用不了俩月又得换。
消息传到里斯本首领阿尔瓦罗耳中,他只能厚着脸皮找塞维利亚的费尔南多求助。费尔南多倒是派了两名瓷匠来,可瓷匠们只待了三天,教了点 “涂釉补缝” 的皮毛就走了 —— 佩德罗跟着学,涂的釉要么粘不住,要么干了又裂,还是修不好。
“不是咱们不用心学,是他们没教透!” 佩德罗对着没修好的盐罐跺脚,“补缝要先刮掉旧釉,可刮多深、用什么工具,他们都没说清,咱们照着做,反而把小缝刮成了大缝。”
另一边,塞维利亚的小卡洛斯也犯难:瓷坊订单多,工匠本就不够,没法总派人去里斯本修瓷;可看着老盟友的瓷具坏了没人修,又实在不忍心。他给苏砚微捎信时写道:“老瓷具修不好,新瓷具烧得再多也不够用 —— 要是能让里斯本的人自己学会修,比咱们次次派人去强多了。”
苏砚微刚在波尔图看完抗冻瓷帐篷的使用情况,接到信后没提 “制度”“监管”,只带着两名塞维利亚的老瓷匠(专会补瓷的马科斯、擅长瓷具维护的埃拉),装了满满一马车补瓷工具(细瓷刀、补缝泥、专用釉),直接去了里斯本的村子。
到了佩德罗家,马科斯没先讲课,而是坐在院子里,拿起裂了缝的盐罐,边修边说:“补瓷得先‘清缝’,用这把细瓷刀(比普通刀薄一半),顺着裂缝刮,只刮掉松动的旧釉,别刮深了 —— 你看,刮到露出新瓷胎就行,像给伤口清创似的。”
埃拉则在一旁摆开工具,给围过来的农户们演示 “补缝泥” 的调法:“用碎瓷磨成粉(要细得能过筛),加少量陶土和水,揉到像面团一样不粘手,稠度要刚好能塞进缝里 —— 太稀会流,太干粘不住。”
苏砚微提议搞 “邻里传习小组”:每五户选一个学得快的人(佩德罗主动报名),跟着老瓷匠学三天,学会后再教其他农户,老瓷匠在村里住够半个月,哪家修不好就去哪家帮着看。
为了让大家敢上手,苏砚微还让塞维利亚带来的碎瓷片,分给每户练手 —— 先补碎瓷片,补好后泡在盐水里,不漏水就算过关。佩德罗练了两天,终于把自家的盐罐补好,装上海盐试了试,一点不漏,他激动地拉着马科斯:“以前总觉得补瓷难,原来跟着做几遍就会了!”
半个月后,老瓷匠走时,里斯本村里已有三十多人会补瓷。佩德罗还把补瓷的步骤,用炭笔写在自家门板上:“1. 清缝用细刀;2. 补泥要揉匀;3. 涂釉分两层;4. 小火烤半时辰”,方便其他农户照着做。到了夏收,村里再没人因为瓷罐漏盐发愁,佩德罗笑着说:“现在咱们自己能修瓷,再也不用麻烦塞维利亚的朋友了!”
瓷具维护的事刚顺,里斯本的麦田又出了问题。去年冬天,联盟从法兰克调来一批 “抗寒小麦种”,说能在里斯本的冬季种,可播下去后,麦苗长得又细又矮,到了抽穗期,麦穗比本地麦小一半,佩德罗家的三亩麦田,估摸着只能收往年的六成。
“这麦种在法兰克长得好好的,怎么到咱们这就不行?” 佩德罗蹲在麦田里,拨着稀疏的麦穗,旁边的农户们也跟着叹气 —— 有的麦苗甚至没抽穗就发黄,只能割来喂牛。
阿尔瓦罗去问法兰克的粮农,对方说:“咱们的麦子要种在偏沙的土里,里斯本的土太黏,得先松土,还得少浇水 —— 你们是不是按老法子种的?”
佩德罗这才想起:他们种新麦时,还是按种本地麦的法子,没松土,浇水也多,难怪长不好。可怎么松土、浇多少水,法兰克的粮农没说清,里斯本的农夫们只能瞎琢磨,有的松得太浅,有的浇得太少,麦苗长得更差。
“要是有会种的人来教教就好了!” 佩德罗看着发黄的麦苗,急得嘴上起了泡,“再这么下去,冬天的口粮都不够了。”
苏砚微听说后,没派 “农官”,而是请了法兰克的老粮农汉斯 —— 汉斯种了三十年抗寒麦,经验足,愿意来里斯本住两个月,帮着找法子。
汉斯到了麦田,先蹲下来抓了把土,捏了捏说:“这土太黏,得掺点碎麦秆(去年的麦秆烧成灰也行),松土机(本地的木犁要调浅,只翻五寸深),不然根扎不深。”
他还在佩德罗家的麦田里划了块 “试种区”,分四块地:
掺麦秆灰的地,少浇水(五天浇一次);
掺麦秆灰的地,多浇水(三天浇一次);
不掺麦秆灰的地,少浇水;
不掺麦秆灰的地,多浇水。
每天早上,汉斯都带着农户们去看试种区的麦苗,记录长势:掺麦秆灰、少浇水的那块,麦苗长得最壮;不掺麦秆灰、多浇水的那块,麦苗还是发黄。
“种新麦就像养孩子,得按它的性子来!” 汉斯拍着佩德罗的肩膀说,“抗寒麦怕涝,土黏就掺灰松土,水多了根会烂,记着‘宁干勿湿’。”
农户们跟着学,把自家的麦田都松了土,掺了麦秆灰,调整了浇水次数。过了二十天,原本发黄的麦苗渐渐转绿,抽穗也多了起来。到了收割时,佩德罗家的麦田收了八成,比之前估的多了两成,他捧着新收的麦粒,对汉斯说:“多亏你来得及时,不然咱们真要饿肚子了!”
汉斯走前,还帮着农户们编了 “种麦口诀”:“土掺灰,犁翻浅,水要少,肥要匀”,简单好记,农户们都背了下来。
民生十六年冬,里斯本的农户们忙着用修好的抗盐瓷罐存新收的小麦,佩德罗家的院子里,补好的瓷碗、瓷罐摆了一排,他还教邻村的人补瓷;麦田里,农户们按汉斯教的法子,播下了新一季的抗寒麦种,盼着明年有个好收成。
塞维利亚的小卡洛斯来里斯本时,看到农户们自己修瓷、按新法子种麦,笑着对苏砚微说:“现在他们不用总靠咱们帮,自己就能把日子过好,这才是真的好。”
苏砚微站在佩德罗家的麦田边,看着绿油油的麦苗,远处的村子里,传来农户们补瓷时的笑声。她忽然觉得,民生的事,从来不是靠什么大规矩,而是你帮我补个罐,我教你种个麦,邻里互助,手把手传习,日子就慢慢好了起来 —— 这样的暖,才是最踏实的民生,最牢的联盟根基。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pipidushu.com)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皮皮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